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9歲的她來到北大
在燕園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
成為當時北大最年輕的博導
她就是劉穎
美貌與智慧並存的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
今天,小編就帶您走進這位
“學霸女神”的“開掛”人生
1984年出生的北京大學
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
回國短短几年,科研成果豐碩:
2013年,29歲的她來到北大
在燕園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
成為當時北大最年輕的博導
2019年,她獲得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同年,她登上首屆
“科學探索獎”的領獎台
在課堂與實驗室之外
她的身影還活躍在各個“舞台”
合唱團裏、長跑隊伍中、科普鏡頭前
......
劉穎説,
高效率科研,高質量生活
這才是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考大學時鐵了心要讀生物專業”
劉穎從小就對大自然
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
喜歡觀察螞蟻搬家
愛讀《十萬個為什麼》
中學時嘗試從香蕉中提取DNA
……
高考時,劉穎填報了南京大學生物專業
並堅定勾選了“不服從專業調劑”
劉穎回憶:
“中學時我就對生物有興趣,
考大學時鐵了心要讀生物專業。”
所以,擁有目標,對孩子來説,至關重要。
目標感決定孩子努力的方向。孩子從小建立目標感,才能培養出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目標感的引導要從低齡開始,10歲之前,就應該讓孩子弄明白“渴望”和“目標”的區別。
10到17歲的7年時間,是引導孩子樹立人生目標的重要時刻,孩子可以從淺嘗輒止的諸多選項中找到1至2項可以堅持多年的興趣愛好。
我們在培養孩子發現人生目標感上,要做陪伴者、激勵者和教練。
陪伴者
傾聽、引導孩子,順着孩子感興趣的點去啓發他。
激勵者
關注到孩子的興趣傾向後,適當地引導他挖掘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鼓勵孩子為自己的目標付諸努力。
教練
教練型父母們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從不試圖為孩子創建一個人生目標,而是在必要時刻為孩子提供支持和引導。
“認準了,再辛苦也要堅持”
本科畢業後,劉穎考入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讀博
起初,她不能完全聽懂英文授課
於是就在上課時錄音
晚上花兩三個小時反覆聽
直到聽懂為止
剛進實驗室時,
她甚至不會做最基本的轉化實驗
可這些與後面的困難相比,
都不算什麼
劉穎甚至也會忍不住動搖
但性格好強的她並沒有屈服
那時候劉穎非常拼命
每天做實驗到晚上十一二點
她在心裏對自己説:
如果能早一點發現這個實驗走不通,
那我可能就早一點走到正確的路上了。
她説:
“科研像一場馬拉松
認準了,再辛苦也要堅持”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連劉穎也是經歷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而衡量一個人是否會成功的標準,也不是看他登到頂峯的高度,而是看他身在低谷時的反彈力。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培養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
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教孩子正確看待成長中挫折,在挫折中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
孩子小的時候遇到挫折時,情緒幾乎都是消極的。要教會孩子完成從消極到積極的心態轉變,父母的心態和表達至關重要。
只有父母心態積極,才能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正確的引導孩子:
培養情緒調節能力,接納挫折與挑戰;
為挫折賦予積極的意義,始終堅定地邁向理想的方向;
保持希望和信心,在挑戰之中隨時覺察可能的應對契機。
“給我任何課本,
我都能完成自學的過程”
學霸的人生就一定是
一路開掛門門滿分嗎?
劉穎自曝:
在南大就讀期間
也曾經考過不及格,
但這依然是大學生活記憶中
最美好的部分之一。
劉穎透露,
自己在南大就讀期間,
最大的收穫便是
腳踏實地,對於學習方法的掌握
“現如今再給我任何課本,
我都能憑藉着大學裏
培養出的學習和思考能力
完成自學的過程。
因此,就我個人的體驗,
大學的學習更多的
是教會了我學習的方法,
培養了我的邏輯思維能力。”
就像劉穎所説的,好的學習方法勝過一切。
學習方法沒用對,不管孩子怎麼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比起具體的學科知識,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養成適合孩子自己的學習方法更為重要。
看到劉穎的經歷,
網友紛紛為她點贊!
“年輕有為”
“大學生的榜樣”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姜澎
綜合:圖文綜合自北京大學、生物世界、張華讀書會、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週刊、首都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