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實施創新理念 學生實現一校入學、多校選課、多地實踐、多個學位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經典

10月11日,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正式開學,當地黎族羣眾帶着入駐園區的“海南自貿港國際英才班”學生跳起了竹竿舞。 試驗區管理局供圖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通訊員 劉曉惠

  “百川歸海,我們奔向了瓊州大地;浪下南溟,我們求學於南方之南,在青春驛站搭乘奔赴海南自貿港的列車……”10月11日,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正式開學,86位青年學子齊聲發出“請您放心,自貿港建設有我;請黨放心,強國一代有我”的鏗鏘誓言。

  9月22日和10月8日,試驗區分別迎來了來自電子科技大學與格拉斯哥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北京體育大學與阿爾伯塔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國際學分項目的兩批“海南自貿港國際英才班”學生。

  他們的到來,意味着試驗區自此開始承擔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積極吸引境外教育消費迴流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意味着試驗區“大共享+小學院”的創新理念,正式從園區規劃建設延伸至教育教學實施,朝着建設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的新標杆邁出第一步。

  何為“大共享+小學院”,其創新理念如何體現?為協調各辦學主體在試驗區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順利開展,試驗區設置了國際聯合學院,該學院副院長羅青介紹,入駐後,各高校可根據學科特色需要使用專享小學院,但圖書館、公共教學樓、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為共享使用。物理空間的“大共享”不僅可以儘量集約使用土地資源,更可以促進中西互鑑、學科互融、文理互通、學分互認、課程互選、管理共商,允許學生“一校入學、多校選課、多地實踐、多個學位”。

  在試驗區,高校之間可以跨學科面向未來聯合培養人才,也可以通過參與共享課程庫建設等方式,為各校學生提供高質量公共課程和共享課程服務。接下來,試驗區將聯合入駐高校探索建立課程質量評估或認證機制,以及校際間的學分互認機制,推進校際間複合型人才培養工作。

  “目前,經與高校協商,國際聯合學院已經開始為入駐學生提供可以共享的通識課、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等豐富資源。”羅青舉例,學生不僅可以在國際聯合學院聯合高校搭建的“國際學分銀行”“國際大師班”等平台共同學習,還可以一同走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文昌國際航天城等實踐教學基地,以及社會各界共建單位,進一步瞭解海南省情和自貿港建設實際,成長為對海南自貿港有深入瞭解、深厚感情,積極主動地投身於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海南自貿港國際英才。

  參加北京體育大學與阿爾伯塔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國際學分項目的“海南自貿港國際英才班”學生李春雨説,儘管入駐試驗區只有短短半個月,她和同學們已經初步感受到園區“大共享+小學院”的創新理念,“園區裏,無論是教學區、宿舍區還是公共區域,都設置了充分的協作和獨立學習空間。我們非常期待能在這裏充分交流、合作共享,體驗不同國家、不同高校的教育教學理念,獲取更加現代化、國際化的知識和視野。”

  省教育廳廳長、試驗區管理局局長曹獻坤錶示,下一步,試驗區將繼續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需求,按照“夯實基礎學科、突出特色應用學科、積極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原則,不斷探索實施“大共享+小學院”等創新理念,打造多元文化融合、多學科融合、中西互鑑的全球留學目的地,幫助更多學子實現“學在海南=留學國外”的願景。(本報椰林10月11日電)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