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很多教師反應,在工作中感覺自身壓力越來越大,不僅是身體勞累還思想焦慮。具體原因很多,但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被迫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了迎接檢查、創建工作和進校園的各種活動上。這些繁雜的工作形式主義嚴重,而實際意義不大,不僅擠佔了大量教學時間,影響教育教學,還導致教師身心俱疲,加重了負擔。
近些年的迎檢工作變得種類越來越多,次數也越來越發頻繁。迎檢工作、創建活動以及各種活動進校園,直接讓學校中的會議變得內容充實且種類豐富起來。大會接連不斷,小會擠佔時間,有活動必有會議指導精神,以會議作為各項工作展開的先鋒。
會議之後,便是校園衞生工作。無論迎檢、創建還是進校園活動,只要有上級和外來團體入校,必然是“大掃除”當先。任何活動的前一天便要把校園打掃得乾乾淨淨,在“不留衞生死角”“沒有一片字紙”的要求下,學生的上課時間會被隨意徵用,由老師帶領學生改上不知時長的“大掃除”課。
第一天掃完,第二天師生還要早到學校,帶領學生二度打掃。擦拭課桌、玻璃、窗台、電扇、電燈、欄杆、滅火器……,打掃教室、活動室、樓梯、操場、廁所……
在沒有保潔的中小學,老師和學生是最廉價、最勤快的保潔。檢查人員未至時,隨時可能被打斷上課,被學校召集打掃遺漏或復髒之處(學校孩子多,想保持沒有一點兒垃圾可不容易,打掃得再幹淨的地方,一下課也會有垃圾產生)。甚至聽一位老師説,有一所小學秋天迎檢,學校專門安排兩名教師在校園一株老樹下“守株待葉”,隨時撿葉保持校園衞生。
我們並非不想要一個乾淨整潔的校園,只是如此行事,過猶不及,太過形式主義了。
校園迎檢工作的前奏是會議鋪墊,強調重要意義,接着是衞生搶先,需要臉面,再接下來是實質性的工作,那是很多反應在書面材料上的各種資料整理。檢查前各種要檢查的資料和記錄分發到各班級教師手中,緊急忙碌之下,上課也變成了“副業”,白天整、晚上熬,甚至週六、日加班,才整理成形。之後還需要學校檢查並反覆修改,看不出“問題”才成。
這種工作實際意義不大,而任務量卻很大,動輒就是要幾個月、幾個學期甚至幾年的資料,把教師們忙得灰頭土臉、唉聲嘆氣。
各種創建活動也十分“給力”。不僅要搞衞生、整資料,忙個“白加黑”“五加二”,還要讓教師們展現“七十二變”的“神通”:有時化身校門口迎賓,笑臉相迎;有時變為街道保潔,掃街撿紙;有時又成了交通協管,揮旗指揮……
總之一句話,教師是創建活動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最後再説“各種進校園活動”,也把學校搞得熱鬧非凡。“戲曲進校園”,在孩子們眼中是各類人物奇特的造型和怪異的臉譜,除了覺得奇怪再也看不懂什麼,對於唱腔更是聽不懂半點兒。戲曲在操場演出,兩個班的孩子現場配合拍攝,在老師的監管下,直身挺背,苦坐一個小時。上課期間整個學校上空飄蕩着悠長的唱腔。教室時的學生聽課的少了,聽戲的多了,身在教室而神遊其外。
“冰雪運動進校園”就更“有趣”了,咱們這學校既不冬,也無凍,以一些塑料道具鋪在操場上搞“冰壺運動”。幾個孩子參與,外加幾個拍攝人員,一下午操場喊叫聲不斷,全校師生上課也繃緊了神經,生怕被哪個太過興奮的孩子一嗓子刺破了耳膜。
也不知道這些進校園活動實際意義有多大,反正活動照片拍得形象生動,被張貼在展示欄最顯眼的位置,並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
如今的教師幾乎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甚至學生未來從事教師一職,一是任務重工作雜,壓力重重,身體多不消,多有隱疾病痛;二是很多工作,太過形式主義,實際意義較小,卻佔用了大量教學時間,讓教師有違背初心之焦慮。
若要教育改革,若要為教師減負,首當克服迎檢、創建、進校園活動中的形式主義,讓教師身輕心淨,把時間與精力多用在教書育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