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生源、師資不斷流向城市,鄉鎮高中怎麼辦?這所學校找到了答案!
在江蘇如皋,白蒲中學遇到了農村教育發展路上的共性難題:當優質的生源和師資外流,仍留守在農村高中的孩子怎麼辦?
這所普通的鄉鎮中學,交出的答卷並不普通。在高考競爭尤為激烈的江蘇省,學校一本上線率從2018年的86%逐年提高到2020年的96%,4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數25人。高考錄取率只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在白蒲中學校長繆德軍看來,師生偕行共進,為農村孩子開啓自信人生,提供更好發展可能,才是農村教育最大的價值。
良好的育人環境
1
優秀教師出走,生源質量下滑
隨着城鎮化加速發展,城鄉差距拉大,不少農村小孩去城裏讀小學、初中、高中,農村學校少量的優秀教師也快速向城區流失。白蒲中學作為一所鄉鎮中學,生源和師資狀況亦是如此。
農村教師的生活、工作條件與城市相比相對較差,很難吸引、留住優秀教師。有一段時間,每年10名以上骨幹教師湧入大小各級城市,這些老師都曾經是白蒲中學的“頂樑柱”,不僅年富力強,而且教學經驗豐富。
“前後共流失教師超過50人,其中骨幹教師37人,甚至流失的老師‘武裝’了一所城裏學校一個主要學科,另一所城裏學校有5個備課組長來自白蒲中學。”繆德軍説。不僅如此,隨着招生政策的改變,只有保障當地縣中招生完成後,剩下的包括白蒲中學在內的7所高中才能一起招生,優質生源向城區快速積聚,白蒲中學生源質量也迅速下滑。
2017年,繆德軍在這樣的背景下接任白蒲中學校長。“硬實力”沒跟上,“軟實力”還逐年下降,鄉鎮高中如何應對和突圍,是一篇難寫的文章。
繆德軍(左三)與優秀學生合影
2
把課堂變成演繹智慧共進的舞台
城區學校優先建設、發展,優勢資源集聚很快,而鄉鎮高中的教育投入極其有限。繆德軍明白,農村學生教育基礎普遍薄弱,尤其是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容易讓農村的孩子視野、見識與城市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發展後勁不足。
繆德軍認為,鄉鎮高中提高教學質量,唯有從課堂入手:“課堂是最接近學生生長的地方,利用好課堂,才能儘可能找到適合學生髮展的方向。”
要利用好課堂,功夫必須下在課前。白蒲中學要求:教師要把握學情,學生現有的能力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還存在哪些困難;要理解學科,從知識、方法內在發生、生成、發展的邏輯性思維的角度加以解構;要研究教學,對教學內容在整體上進行有序編排、優化組合,然後通過合適的課堂組織形式加以呈現,使學生更易接受。
除了常態備課以外,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每學期組織跨學科、跨年級“大集體備課”,力求深度融合、傳承創新。每年寒暑假,全校教師培訓研修,引導教師靜心反思、集思廣益,使研究共同體的力量“整體性湧現”,教師羣體抱團快速發展。
“發現蒲中美”主題德育課程英語演講比賽
經過改革探索,學校形成了校本的活動課堂教學範式:每節課一個活動單,每個活動單一般由2~4個學習活動構成。活動單強調學生的自我學習,每個學習活動的基本環節一般包含4個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提升。
“我們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把能為的事情做好,切實解決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完成的任務,教師絕不包辦代替;學生獨立思考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包辦代替。”繆德軍説。
高二學生吳晟嶢説:“在活動教學課堂上,師生之間是平等又互相尊重的,老師和我們共同思考、一起行動,這種課堂學習讓我們愈發自信,也真正學會思考問題。”
“越自信,越強大;越強大,越愛學;越愛學,越會學,逐漸形成良性循環,就能煥發出極大的潛能。”繆德軍認為,學校的課堂成了演繹智慧共進的舞台,學生學習力迅速提升,高考錄取率連年上升也就水到渠成。
3
師生偕行共進,
獲得無窮動力和温暖
如何讓更多農村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繆德軍始終秉持“師生偕行共進,幸福成長”的教育理念。
白蒲中學的教師為學而教,化教為學,點燃自己,照亮學生。“新生代”學子們同時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教學相生、教學相長。
許多老師在切磋琢磨的過程中,快速成長。“自覺研究和與學生共同成長成為一種自我需求。”白蒲中學年輕教師秦國清説,師生偕行,學生變得能説有主見,會做有深度,也讓教師感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
持而久之,“偕行”的魅力彌散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同學、老師,甚至校工,都能感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幸福感。
採訪時,食堂大廚給學生帶來關於“夏至吃麪”的討論也頗為有趣:“冬至餃子夏至面”緣何而來?其中不僅有歷史意藴和傳統文化寓意,還有健康調理效用,小麥味甘、性涼,加上小麥裏的營養成分較高。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能夠在吃出汗的時候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濕氣和暑氣。學生感慨:“一碗麪條,吃下去很多知識。”
畢業典禮優秀班級授獎環節
考取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徐冰心同學在給母校的來信中寫道:“母校是棵大樹,我們是長在那棵大樹上的果實。”孫劉晶在《你,是我夢想起航的地方》一文中深情回憶母校:“感謝老師們,在為文與為人的道路上,不遺餘力地帶着我走向正,走向真。”
“獨行快,眾行遠”,繆德軍説,當學校裏的各種人的因素成為一種“合眾”力量時,當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強大合力時,每一個人都將獲得無窮的動力和温暖,進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