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為何要自殺?明明坐擁大將蒙恬以及30萬大軍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徐茂娜

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讀通鑑論》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商始興而太甲放,周始興而成王危,秦並天下而扶蘇自殺。“這句話大概是想要表達王朝有大變化之時,總會有人的生命軌跡出現變化。就好比今天我們文章的主人公,秦始皇的長子,也是在王位爭奪中自殺的可憐人——公子扶蘇。

那位儒雅的扶蘇公子在遙遠的地界,看完了父皇給他的遺詔,身邊有好友蒙恬的陪伴,可他卻義無反顧地自殺了。一個小小的聖旨真的能輕易奪人性命嗎?讓我為您慢慢説道。

長子扶蘇的一生

扶蘇,秦始皇的長子,母親是楚國的貴族,他的出身尊貴,是許多人羨慕的。自幼在宮中被好好撫養的他,也學了許多聖人道理,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評論扶蘇:“扶蘇為人仁” “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由此可見,扶蘇是個在優渥環境中順風順水長大的有才公子。

或許是因為他是秦始皇的第一個孩子,身邊人都寵愛他,也可能是因為從小讀書太多,他性子很寬厚,這為他之後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大家應該都聽過,公元前212年,有術士相互評議秦始皇的暴虐,秦始皇將抓住的四百多人親自處置,將他們活埋。寬厚又直性子的扶蘇竟然公然請柬秦始皇,求父皇放了他們。

蒙恬和他一同聽旨,勸説自己的好兄弟扶蘇:“陛下未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督,這是關係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裏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扶蘇卻哭泣着走進內室,拿出劍,最後自刎而死。

堂堂皇長子,本應是未來的九五至尊,最後卻自刎而死。

自刎背後

看到扶蘇絲毫不為自己的性命爭取一下,就消極赴死,相信大家對於這樣的翩翩公子的自刎,內心也有一些不甘。扶蘇呀,你有好友蒙恬的陪伴,又手握三十萬秦軍,在這個遙遠的地方足夠你稱王稱霸了,怎麼就這樣放棄生命了?

其實不僅僅是這一道聖旨給他的壓力。扶蘇是誰?是聰明機敏的大皇子。這道聖旨傳來説明了什麼?皇帝不行了。父親在死亡的最後一刻不是讓自己繼位而是想要殺掉自己,扶蘇卻並沒有感到詫異。我相信原因有二。

其一,扶蘇是臣子,秦始皇是天子,君臣地位飽讀聖人道理的扶蘇不會違抗。

從焚書坑儒這一事件就能看出扶蘇將從小所學的東西當作信仰,即使是面對父親也不可能將那信仰破壞掉。父親始終是君王,君王讓自己三更死,自己從小的信仰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活到五更。

同時二人之間還存在着政治矛盾。扶蘇寬厚主張和平,才會大力勸諫父親饒了焚書坑儒那些術士,而秦始皇則是法家的忠實信仰者,對待那些錯誤絕不容忍,甚至手段還有些殘忍,很明顯二者的政治主張完全不一樣。

這樣充滿缺憾的父子關係,讓扶蘇覺得父親就是想要自己死,而蒙恬讓他去親自查看真偽,他也自然沒有任何興趣,只能選擇放棄自己這條年輕而鮮活的生命。

生命像極了一場玩笑

扶蘇的一生很短暫,短暫到他其實不知道父親真正的遺旨內容其實是讓他回到咸陽成為下一任皇帝。而遞交到他手上的那份聖旨是野心勃勃的胡亥和趙高偽造的。

回想扶蘇這一生,早年順風順水過得愜意,而生命卻早早被斷送,就像是“就當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扶蘇生命的最後充滿了諷刺,生命的結束也像極了一場兒戲。

但是我們試着想一想,如果秦始皇和他的父子關係再親近那麼一點點,他最後的結局會不會好一些?

只可惜沒有如果,他的生命真的像極了一場玩笑。

參考資料:扶蘇身邊兒有蒙恬,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孫凱玩遊戲企鵝號

百科詞條“扶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6 字。

轉載請註明: 扶蘇為何要自殺?明明坐擁大將蒙恬以及30萬大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