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01
03
更多作品,歡迎點擊左上角關注。
這幾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小捨得》刷屏了吧?
蔣欣演的田雨嵐,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焦慮父母:不擇手段逼孩子學習,拼盡全力把孩子送進重點中學。
她太像我們身邊的普通家長,以至於很多媽媽看了劇,都表示“嚴重懷疑導演在我家安了攝像頭”。
“
“
”
”
故事很多。
比如,田雨嵐聽説當班幹部對升學有幫助,就趕緊去找班主任走“後門”,想給兒子弄個“官”噹噹。
沒想到,班主任不吃她這一套。
田雨嵐表面答應讓兒子公平選舉,背地裏卻耍起了小花招。
她瘋狂拉攏其他學生家長,讓她們為兒子選班長拉票。
然後自己寫了一個選舉稿,逼着兒子背。
原本天真單純的孩子,被媽媽弄得虛頭巴腦。
為了爭取輔導班名額,她甚至跑去跟家庭條件不好的米桃媽媽説:
“反正你們也上不起,不如把名額讓出來。”
開家長會時,得知兒子的排名沒進前三名。
她難以接受,覺得一定是老師的問題,直接在班級羣點名老師,暗示老師在課堂上不講,卻在課外補課時,透露了考題。
得不到老師的回應,她直接撕破臉,向教育局舉報。
她沒完沒了地給兒子報輔導班。
和學習無關的事情,一律不想讓兒子沾邊。
兒子喜歡踢足球,她不讓兒子去。
理由很敷衍:
“咱們再辛苦一年,等你考上了翰林初中,想怎麼踢都行。”
孩子哪有那麼好哄啊,回問媽媽:
“上了初中,不是還有重點高中嗎?”
她回答不了,只好亂扯:
“你們是要去衝刺世界盃?”
事實上,她心裏清楚:
只要你一天沒考上好大學,就一天不能放鬆。
劇中,田雨嵐的兒子説,長大了想做一個生物學家。
田雨嵐對此嗤之以鼻。
有天下班回家後,她看到兒子沒有做作業,而是在研究螞蟻、蝸牛。
頓時氣得火冒三丈:
“以後少玩那些噁心兮兮的東西。遲早有一天我給你扔了!”
為了兒子的成績,田雨嵐像個勇猛的戰神,要掃平一切障礙。
作為媽媽,她真是傾盡全力。
但是。
兒子對她的怨氣卻越來越重。
小小年紀,就抑鬱了。
開家長會,他在全體家長和同學的面前大聲哭訴——
我覺得媽媽愛的不是我,而是考滿分的我。
之後,更是在考場精神崩潰,撕毀了試卷。
自信滿滿的田雨嵐,完全沒想到這樣的局面。
她也崩潰大哭,甚至自扇耳光。
這個極度用心的媽媽,百般不解:
為什麼我對你那麼好,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卻如此表現?你還想讓我怎麼樣?
而另一邊,孩子心裏也在吶喊:
我已經付出這麼多,我如此努力地滿足你,可你還是不滿意,你想讓我怎麼樣?
這種親子間的撕裂,其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正如網友所説——
當媽後,我們本來都想成為李煥英,最後卻活成了田雨嵐。”
最初成為一個媽媽時,我們抱着那個軟軟糯糯的小孩,想法都像李煥英一樣:
我的孩子,
不求別的,
健康快樂就行。
而慢慢的,孩子越長越大,我們對他的要求也越來越多。
從好好吃飯,到禮貌懂事,到多才多藝……當然,永恆重要的,是成績優異。
幾乎所有家長心裏都想過這件事: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這輩子就完了……
所以,“田雨嵐們”都陷入了一種偏執:“
孩子的成績才是實打實的,其他都是虛的。”
健康快樂就行?別開玩笑了。
現在是快樂了,將來呢?
於是,各種“田雨嵐”呼啦啦冒了出來。
是的,我們必須承認,成績的確是非常非常重要。
但我們也必須知道,成績不是唯一重要。
如果一個孩子的世界只有成績,那他必然無法好好走完這一生。
前兩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對母女的報道,有點震驚:
一個讀大學的女孩子,連洗頭髮都不會。
她的媽媽,就是從小事事包辦,認為女兒只要管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管,更不用學。
讀大學後,這個女孩因為自理能力太差,心理壓力過大,多門成績掛科,遲遲未能畢業,導致休學兩年。
無奈之下,媽媽只好省吃儉用,陪着女兒讀大學。
鏡頭中,女孩指着媽媽的鼻子説:“
都怪她!
母女倆整天爭吵,雙雙處在崩潰邊緣。
而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
之前我看過一個新聞,至今印象深刻。
2020年12月15日,清晨,北京交通大學大三的學生吳磊,從宿舍樓樓頂跳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這個孩子,從小就是出了名的“小鎮做題家”。
可是除了學習,他一無所長。
剛上大學時,他遇到了喜歡的女生。
卻因為不善交際,更不懂得如何跟女孩交往,被拒絕了。
性格內向的他,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來。
以前,他為了拼成績,從沒想過自己喜歡做什麼,更沒有愛好。
上大學後,他意識到自己要“全面發展”,加入了很多社團。
然而,大一上半學期,他的數學考了63分。
對於一個曾經的“學霸”來説,這是個不小的打擊。
他發過一條心力交瘁的朋友圈:“
心態崩了,我怎麼能蠢成這個樣子!”
當一個揹負着“學霸”光環的孩子,失去了成績的加持,其他方面又一塌糊塗時,他的內心徹底崩了。
他在遺書中寫道:
二十年來,我堅信做題是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我因此放棄了其他的方向,使得做題成為我唯一而且最為突出的優勢,並且相信這是唯一的正途。
到了大學之後,我妄圖全面發展,因此捨棄了做題這一優勢項目……
接下來呢?生活無望,希望崩塌,對明天的期待已經毀滅殆盡……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不知道我想要什麼……
真是教訓啊。
無數父母,都對孩子説過“你是學生,學習好就行了,其他不要想。”
但是真的可以不想嗎?
當然不行。
因為“學習好”只能讓孩子上一個好大學。
而好大學不是人生的終點啊。
之後,他還要和人交往,要獨立生活,要承擔責任,要面對挫折,要尋找樂趣……
如果這些他都不會,他怎麼過好這一生?
今年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學校長唐江澎的一番話,我覺得説的特別好:
“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
但如果只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
的確,讓孩子努力一點,刻苦一點,拼出個好成績。
當然沒有錯。
但是,千萬別把養孩子等同於拼成績。
因為孩子的人生是一場長跑,遠不止於高考。
我們在引導孩子拼成績的同時,起碼要教會孩子下面五件事:
第一,獨立生活的能力。
你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
那麼他離開你以後,起碼要能自己做簡單的飯、手洗衣服、租房子、打掃衞生……不至於天天在“豬窩”吃外賣。
別覺得孩子大了自然就會了。你不教,他可能真的就不會。
所以生活小事,父母千萬不能樣樣包辦。適當懶一點,反而能成全孩子。
第二,與人相處的能力。
老實説,讀中小學時,一個孩子只要學習好,就算人緣差點,也問題不大,因為在“唯成績論”的環境下,成績遮百醜。
也正因如此,很多家長就忽略了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
結果很多孩子一上大學,就暴露出巨大的漏洞——根本不知如何與人相處。
尤其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寵大的,都非常自我,都習慣寵溺。
但是在外面誰無條件寵你啊?不但不寵,還可能跟你搶奪資源,跟你明爭暗鬥。
如果孩子自私、自我、情商低,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四處樹敵,他一定會活在痛苦裏。
所以,我們必須從小讓孩子知道人人平等,你不是世界中心。
然後教他做一個平和、大氣、友好的人,以贏得別人的好感,也給自己營造好的生存環境。
第三,幫
孩子找到他的興趣愛好,
這一點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但它真的非常有用。
人活於世,肯定要無數次面對痛苦、壓力、挫敗……
如果你有一件特別喜歡的事,它就是你在艱難時刻疏解煩悶的法寶。
喜歡動物、喜歡摺紙、喜歡下棋……這些眼下看起來非常沒用。
但如果你能幫孩子把他的愛好培養起來,他將一生受益。
第四,教會孩子面對挫折。
新聞裏,隔三差五有孩子自殺的消息。
被老師批評了,出門就跳樓。
考試沒考好,回家就割了腕。
被父母冤枉了,留個遺書出門就跳河……
大人肯定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孩子的抗挫能力,也真的有待提高。
因為任何一個孩子,都必然會遇到挫敗。
如果一點挫折、委屈都受不了,這日子怎麼過?
所以要從小開始,從最小的挫折開始,讓孩子一點點去接受。
積木搭不好,沒關係,再來。
跑步輸給了小朋友,沒關係,再來。
要讓孩子知道,失敗、打擊無比正常,不代表他不夠好,下次努力就可以翻盤。
只有孩子心態好,才不會輕易垮掉。
第五,讓孩子懂得承擔責任。
有位媽媽,46歲,查出了宮頸癌。
老公要帶她去住院。臨走前,交代22歲的女兒去給奶奶送急需的藥。
女兒玩着手機説:不去,我今天還要去看畫展呢。
下句話更扎心:你們都去醫院了,以後誰給我做中午飯呀?
22歲了啊。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嚴重缺乏責任心。
啃老、自私、不肯為他人付出,只想自己快樂,不願顧及他人。
你養他一輩子,只會越養越心寒。
所以,別再張口閉口跟孩子説“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一定要讓他知道,他也有責任照顧父母、幫助別人、承擔一個人最基本的義務。
04
人的幸福感,從來不是某一個優勢決定的。
必須綜合素質過得去,才可能成為幸福的人。
成績固然重要。
但考上985,之後年薪百萬,卻無法跟同事相處,不會疏解煩悶,每天處在抑鬱症邊緣。
這不是幸福。
和這種所謂的成功人士相比,我反而更希望孩子成為另一種人——拿着平常的收入,做着熱愛的事,家庭美滿,有一大幫好友和一大堆愛好。
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逼到人生巔峯。
而是在幫助他向上走的同時,也教會他無論身在何處,都有幸福的能力。
教會他樂觀,自信,內心豐沛,與人為善,樂於承擔。
讓他就算以後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也能快樂過一生。
點亮【贊】,願我們的孩子,都一生幸福。
-END-
@我是董小姐,關注我,進我主頁看看,和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