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抵抗蒙古四十年,為啥最終失敗?只是因為一個人!
《元史》中有載:“劉整字武仲,信陽,整為前鋒,夜縱驍勇十二人,渡塹登城,襲擒其守,還報。珙大驚,以為唐李存孝率十八騎拔洛陽,今劉整所將更寡,而取信陽,乃書其旗曰賽存孝。累遷潼川十五軍州安撫使,知瀘州軍州事。”
從這段史料中可見,劉整其人驍勇善戰。事實上,從公元1235年起,宋朝與跟蒙古時有交戰,大小戰役不小,而兩國之間的交戰長達40多年才真正結束。
眾所周知,這場戰爭的結果是蒙古打敗了南宋,建立元朝,成為新的中原霸主。南宋的失敗固有眾多因素,由來已久的緣故不少,諸如宋軍兵弱、朝廷腐敗,但真正擊垮了南宋的卻是南宋降將劉整。那麼劉整為何能夠擊垮南宋呢?
一、智勇雙全,可堪諸葛
首先來説説劉整的能力。劉整其人,乃宋末鄧州穰城人,祖上生活在關中地區,後來投奔南宋。金朝末年時,金國不斷遭到了來自蒙古、南宋的進犯,導致其國力衰弱,因而劉整投靠南宋,併成為了荊湖制置使孟珙麾下的一名將領。
彼時剛投靠南宋的劉整隻是一個小小的軍官,在南宋朝廷中也沒有勢力依靠,所以他的崛起靠的便是他自身的實力。劉整的驍勇善戰從孟珙攻打金朝信陽城時便可看出一二。彼時,劉整作為大軍先鋒,率領十二人在夜裏潛入城中,並擒住了守將。
也是經此一役後,孟珙認為劉整甚至更勝十八騎而取洛陽的李存孝,稱其為“賽存孝”。正是劉整的驍勇善戰和屢立戰功,使得他一路升遷,直到成為了鎮守一方的高級將領。
但生活在一個朝代的末年,就已經註定了他是無法一路順暢的。
南宋末年,宰相賈似道專權獨制,使得朝政昏暗,朝中的多數忠臣良將都被其及黨羽所排擠,解職放逐是常有的,有的甚至入獄自殺。如此朝政之下的南宋朝廷,成為了玩弄權術的無德無才之臣的天下。
正是朝政的腐敗,使得有志有才之士皆黯淡離場,或是投靠敵軍,或是歸隱山林,劉整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整屢建奇功,官運亨通,自然就遭到了朝中異己的排擠,“南人”將領呂文德與宰相賈似道結成同黨,並且處處排擠打壓劉整。
在劉整得知了呂文德與俞興要勾結誣告他時,他本想向朝廷上訴,卻投訴無門。再加上名將向士璧、曹世雄的前車之鑑,他決心另選明主,而他所擇的明主便是南宋的強敵——蒙古。
此後,劉整帶着精悍的水師、瀘州以及他所屬的十五郡投降了蒙古人。彼時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任命了他為夔府行省兼安撫大使。劉整確實有了能夠發揮自己才華的舞台。
事實上,在當時,對於大局觀的把握上和戰術謀劃上,劉整的能力確實可以同千古名相諸葛亮相比。若是沒有劉整,蒙古在與南宋的戰爭中,確實難以勝出,更加不提統一天下了。
二、出謀劃策,提高戰鬥力
在劉整投降蒙古人之前,蒙古已經攻打南宋長達40年之久,儘管南宋末年,宋軍兵弱,卻也不是那麼好打的。再加上因四川水路多,蒙古騎兵的發揮更是被大大限制了,多年來蒙古軍損失慘重。
劉整在一眼看出了蒙古軍的弊端後,便對忽必烈指出了——想要打敗南宋,首先要奪得襄陽的觀點。因為只有拿下襄陽,鄂州就沒有了保護的屏障,南宋將會被劃分成兩半,宋朝孤軍作戰下,必敗無疑。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劉整確實一招就打中了南宋的要害。
有謀略並非是劉整最大的功勞,他還有強大的執行力。在投降蒙古以後,劉整便主動承擔了建造戰船的任務,在不過半年之間,他就造出了了五千艘戰艦。當然,這其中也有忽必烈對其的大力支持,但不可否認,劉整的執行力確實是驚人的。
此外,劉整還根據南宋的戰船設計,為蒙古人的戰船進行改良,推動了元軍的軍事實力的進化發展。
同時,為了解決元朝在水路戰鬥的缺陷,他還為其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軍。元人生長在馬背上,最是擅長騎兵,但也因為世代偏居於大草原,所以元人是極為不長於水軍的。
若是在陸上戰鬥,那麼元人的騎兵自然佔優勢,但在南方,水鄉居多,騎兵自然是處處受限。而蒙古的目標是勝南宋,一統天下,自然就必須統一南方,也就必須要有水軍。
因此劉整一手在為元軍創建水軍的做法,無疑是為元軍戰勝宋軍提供了核心戰力。
三、大獲全勝,大破南宋
於公元1268年的七月,劉整被任命為鎮國上將軍、都元帥。於九月,同元軍主帥阿術一起率兵圍攻襄陽,這也是歷史上一次有名的襄陽之戰。
此戰以元人獲勝,俘虜了宋民八萬人。也正是在襄陽之戰後,南宋門户大開,兩軍的形勢急轉直下,元軍佔據上風。元軍於次年攻下鄂州,使得元朝征服南宋的目標實現了一大半。
如此勝果背後的重要功臣之一便是劉整,若不是有劉整的策略和在水軍所做的努力,元朝的水軍是無法迅速強大起來的,更不用提在兩國水軍交戰中,取得上風了。
於公元1274年,忽必烈率領二十八萬大軍和數千艘戰船,大舉進攻。南宋軍隊潰不成軍,走死逃亡數不勝數,主力軍損失殆盡,天下大勢已定。
然而,本該出將入相的劉整卻於次年的正月逝世。彼時劉整率軍出擊淮南,掩護元軍中路主力進攻,他一心想要乘勝渡江,於是與中路主力爭功,卻被首帥伯顏阻攔。
但是之後伯顏卻自己渡江攻取鄂州,當劉整聽到這個本該屬於自己的捷報時,怒氣沖天。當晚,劉整在安徽鬱悶而死,享年六十三歲。
小結
綜上種種,劉整的一生都飽受爭議,因受人陷害而脱離宋朝,這是令人同情的,但是他投降敵國卻是令世人不恥和痛恨的。在後人看來,他為元軍出謀劃策,若不是劉整的種種謀劃,元軍和宋軍的勝負難以預料,因此説他是元朝征服南宋的最大功臣之一,也不是不為過的。
但與此同時,他也是導致了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以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來看,他確實是一個賣國賊,遭世人所唾罵。
但不可否認的是,劉整才華確實過人,他武可比李存孝,文則是可比諸葛亮,可謂是一個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儘管在史學家的記載和評價中,劉整的功勞和地位都不高,但是隨着歷史的發展,宋元戰爭得到了更多的解析。
不難得出,劉整確實是宋元戰爭的後期中,以自己的能力來影響整個戰爭局勢的重要人物。畢竟南宋與蒙古的戰爭已經打了四十多年,宋軍雖弱,也非元軍可輕易擊敗的,因而才説真正擊垮南宋,劉整當仁不讓。
雖然劉整立下了大功,但他也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最大的原因便是在於他的“特殊”,彼時投降南宋時,因其為北方人,故而不被南方的宋人待見。而在元朝,則因為他是南宋之人,同樣不被待見、信任。
這一點從主帥伯顏命阻攔他渡江立功時便可看出來了,劉整自然是心知元朝人不想讓他立功,最終落得鬱悶而死的下場,也是令人感慨萬分了。
參考資料:《元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