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圓明園公佈了365張珍貴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大多是首次面世,它們見證了160年間圓明園的桑滄變遷,也留下了昔日圓明園的一抹剪影。在展廳不起眼的一角,一組泛黃的攝影師人像照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他們是這些老照片的作者,也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圓明園歷史的見證者。
圖説:365張老照片串起“時空記憶” 官方圖
圓明園全盛時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無從考察。圓明園在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的焚燬。此後的160年間,圓明園經歷了從萬園之園到遺址再到廢墟,從皇家園林到老百姓居住的村落再到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這些變化之前並沒有很多文字記載。
在圓明園罹難後的一百年間,這些攝影師們攜帶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照相設備對遺址進行拍攝,他們中間,有中國香港攝影師賴阿芳、德國攝影師奧爾末、法國人謝滿祿、瑞典人喜仁龍,這些早期影像也成為圓明園百年滄桑的歷史見證。
作為圓明園的研究者,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劉陽20多年來遊歷全世界,收集散落的世界各地的圓明園舊影,在這一過程中,他和這些同樣愛好圓明園的攝影師產生了共鳴,透過這些照片,他了解了許多攝影師的故事。
恩斯特·奧爾末:彷彿來到“一千零一夜”的世界
據劉陽介紹,目前已知最早到圓明園址上拍照的是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Ernst OhImer),他於1873年來到西洋樓遊覽,留下了13張珍貴的老照片。恩斯特·奧爾末生於1847年,十幾歲時,他加入一支商船隊前往中國淘金,不幸的是他的船在中國海岸失事,他便留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1867年前後,他在廈門開設了一家照相館,以專業攝影師的身份在這片新的土地上開始了職業生涯。
圖説:恩斯特·奧爾末攝影作品《西洋樓諧奇趣》 官方圖
1872年到1880年,奧爾末曾旅居北京。他剛到北京時,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已經12年。但這裏仍舊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因為它是建築樣式中西結合“最極致的樣本”,還因為其中使用了大量他最喜愛的琉璃做裝飾。他在日記中對西洋樓使用了大量的溢美之辭。“這裏的裝潢……五彩繽紛,如彩虹般絢爛……建築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襯讓它們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幻影……觀者不禁懷疑自己來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裏。”
在京期間,他常常與朋友到圓明園西洋樓遊覽並拍了不少照片。這些也成為目前為止發現的拍攝時間最早的圓明園西洋樓殘跡照片。
謝滿祿:幾乎改變了圓明園的攝影史和建築史
1880-1884年間,法國攝影師謝滿祿(Robert DE SEMALLÉ)任法國駐大清國“法蘭西全權大臣公署”屬使一職。期間,他多次來到圓明園拍攝。這名外交官並非專業的攝影師,但卻拍下了許多具有極高價值的圓明園照片。
1882年前後,謝滿祿對長春園宮門、海嶽開襟建築、法慧寺琉璃塔、西洋樓諧奇趣、方外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西門、圓明園舍衞城、濂溪樂處知過堂、斷橋殘雪、鴻慈永祜華表、宮門等處進行拍攝,是目前已知拍攝過圓明園木構建築在1900年被徹底破壞前遺存最多的一位攝影師。
圖説:謝滿祿作品《濂溪樂處 慎修思永殿(1882年)》 官方圖
謝滿祿在1882年拍攝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劫掠後的木構建築照片,幾乎改變了圓明園的攝影史和建築史。劉陽介紹,在這組照片被發現之前,學術界一直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圓明園是皇家禁地,西方攝影師無法涉足,他們的活動範圍只能在西洋樓地區。但謝滿祿不僅進入了圓明園區域,而且隨行人員數量很多。以照片為線索進行分析,他們從長春園宮門進入,拍攝西洋樓後,一路向西,拍攝範圍幾乎貫穿了整個圓明園。“我當時看着照片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這就像一個研究天文學的人發現了一張兔子在月球上蹦的照片一樣。那感覺就像一個永遠只能存在於理論上的東西終於落實了。”劉陽説。
謝滿祿拍攝了許多木構建築照片,這些建築雖然躲過了英法聯軍,但沒逃過十幾年後1900年的“庚子事變”。因此謝滿祿的照片成為了研究這些建築毀壞變遷唯一的依據。甚至對於那些傳説中有爭議的建築,他的照片成為了無可辯駁的“鐵證”。劉陽介紹,謝滿祿在1882年前後拍攝了圓明園木構建築未被徹底摧毀前的照片,其中包括圓明園順木天、北遠山村、魚躍鳶飛、舍衞城、濂溪樂處、匯芳書院(斷橋殘雪石橋)、鴻慈永祜、魁星樓,長春園宮門、海嶽開襟、法慧寺多寶琉璃塔等建築羣。這些老照片清楚地呈現了這些建築都還未被徹底破壞之前的狀況,打破了以往圓明園的中式建築僅停留在文獻記載或是畫作中的呈現方式,讓人可以一睹皇家園林曾有的輝煌氣派。
圖説:謝滿祿作品《順木天(1882年)》 官方圖
賴阿芳:初代中國攝影師眼裏的“廓然大公”
在19世紀時,大量關於中國的老照片都是由外國人拍攝,而賴阿芳便是當時為數不多的,並且稱得上優秀的中國攝影師。在劉陽的眼裏,賴阿芳有着高超的攝影技術,他在圓明園拍攝的作品無論是從取材、造型,還是照片質量,都不遜色於當時歐美的攝影師同行。
賴阿芳出生於廣高明(今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由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波及,他在1850年逃難來到香港。1859年,有着高超攝影技術兼商業頭腦的賴阿芳在中國香港創立了第一個由中國人開設的商業攝影工作室——“華芳映相樓”。經過幾十年潛心經營,華芳映相樓逐漸成為香港最有名的攝影工作室,賴阿芳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代攝影師。
1879年,賴阿芳在京期間曾多次來到西郊的清漪園和圓明園遺址,拍下了十分珍貴的影像。根據英國人泰瑞編著的《中國攝影史》統計,賴阿芳在京期間拍攝了至少113張照片,而且這些照片都有編號,其中912號是圓明園兩峯插雲,913-915號是圓明園廓然大公。
圖説:賴阿芳作品《廓然大公規月橋》 官方圖
劉陽介紹,他拍攝的廓然大公景區規月橋及雙鶴齋大殿等建築,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圓明園木質建築遺存照片。據瞭解,廓然大公規月橋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僥倖沒有被燒燬,但是卻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破壞。
有幸的是,賴阿芳的鏡頭下留下了它最美的身影。
這些來自各個國家的攝影師,他們也許不曾想到,自己的一個快門鍵可以讓圓明園——這座往日的萬園之園在歷經磨難後得以延續,讓後人得見圓明園曾獨有的瑰麗和輝煌氣派,也將成為未來圓明園景觀恢復的有力依據。
如今,圓明園遺址公園每天都會迎來數以萬計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其中有不少人手持相機,留下圓明園最美的一幕。近年來,圓明園管理處也不斷徵集普通老百姓的攝影作品,舉辦攝影月賽,以期記錄此時此刻的圓明園。
據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李向陽透露,未來,圓明園管理處計劃展出更多珍貴的老照片,讓更多的人通過這些光影記錄,穿越時空了解圓明園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底藴。(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