楠木軒

趙匡胤為什麼不殺柴氏子孫?原因很現實!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宋太祖登基三年後,曾秘密派工匠打造一塊石碑,藏於太廟夾室。北宋時,這塊碑的文字屬於國家機密,除了最高統治者,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查看。每逢新帝繼位或重大祭祀場合,一個不識字的管理員會把門鎖打開,放皇帝進去焚香、默讀碑文。其它大臣只能在殿外候着,不準前進半步。即使是國家棟梁,如趙普、歐陽修、富弼、王安石、司馬光,也不得入內觀看。
就這樣,過了一百六十多年,靖康之變發生了。金人打入汴梁,俘虜徽、欽二帝。頓時,開封治安一片混亂,太廟門户洞開。人們總算有機會得知真相了,只見碑高七八尺,長四尺,內容不多,也就三行字。第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第三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誓碑的大意主要是兩條:禮遇柴氏子孫,厚待士大夫。趙匡胤把不殺前朝宗室作為祖訓,這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南北朝以來,改朝換代的新皇帝,往往會把前朝統治者肉體消滅。隋文帝登基,北周皇族被殺戮殆盡;李淵受禪,隋恭帝命不久矣;唐哀宗亡了國,隨之而來的就是朱温的鴆酒。康熙四十七年,流落民間的崇禎皇五子朱慈煥被找到了,雖然他已經七十五歲高齡,且完全沒有反清復明的行動,但清政府依然舉起屠刀,把他凌遲處死。
按理説,只要周恭帝一息尚存,對大宋就是潛在的威脅。即使他本人沒有謀反的企圖,也難保其他人打着擁立柴宗訓的旗號造反。可趙匡胤並沒有把他幹掉,只是在建隆三年,將其遷往房陵居住。房陵在哪?房陵在今天湖北省西北部,據《史記》記載,房陵“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一個閉塞、寧靜的地方。兩百多年前,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廢黜,就是囚禁在房陵。趙匡胤把柴宗訓安置在這裏,遠離政治中心,實際上有監視、防範的意圖在裏面。但就是沒有痛下殺手,這是為什麼呢?

知遇之恩
首先,當然是柴家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禪位詔書寫道:“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面對擁立他的將士,宋太祖也曾説:“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為六軍所迫”當然是逢場作戲,但“世宗厚恩”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宋太祖能夠當上天子,靠的是有勇有謀、身先士卒,但也離不開周世宗對他的賞識、提拔。高平之戰、淮南之戰,顯德六年的北伐,一系列戰役使趙匡胤的地位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是柴榮給了他發揮才能的平台。一個人再有本事,沒有伯樂,沒有良機,也只能懷才不遇,難有出頭之日。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看到“點檢做天子”的木牌,周世宗任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可以説是高度信任了。可是趙匡胤卻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實際行動辜負了周世宗。

建隆初年,趙普多次建議宋太祖解除武將們的兵權,太祖一開始不同意,朕對將軍們都很好呀!他們肯定不會背叛朕的。趙普就説:當年周世宗待陛下也很好呀!霎那間,趙匡胤被駁的啞口無言,場面極其尷尬。好吧,宰相大人説得對,關係再鐵、再硬,就算恩如父子,也難以抵擋利益的腐蝕。如果周世宗多活二十年,或者柴宗訓是個成年的新君,趙匡胤能不能當上皇帝真的很難説。柴家給了趙匡胤軍權,又賜予他篡位的良機,無論如何,心裏多多少少都是感激的。所以他自己不殺柴氏子孫,還要求後人儘量也不要殺,這個規矩要世世代代遵守下去。
穩定政局的需要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最好的結局是篡位成功,不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能夠讓政權迅速、平穩地過度到趙家人手裏。在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趙匡胤對士兵們説:“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將士們都不能侵犯,更不能燒殺搶掠,違令者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新政權站穩腳跟,贏得民心。十年前郭威進京的時候,發生了不少流血衝突,為了避免悲劇重演,趙匡胤需要做出更好的安排。
柴宗訓身為前朝皇帝,毋庸置疑,是宋太祖最想殺的人,這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現在趙匡胤放過他,不予加害,可以體現出自己的仁慈之心,對我威脅最大的人我尚且不殺,還會放任手下加害普通百姓嗎?會加害其它前朝舊臣嗎?更不會了。

就像西漢初年的一天,漢高祖剛剛走出洛陽南宮,就在橋上看見幾位將軍指手畫腳,好像在商量什麼。便問張良:這些人在討論什麼呀?張良回答説:陛下還用問,當然是謀反咯。劉邦聽後很納悶,天下剛剛平定,造哪門子反呀!留侯説:陛下分封功臣,賞的都是蕭何這些與你關係好的,殺的都是和你有過節的。他們懷疑自己得不到封賞,會被處決。
那怎麼辦?於是劉邦就把自己最痛恨的雍齒封侯了。消息傳開,將軍們熱議:連雍齒都能受封,我們呢?自然也不在話下了。開開心心,消除了疑慮。同樣的,如果趙匡胤殺了柴宗訓,中原地區的官民不會感覺奇怪;不殺,反而讓大家都能放下心來,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也能一如既往,不會產生很大的動盪。周世宗提拔的文臣、武將,比如張永德、曹斌、符彥卿,還可以繼續為宋朝賣命,不會產生太大的心理負擔。
敵國君主的榜樣
保住柴宗訓,不僅僅只是做給中原人看的,同時也在告訴敵國君臣,你們投降吧,不要做無謂的掙扎,大宋朝廷不會殺你們的,榮華富貴照樣保得住。在趙匡胤篡位時,天下遠遠沒有統一,西南有後蜀,南方有荊南、南漢,東南有吳越、南唐,北方則有漢國以及強大的契丹。如果把柴宗訓殺掉,這些國家的土皇帝知道了,肯定要拼死抵抗宋軍,反正橫豎是個死,我還不如死的轟轟烈烈,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現在放過了柴氏一族,便會讓敵國君主產生動搖,一旦被逼入絕境,投降算了,反正沒有性命之虞,照樣好吃好喝。
十幾年後,孟昶、劉鋹、李煜這些亡國之君都來汴梁報道了,宋太祖都沒有加害。有毒殺、強幸的傳言,一般也是説趙光義所為,而不是他的哥哥。太祖嘛,頂多侮辱一下不聽話的,比如李煜,封個“違命侯”,但不會動殺機。開寶九年,吳越王錢俶來開封朝見,趙匡胤沒有扣人,沒有殺人,還把他放回去了,臨行前,送了一個包裹,囑咐老錢回家好好看看,老錢一打開,奏摺掉了滿地,全是大臣們請求出兵吳越的,這是宋太祖在敲打他呢,朕不殺你,你最好識相點,早日納土歸降。
太平興國三年,錢俶真的把土地獻給大宋了,除了雙方實力上的差距,趙匡胤的優待政策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錢俶知道宋朝皇帝不會加害自己,投降的話,頂多活的心累,但還是能活的。如此一來,就減少了敵國君主玉石俱焚的現象,無論百姓還是宋軍官兵,都可以從中獲益。承擔更小的傷亡,實現國家的一統。百年後,蘇東坡來杭州當父母官,他發現有的老百姓在提到錢俶時,竟然流下了淚水,這是在感激錢王納土歸降,使吳越百姓免遭塗炭之苦。今天如果去西湖旅遊,可以在柳浪聞鶯公園附近看到錢王祠,裏面就有東坡居士的《表忠觀碑記》,説的就是這件事情。

(西子湖畔的錢王祠)

(表忠觀碑)
開寶六年春,柴宗訓死於房陵,享年二十歲。宋太祖聞訊,發喪於便殿,並將其安葬在周世宗陵寢附近。《水滸傳》的作者瞭解了這段歷史,設置了柴進這個角色。在小説中,柴大官人得知宋江殺死了閻婆惜,竟然笑着説:“兄長放心,便殺了朝廷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裏。”可謂有恃無恐。他為什麼敢這麼囂張?因為連酒店的小夥計都知道:“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孫,自陳橋讓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賜於他誓書鐵劵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