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有一個聰慧的少年名叫甘羅。
甘羅年少輕狂,為了成名他攪亂了嬴政聯燕攻趙的計劃,讓嬴政揹負了背信棄義的罵名。盛怒之下,嬴政斬殺了甘羅。
歷史上甘羅12歲拜為上卿(相當於丞相),嬴政13歲登基,當年兩人都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嬴政真的會因為與太子丹的關係殺掉甘羅嗎?
12歲神童拜上卿
甘羅出身名門,祖父甘茂是秦國名將,因被人詆譭憤恨投齊。等到甘羅歸秦時,呂不韋正廣納天下賢才,甘羅自恃有才,又是秦國名將之後,便決定投奔到呂不韋的門下。
當時,呂不韋謀劃讓燕國太子丹質秦,與秦聯盟攻趙,同時派張唐出任燕國相國,與秦國裏應外合,但張唐卻拒絕赴任。
正當呂不韋騎虎難下時,甘羅挺身而出,不但勸動張唐乖乖赴任,還請求獨自出使趙國遊説對方。
最終,甘羅不費秦國一兵一卒,讓趙國主動割讓五座城邑換給秦國,趙國再無後顧之憂,於是大舉進攻燕國,攻下燕國三十座城邑,並將其中十一座讓給了秦國。
這件事之後,甘羅被拜為上卿,被人們尊奉為神童。可惜,神童往往都有曇花一現的命運,甘羅也不例外。
在甘羅拜為上卿之後,他的名字就徹底消失在歷史之中了,後來的甘羅,究竟發生了什麼?
甘羅的三種結局
甘羅的結局無外乎有三種:一是走上一條開闊大路,平步青雲;二是此後碌碌無為、銷聲匿跡;三是天妒英才,早早過世。那麼甘羅究竟是哪一種呢?
首先排除第一種,如果甘羅是秦朝官場的重臣,不可能對其後世一無所知,可見甘羅拜上卿是他仕途的巔峯,也是他仕途的盡頭。
那麼第二種呢?其實可能性也比較小。
甘羅雖然年幼,但其膽識不在成人之下,而且在他建功之後,嬴政親自封他為上卿,這是一個明顯的重用信號。
嬴政和甘羅年歲不相上下,他對甘羅也會有着別樣的惜才之情。而且,甘羅還是當朝相國呂不韋的門客,説甘羅此後再無建樹,任誰也不會相信。
因此,甘羅恐怕大概率是第三種結局,遭遇了意外。這也是各類歷史小説都把甘羅寫死了的原因,但是,甘羅究竟是為何而死的?
甘羅之死,呂不韋難逃其咎
在《大秦賦》中,甘羅被嬴政所殺,因為他不僅破壞了他和太子丹的友誼,更重要的是,嬴政是在警示擅自做主的呂不韋。
但是,歷史上甘羅不可能是嬴政所殺。第一,嬴政雖有除呂不韋之心,卻一直在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如今殺掉呂不韋的得力干將,會打草驚蛇;第二,如果嬴政殺了甘羅,這樣的事件必然會被歷史記載。
那麼甘羅是怎麼死的?在《流血的仕途》這部秦朝歷史小説中,作者構思了這樣一個情節,也許會讓你腦洞大開。
呂不韋因為想要擺脱與太后趙姬的關係,於是想把嫪毐介紹給她。但呂不韋苦於沒有方法,在李斯的佈局下,呂不韋將此事交給了甘羅。
甘羅先是構陷嫪毐對呂不韋姬妾不軌將他關押,然後假意施以宮刑,將他送到了趙姬的身邊。
甘羅漂亮地完成了呂不韋交給他的任務,卻也成了呂不韋的心腹大患,因為他有了呂不韋的把柄。最終甘羅被呂不韋暗中殺害,留給人們天妒英才、神童歸天的假象。
仔細想想,這種結局很有可能。
甘羅雖然聰慧,卻心術不正,所行之事也非君子所為,正如司馬遷的評價甘羅“非篤行之君子”。如果一個聰明人不懂得把能力用在正途,等待他的也就只有深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