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阿煜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這兩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了很多關於《金剛川》的問題,其中被提問最多的就是《金剛川》的故事有歷史原型嗎?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到底有多重要,為何連蘇聯的喀秋莎都用在了保衞一座橋上?你想知道嗎?那麼今天這期視頻,我們就來聊聊金剛川背後的歷史故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已經打到了第三個年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疲態盡顯,已經無心戀戰,按照常理來説,接下來就是交戰各方準備開始和平談判,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然後各自撤軍,戰爭順利結束。
一開始事情確實是朝着預想中的方向發展的,1953年2月22日,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提出了希望交換傷病的戰俘的建議。這是好事,志願軍方面同意了克拉克交換戰俘的意見,並且建議立即恢復和平談判。
4月份,中朝雙方軍隊代表與美國海軍少將約翰·丹尼爾會談,達成了交換戰俘的協議。本來,事情進展到這一步,緊接下來就該進行和平談判了,金剛川的故事也就不會發生了。
可就在這時,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卻突然跳出來大鬧特鬧,4月24日,李承晚對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提出了這樣一個條件,如果達成的協議裏允許志願軍繼續留在鴨綠江以南地區,那麼韓國軍隊將退出聯合國軍,有必要時,韓國軍隊將單獨與志願軍和朝鮮軍隊作戰。
很顯然,李承晚這個條件,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志願軍必須退出朝鮮。但這樣的條件,中朝兩國都無法接受。因此,關於交換戰俘的談判以及停戰談判都沒有辦法再進行下去了。
戰爭有鐵的規則,談判桌上談不了的事情其實都是暫時的,拉到戰場上再練一練就能行了。
為了能徹底擊垮美聯軍的最後一絲信心,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決定,對聯合國軍發動大規模的夏季攻勢,讓對手心甘情願的回到談判桌上來,於是金城戰役就此打響。
5月3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集中了第20個兵團的6個軍,總共24萬兵力,以及1360門火炮,在金城以南一直到金剛川的長達22公里的戰線上,對韓國軍隊第3、5、8、9四個師發動猛攻。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達到一錘定音的目的,志願軍調集重炮,在一次戰鬥中的半個小時內就往敵方陣地傾瀉了1900噸炮彈,直接把南韓軍隊給打懵了,因為他們印象中的志願軍不該有這麼猛烈的炮火,但此一時,彼一時,志願軍佔據了地面火力優勢之後,以猛虎下山的姿態迅速往前推進戰線,沒有了美軍大哥庇護的南韓軍隊哪裏見過這個架勢,紛紛向後潰逃,順便還牽連着沒有撤退的美聯軍也捲入到了戰爭當中。
不瞭解那段歷史的人看《金剛川》的時候,會覺得美軍那一段有點彆扭,為啥這美軍飛行員一邊執行任務,另一邊卻想着要回家呀,這一點也不專業。可如果真回到1953年,恐怕當時大部分的美軍都想着要趕快回家,趕快離開朝鮮戰場這個泥潭。他們已經吃夠了戰爭的苦,並且他們的高層都已經在力主和平談判了,要不是李承晚這麼一鬧,人家早就在家裏抱着老婆孩子開香檳了,所以美國大兵的內心必然是極其不甘的,甚至是厭戰的。
與之相反的恰好是我志願軍的心態,抗美援朝勝利在即,每個人都想着能夠多立戰功,報效祖國,打好立國之戰,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肯定看過樣板戲《奇襲白虎團》,這應該能算是金城戰役中的標誌性事件,韓軍王牌部隊白虎團的團部在戰鬥中被我軍摧毀,而執行這次“斬首”行動,我軍居然只派了一支13人的小分隊。這支小分隊孤軍深入敵營,共擊殺擊傷敵機甲團團長以下97人,俘獲敵軍事科長、榴炮營副營長等19人,己方13人無一傷亡,簡直就是教科書般的利刃出鞘。
此後,白虎團羣龍無首,志願軍203師果斷出擊,將白虎團一舉全殲。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戰役。
在大的戰場上,志願軍節節勝利,把戰線向南推進了14公里,收復了160平方公里的土地,取得了顯著的戰果。不甘的美軍和韓國軍隊組成聯軍,對志願軍發起全面反撲,11天時間裏,聯軍共發動襲擊多達1000多次,均未取得成功。志願軍成功守住了勝利的果實。
終於,在7月27日,交戰各方決定停火。美方繞開了南韓代表,直接代表聯軍在《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歷時兩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終於徹底落下了帷幕。
我們再回到電影金剛川,那麼多志願軍的工兵不畏生死也要保護的那座橋,其實是金城戰役中千千萬萬前線士兵的生命保障。保住了橋,就保住了勝利的希望,保住了戰友的生命。就如同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那句話一樣:戰場上就是這樣,不知道對方是誰,只知道俺們是戰友,有些人,這輩子都再也見不着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