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九旬的全國優秀教師、湘潭大學教授滄南與學生在一起。新華社發
【導學·面對面】
對話嘉賓:吳朝暉 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 志 東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張茂聰 山東師範大學教授
本報記者:陳 鵬 柴如瑾 晉浩天
研究生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頂端,承擔着培養高素質人才和促進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的雙重使命。而導師是研究生學術道路、價值觀塑造的重要引路人。目前,全國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5萬人。
親其師,信其道。要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必須切實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和導師相處,哪些問題讓研究生們最為困惑?在有效提升導師隊伍育人水平的過程中,哪些問題需要警惕,又該如何解決?我們邀請在讀研究生和記者一道,與嘉賓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對話。
日常指導“課程化”,扭轉重科研輕教學傾向
王傑(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碩士生):很多研究生都希望和導師成為知心朋友,但是,一些導師卻沒有時間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這樣的尷尬如何化解?
劉志:良好且充分的互動是和諧導學關係建立的基礎,想要保障導師與學生固定的交流時間,關鍵在於推動導師對學生日常指導的“課程化”建設,建立起規範高效的導生溝通常態機制。
日常交流指導的“課程化”,意味着導師對學生的指導不是隨機且隨意的,而是要在學生學習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學生認知發展、道德發展等多方面成長規律有組織、有目的設計指導或交流的主題和內容。各高校也要根據實際需要在教學計劃中規定出明確的課時規定,並納入到課程考評的體系範圍中。
教育週刊:部分導師投入大量精力搞科研發論文,學生反而難以在課堂上有所收穫,出現重科研而輕教學的現象,該如何走出這個誤區?
吳朝暉:對高校而言,需要將教書育人作為評價研究生導師的核心內容,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建立有利於激發導師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考核激勵機制,同時完善科教協同育人的體系。對導師而言,既要強化對研究生的科研指導,也要提升教學能力、課程品質和育人質量,引導研究生在學習與研究的互為一體中培育學者品質,在創新與受教的相輔相成中提升學術品位。
教育週刊:理想的導學關係中,導師是什麼樣?該如何做?
劉志:導學關係的持久性、密切性決定了導師對研究生能夠產生深遠影響。理想的導學關係中,導師既要做學業導師,又要做人生導師。在學業導師的基礎上,要突出加強導師評價的育人導向。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功能,將導師的教書育人水平、指導精力投入納入到導師評價考核體系,加大對研究生導師科研育人和教學育人過程和實效的評價偏重;對於育人過程缺失或育人效果不佳的情況,及時予以調整修正;把導師壓到人才培養的一線,思政教育一線,教育教學的一線。
聚焦培養質量,分學科、類型、階段設定評價標準
教育週刊:全國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平均每個導師指導不到7個學生。一個導師帶多少學生合適,怎樣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
劉志:一個導師帶多少學生合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學科屬性、學校規模,導師自身的研究任務量、指導能力、體力精力、學生的素質能力起點等,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確定。
張茂聰:在師生關係中,面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基礎的學生,導師始終是一個常量,學生則是變量。學生們的多變性常常對導師提出了挑戰。因此,目前還難以達成一個研究生質量評價標準。
教育週刊:在對導師的評價過程中,怎麼將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最關鍵的因素,落到實處?
吳朝暉: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不同學科、不同類別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要求各不相同。在導師落實研究生培養責任上,國家的要求是根據研究生的培養需求,積極為研究生的學習成長創造條件,這意味着高校要按照因材施教、因類施策的要求,制定多元化的導師評價標準和研究生培養方案。
在對導師評價過程中,將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最關鍵的因素,需要按照以下維度設定評價標準:分學科,如人文社科類與理工農醫等自然科學類的研究生培養目標存在明顯差異,要按照學科屬性、新學科發展方向等強化導師培養責任;分類型,如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更側重於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需求對接,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更偏重於學術研究能力塑造,要按照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培養目標等細化導師培養責任;分階段,如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深度、路徑等均存在差異,要按照不同階段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等夯實導師培養責任。
劉志:檢驗導師培養質量,根本上是在考察導師立德樹人的成效。但是,這一評價過程面臨諸多瓶頸:立德樹人效果表現潛隱遲滯性與評價要求外顯存在矛盾,所以為了避免僅憑效果指標來進行評價,可以建立“職責+素質+成果”的三維評價指標。再如,評價主體情感牽涉與評價本質客觀求真之間也存在矛盾,為儘可能避免評價主體情感牽涉,可以採用多維主體共同評價的方式,以此實現多主體間相互補充糾正,或運用客觀評價工具來降低評價主體的主觀評判誤差。
明確導師職責邊界,壓實導師責任
高豔蘋(南開大學統計學博士生):當前,部分導師責任心不強,未能履行好導師職責,甚至把學生當作廉價科研勞動力。到底怎麼樣明晰導師的職責和邊界?
吳朝暉: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這意味着導師需要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做研究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明晰導師的職責邊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讓導師以德立身,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導師隊伍建設第一標準,在人才引進、職務職稱晉升上,對師德失範的情形實行“一票否決”制。讓導師以言示範,着力提升導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發揮導師在課堂教學、科研創新、社會實踐等環節的引領作用。讓導師以身作則,完善導師指導研究生的行為準則,引導導師積極樹立堅持學術規範和維護學術道德的典範。
浙江大學於2007年創辦“求是導師學校”,致力於為廣大導師創造一個共享經驗、相互學習的平台,促進導師質量的提升和學科的交叉互動,從而推進卓越的研究生教育。
張茂聰:教育部印發《關於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明確了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七方面職責。政策層面自上而下的規定,為基層培養單位科學釐定導師職責提供了較為權威的框架。承擔培養主體責任的單位應結合研究生的類型差異、學科專業差異和學生個體差異,在基層培養實踐中進一步予以細化和明晰化,使之成為合理約束導師和學生關係、科學釐定導師職責、糾正過程指導偏差的有力抓手。
教育週刊:目前,在壓實導師責任,支持導師嚴格管理上,各高校有何切實措施,如何充分發揮導師對學風、學術倫理建設的主體作用?
吳朝暉:這些年來,浙江大學在知識共同體、學術共同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德育導師指導模式,遴選德才兼備的業務導師擔任集班主任、兼職輔導員、黨建員三重身份為一身的德育導師,指導研究生開展學術倫理道德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導師是學風和學術倫理建設的主體,這意味着導師具有“育德”和“育才”相統一、“導德”和“導學”相結合的職責,需要在自覺維護學術事業的神聖性、純潔性與嚴肅性上爭做表率。
我認為,要完善聯動機制,將研究生導師的指導資格認定、招生資格審核、獎懲等與師德師風考查結合起來。以師風帶動學風,在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強化學術規範訓練,加強職業倫理教育,提升學術道德涵養。優化學術評價體系,堅持學術委員會評價、教育督導評價、研究生評價和導師自我評價相結合,形成學風和學術倫理建設的合力。
張茂聰:研究生導師的綜合素養對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尤其是學生學術觀的形成都深受導師個體素養的直接影響。因此,導師隊伍的嚴格篩選對於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關鍵作用。就高校而言,需要在導師遴選上進行關口前移,延長評價週期,放在一個較長的評價期內來評價指導教師是否真正具備了聘用要求。高校要強化“一票否決制”,對於存在違反師德師風和學術倫理等予以堅決處理,提高導師學術失範成本。強化過程監督,研究生導師的考核評價不應單向的和流於形式化,要綜合採取定期考評和不定期考評相結合的方式,注重依託約談、限招、停招、取消導師資格等處理措施強化監督實效。此外,還要健全和暢通研究生導師多種監督渠道,既要重視學校、學科點和社會的多方監督,更要保障研究生羣體的內部監督,合法保障研究生的權利。
引導學生從事交叉研究,督促導師站在知識前沿
王傑(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碩士生):我們是理工科研究生,希望接觸到最專業最前沿的課題,導師和學校該如何提供足夠的平台和機會?
劉志:當前,研究生特別是理工科研究生的研究問題都聚焦在學科、專業的前沿方向,這不僅是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提升的現實需求,也對研究生獲取前沿學術資訊、捕捉前沿科研問題的實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師在研究生從事學術研究的過程中發揮關鍵引領作用,在充分把握學術前沿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傳遞。通過增加綜述式前沿知識的講解,對權威學術觀點、重點問題的爭鳴討論加以介紹,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思維,指導學生在既有研究成果中發現學術進益的台階與知識創新的道路。
吳朝暉:研究生教育具有統一全球前沿、國家戰略和區域目標的特徵,可以進一步會聚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教育革命,所以研究生更加需要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直面學術問題,開拓學術視野,在學術研究中開展創新性工作,理應獲得更多參與專業前沿課題研究的機會。
高校要完善研究生參與創新的機制,引導研究生積極開展交叉研究和跨領域創新,創造條件讓研究生深度融入大團隊、大平台、大項目等。高校要完善創新生態系統,鼓勵研究生樹立“學科—人才—科研”一體化理念,推動研究生的創新方向與學科前沿相匹配。高校要完善研究生學術交流模式,倡導圍繞專業前沿的師生互動、同輩交流等形式,拓展研究生赴世界一流大學從事高水平研究的渠道。
教育週刊:高水平的導師離不開持續的奮鬥,導師不能不思進取、原地踏步,要對學術前沿問題跟蹤研究。如何督促導師站在知識前沿,傳授先進知識?
劉志:導師是否有持續追蹤前沿問題的意識直接關係人才培養質量。導師這種持續奮鬥除了要靠自覺,更重要的是有制度和機制來督促和推動其站在知識前沿。在選聘環節對導師持續追蹤前沿問題的能力和傾向進行考察;持續開展導師培訓,針對導師隊伍各階段發展問題持續開展培訓,拓展導師掌握學科前沿的渠道;動態調整導師隊伍,與招生資格掛鈎,讓導師隊伍有流動性,從而保證導師隊伍具有持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1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