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子萱愛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當時朱棣表現得十分傷心,認為朱允炆被大火燒死了。可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朱允炆的屍體。我就有一個疑問了,都燒成炭了,這是怎麼辨認朱允炆的呢?皇宮裏除了皇帝,還有侍衞,除非一個侍衞都不在了,但是朱棣不好做這個保證。
從史料上來看,朱棣的確沒有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當年皇宮一把大火,把宮殿都給燒燬了,朱允炆的屍體也沒有找到。
為此一系列傳説就傳開了,有人認為朱棣後期一直在尋找朱允炆,就連鄭和七次下西洋都是為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
這樣他就不用揹負弒君殺侄的罪名,而且因為建文帝的失蹤,他也就可以勉為其難地登基稱帝了。可以從明朝户籍制度上看看這件事。
明朝户籍制度非常嚴格,流民是一種恥辱。
裏甲制度:
後來老朱又推行了裏甲制度,將每110户編為一個裏,生產力比較強的前10户稱之為里長,其他100户人家分為10甲,每甲10户人家。
迨造黃冊成,以一百十户為一里,裏分十甲曰裏甲。以上、中、下户為三等,五歲均役,十歲一更造。一歲中諸歲雜目應役者,編第均之,銀、力從所便,曰均徭。他雜役。凡祗應、禁子、弓兵,悉僉市民,毋役糧户。額外科一錢、役一夫者,罪流徙。---《明史》
那些鰥寡孤獨者,負擔不了徭役的人,自然是不需要去勞作的,但是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而且每年都會有嚴密的核查。
朱棣登基以後,完全可以重新做一次人口大普查,只要朱允炆躲在民間,用不了多久,就能從這一嚴密的户籍制度中暴露出來,因為他沒有户帖,誰家也不能憑空多出一個人來。
嚴查流民:
老百姓也不會為了朱允炆,冒着殺頭的危險將他藏在家裏,因為户口是要核查的,一旦查出多一個人,那麼就要盤問你是哪來的,原來户籍在哪裏,為什麼搬家。
因為流民在老朱看來,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你為什從鄉下搬到上海城裏?還不是因為發展不均衡嘛!老朱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為此老朱對流民的調查是非常嚴格的,只要你們這裏多了一個流民,那一定要查清楚他的來龍去脈,一級一級往上報。
沒法做和尚:
所以説偌大的明朝,你讓朱允炆往哪兒逃呢?除非真的是逃到了海外,這種記錄比較小,因為當時乘船出海的風險很大。明朝末年李定國堅決反對永曆皇帝出海,認為出海遇到風浪就是個死,可見朱允炆也不會傻到出海。
朱棣繼位不合法但是合理,朱允炆帶着兒子出逃的可能性不大。
朱允炆是朱元璋欽定的皇帝,是老朱正牌繼承人。如果朱棣可以武力奪權的話,那證明朱元璋的二十多個兒子都可以武力奪權。
由此可見朱棣登基,其實是不合法的。但是呢,在當時那個情況下來説,這是合理的。因為朱棣打下了南京城,而朱允炆不見了。羣龍無首的情況下,朱棣只能選擇登基。
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少子文圭。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英宗復辟,憐庶人無罪久系,欲釋之,左右或以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大學士李賢贊曰:“此堯、舜之心也。”遂請於太后,命內臣牛玉往出之。聽居鳳陽,婚娶出入使自便。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給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明史》
朱文圭倒是活了下來,但是當時只有2歲大,可能讓朱文圭來做這個皇帝嗎?當然不可能,所以朱棣登基是合理的,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當時南京城兵荒馬亂,朱允炆一個人逃走,已經是十分吃力的事情了,況且他還要帶着自己的太子一起出逃?
真當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擺設嗎?任何一個流民,只要拿不出户口本來,在當時來説都會引起官吏們的注意,從而收監盤問。
我看朱允炆帶着兒子出逃以後,根本就出不了南京城,更別説去哪個寺廟當和尚了。所以出逃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
朱棣為何要假惺惺地尋找朱允炆呢?
在朱棣的心目中,朱允炆應該已經死了。可是如果他成為了逼死皇帝侄兒的元兇,就會遭到天下人的唾棄。
為了降低自己的名譽損耗,朱棣當然要告訴大家,朱允炆其實沒有死,只是逃走了而已。熊熊大火把宮殿都燒塌了,也沒能燒死朱允炆。
那就改立太子朱文奎做皇帝吧?真是不湊巧,太子朱文奎也跟着朱允炆一起逃走了,完全找不到人,所以朱棣就只能做了皇帝。
這麼一來一切就比較順利了,要當皇帝,必須講究一個順理成章,否則後世一定會有不少人提出質疑和反對,朱棣這是在給子孫後代減少麻煩。
總結:我認為朱允炆已死,朱棣在虛張聲勢。
從明朝嚴格的户籍制度上來説,朱允炆是真的無處可逃。如果他要出海,就必須要有一支像樣的船隊才行,至少是一艘龐大的船隻。
很可惜這種出海記錄在當時也沒有,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朱允炆在朱棣攻破南京的時候,其實已經死了。
之所以朱棣不讓朱允炆死,是為了給自己博一個好名聲。這就好比是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以後,在歷史書上修改為:是他們先動手的!唐太宗只是正當防衞罷了。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