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的中世紀英法兩國曾經進行過一場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戰爭起因於英法兩國因王位繼承權和領地歸屬爭端而相互入侵對方領土。法國看似強大,但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都處於下風,處處捱打。
反觀英國,相比之下國土既小經濟又貧乏,卻能利用靈活機動的戰術屢屢攻城略地,主宰戰爭進程,先後取得了克雷西、普瓦捷以及阿金庫爾這樣的戰役大勝。
一. 戰役前傳,英法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概況
1.從繼承權和領地爭端開始
英王愛德華三世是法國國王腓力六世的堂外甥。腓力是以旁支繼承法國王位,而愛德華的母親卻是法國直系公主,因此英國人有愛德華應該繼承法國王位的提法。但前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有遺囑在先,腓力入繼無可爭議。
愛德華初期也不過要求保有從母親那裏繼承來的包括吉耶納在內的兩塊法國領地的自治權,而腓力繼位後不滿足愛德華只以公爵稱臣而讓吉耶納的税收流入英國,要知道富足的吉耶納的税收比整個英國都多,於是雙方有了芥蒂。
2.戰爭初期國力軍力對比
戰前法國有2100萬人口,是英國的5倍,而且耕地較多,農業、手工業發達,英國國土較少,以森林沼澤居多,羊毛為主要經濟產業。相對英國而言,法國的税收更為充裕。但在戰前兩國都加緊橫徵暴斂用以備戰,英國還為此欠下大量外債。
就軍力而言,法軍的主力是重裝騎兵,由貴族和騎士階層組成,騎士有板甲保護,坐騎經過訓練,能撕咬、踢打和踐踏,被譽為中世紀坦克,在過往的600多年裏所向無敵。
英軍戰士百分之七十為弓箭手,使用標準長弓武器,射程130米,50以內能穿透鎧甲,連英國法律也規定農民要練習射箭,故英軍多為平民招募,其中不乏希望通過軍功獲得赦免的待罪亡命之徒。為壯大軍力兩國都有外國僱傭兵。
3.戰役前期
戰爭先由法國發難,腓力先是宣佈沒收愛德華在法國的領地,並出兵攻打吉耶納三年之久,差點就攻陷首府波爾多,期間還出動海軍劫掠英國船隻和破壞多個港口,兵鋒直指泰晤士河。
愛德華也不甘示弱,宣佈自己繼承法國王位,對外拉攏法國及周邊的一些公國一起對抗腓力。戰場上英軍儘量避開法軍主力鋒芒,採用“騎行劫掠”的戰術對法國大片的農莊和城鎮進行大肆摧毀和掠奪。
愛德華還親自率軍在斯魯伊斯港重創法國艦隊,在克里西利用地形優勢以少勝多擊潰腓力率領的法軍主力。1348年歐洲黑死病氾濫,兩年間近1/3人口死亡,英法也不能倖免,以致雙方用談判來取代大規模軍事行動。
1350年腓力駕崩,原諾曼底公爵約翰二世繼位成為法國國王。在英法雙方簽訂了多紙空文之後,1355年,沉寂了幾年的戰火再度重燃,這次率先發難的是英國,從北面、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對法國展開“騎行劫掠”。
這次唱主角的是愛德華的長子威爾士公爵,出於他的鎧甲和坐騎顏色,人們俗稱他為“黑王子”。黑王子與約翰王在普瓦捷進行了一次交戰,此戰徹底改變了整個戰局的走勢。
二.戰役過程
1.卑鄙的掠劫、瘋狂的追擊
英國人所謂的 “騎行劫掠”其實就是強盜遊擊行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雖然很多英國史學家辯稱這是為了打擊法國的經濟,阻斷其税收來源,但如果連教堂和醫院都不放過,就很難自圓其説了。
這種行徑無非是英國推廣戰爭的一種模式,因為英國的財政無法支持龐大的戰爭開銷,於是就和領主以及貴族簽下戰爭契約,允許他們在法國獲得的任何財物,除了少部分進貢英王以外都歸劫掠者所有。
後面又發展到俘虜人質獲取贖金,對穩固的控制地區收取保護費等等生財勾當。有些人因此而一夜暴富,經過宣傳,很多英國人抱着發財的夢想,鋌而走險法國戰場,參與這個玩命的遊戲。
黑太子自幼隨父親出征法國,多次親臨戰場,深諳該戰術的精髓。如今25歲的他正當盛年,成為獨擋一面的指揮官。1355年他從吉耶納開始出征不到一年,就多次率領數千名騎士和騎射手馳騁在法國南部各地,讓所到之處皆為焦土,並帶回大量財富和戰略物資回波爾多。
一名黑太子的書記官在記錄中寫道:“自戰爭開始後,敵人從未像現在這樣遭受如此巨大的破壞和損失。”黑太子的首席行政官也記錄:“在被摧毀之前,這些土地和富有的城鎮能夠交給法國國王的税收總額比半個英格蘭的税收還多”。
黑太子在法南部造成的破壞讓法國人感到震驚和憤慨,巴黎召開的三級議會同意為戰爭徵税,讓約翰王得到一比可以維持三萬軍隊一年的經費。約翰王廢了好大周章才在1356年的春天召集了一支約四萬人的大軍。
同年八月初,黑太子再次率領一支6000人的軍隊從南部的貝爾熱拉克出發向北進行劫掠,經過近一個月的攻城掠地之後,滿載着戰利品逼近圖爾城。約翰王得知此消息,立即親率4萬大軍馳援圖爾城。
當他趕到圖爾城時,發現英國侵略者已經帶着劫獲的財物向波爾多方向快速撤退。約翰王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在軍中挑選出以騎兵為主的1.8萬精鋭,從側翼迂迴日夜兼程追擊英軍。
一個星期之後,法軍終於在普瓦捷成功切斷了黑太子的南歸之路。在一場小型遭遇戰之後,兩軍在普瓦捷城鎮東南方向七英里的地方對壘。
2.無謂的和解
兩軍接觸的第二天並未立即開戰,而是在教宗使者樞機主教的斡旋下展開了談判。因為當天是星期天,也可能是英軍方面出於修築防禦工事需要,而法軍則要集結尚未到達的部隊。黑王子的兵力處於劣勢,而且軍隊已經征戰一個月,相對疲憊,他急於返回波爾多,不想開戰。
因此他提出了歸還在騎行劫掠中佔領的城鎮和堡壘,釋放所有俘虜,並賠償一筆錢,同時保證在七年內不與法國國王交戰。法軍是英軍的3倍,而且士氣高昂,約翰王認為此戰毫無懸念,因此提出了黑王子和其下屬必須投降的條件。樞機主教在兩軍之間奔走了一天,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英軍在一個小山丘上駐紮,四周都是丘陵和沼澤地貌,灌木叢生,不利大部隊展開;左翼和背後各有一片樹林,便於部隊隱藏。趁着談判的時候,黑王子依託地形加緊修築壕溝、樹籬笆以及長堤,用於阻敵進攻以及隱藏弓箭手。
他將英軍分成三隊,沃裏克伯爵和索爾茲伯裏伯爵各率一隊分列左右前沿陣地,自己和錢多斯爵士率領一隊在中間緩坡頂部。每隊英軍都有1200名重裝步兵,600名弓箭手以及少量輕裝步兵和刀斧手,形成了有效的防禦陣型。
約翰王這邊也沒有閒着,進攻方案已經確定。先由兩名法國元帥率領300重裝騎士擔任前鋒,後面跟着德意志步兵和十字弓兵組成第一梯隊;菲力王子率領4000名重裝騎士為第二梯隊;奧爾良公爵率領3000名重裝騎士為第三梯隊。
最後由約翰王本人率領6000名重裝騎士作為第四梯隊。在蘇格蘭道格拉斯騎士的建議下,後三隊的重裝騎士身穿重鎧下馬步行攻擊。就這樣大戰一觸即發。
3. 英軍的障眼法和法軍的三波進攻
次日一早,約翰王就接到英軍由索爾茲伯裏伯爵做掩護,企圖逃離的報告。情急之下,他在隊伍集結完畢之前就下令第一梯隊發起第一波進攻。很快300名騎士在兩位元帥的帶領下衝到了英軍陣前,但他們立即遭到了漫天的箭雨覆蓋。
一時間戰場上人仰馬翻,法軍隊列亂成一團,中箭受傷的馬將騎士掀翻在地,然後再重重地壓在他們身上。僅有少數騎士能突入到對方籬笆和柵欄前。
但全部被英軍步兵拽下來或殺或俘。後續跟進的德意志僱傭兵行進至泥濘的沼澤處,同樣遭受箭雨襲擊,損失慘重倉皇逃竄。第一波進攻法軍兩位元帥一死一遭擒,以完敗告終。
但是法軍主力仍在,集結完畢的法軍由菲力王子率領第二梯隊從正面壓向英軍陣地。騎兵轉改步兵之後,對防禦弓箭的能力加強了。
但穿着厚重的鎧甲步行至敵方陣地,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而且行動比較遲緩。英國的弓箭手抓住這個弱點將集羣射擊敢為精準的點射,以帶來更有效的殺傷。
儘管如此,法國的裝甲團仍然跨越了壕溝,來到了一個呈巨大扇形佈置樹樁籬笆的長坡跟前,在這裏他們跟英國步兵進行短兵相接,戰況相當激烈。
黑王子在坡頂觀察着這一切,他看到兩位伯爵的軍隊抵禦法軍有些吃力,果斷派出他的第三隊人馬從坡頂衝殺下去,僅留下400人的衞隊做為拱衞。
英軍有了生力軍的加入,頓時越戰越勇。法軍招架不住,開始全面潰退,在逃散的過程中,正好和從後面衝上來的奧爾良公爵率領的第三梯隊攪在一起,如此一來第三梯隊的陣型都亂了。
不是出於什麼原因,奧爾良公爵並沒有整隊繼續進攻,而是護送腓力王子及其殘兵返回本陣。由於法軍第三梯隊不戰而退,英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他們將傷兵轉入後面的掩體中進行護理;輕步兵負責割斷受傷倒地的法軍的喉嚨,有些英軍的兵器捲刃或損毀,就直接在血腥的戰場上挑一件稱手的,弓箭手們忙着從屍體上拔出箭矢。經過法軍三波進攻之後,英軍的陣地仍未動搖。
4. 最後的衝鋒,奇兵的妙用
法國的約翰王終於自提大軍衝殺過來了,雖然前面的戰況令他非常不滿,但作為騎士的那份高貴和傲慢,還是讓他將榮耀保持到最後。
6000副鎧甲在陣地前沿鏗鏘作響,令疲憊的英軍感受到巨大的震撼。英國的弓箭手們更加迅速且精確地射出每一支箭,但是大部分都被法軍用盾牌擋下來。陣前很多英軍開始絕望了,就在法軍即將衝向英軍防守的樹籬之時,黑王子毅然親率400衞士加入戰團。
據當時的戰場記載,黑王子向所有英軍打氣:“如果我還活着,説我們已經被擊敗就是在褻瀆上帝!今日我不會後退,我要一直馳騁在最前面。”
老謀深算的錢多斯爵士提醒黑王子注意約翰二世的王旗,黑王子果敢地命令掌旗官手持執他的旗幟,跟隨着他連同一眾衞士朝約翰王的方向衝殺過去。沃裏克伯爵和索爾茲伯裏伯爵受到黑王子的鼓舞,也率眾向同一個方向發起進攻。
如此兩軍都是同時發起最後的衝鋒,一時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據説連刀劍撞擊鎧甲的聲音在清裏外的普瓦捷鎮都能聽到。射完最後一支箭的英國弓箭手,手持長劍、斧頭、木槌從藏身地越出籬笆加入到廝殺當中。
由高處俯攻的英軍把法軍的陣線從樹籬逼到了開闊地,但兩軍的戰鬥仍處於膠着狀態。就在雙方酣戰的時候,法軍的左側後翼突然出現了一面紅十字英軍戰旗,緊隨戰旗有一隊由騎兵和弓箭手組成的約200名英軍殺出。
這是黑太子所派遣的比爾領主的部隊,他們隱藏在掩體附近,在兩軍交戰時悄悄通過一條隱蔽的小路繞過山谷出現在法軍的側後。
法軍一時間被打懵了,也不知道有多少英軍部隊,霎時間亂了陣腳,軍心動搖,有些人開始臨陣脱逃。戰局逐漸朝着英軍有利的方向發展,下午三點左右,約翰王身邊就只剩下14歲的腓力王子,被一大羣英軍所包圍。
最後約翰王選擇投降,被送到黑太子跟前。英軍追擊潰逃的法軍士兵一直到普瓦捷城門口,普瓦捷人緊閉城門不讓任何人進出。至此,普瓦捷戰役結束了。
三.戰役評述,黑王子VS約翰王
1.關於黑王子。
先來看看黑王子,他所率領的英軍在法國境內無惡不作,本就屬於不義的一方,得不到各方支持,為孤軍一支。但即便是這樣,在逃走時仍然攜帶大量截獲來的財物,以至於行動遲緩,被法軍追上並截斷歸路,如果對方換上一名優秀的指揮官,恐怕成為階下囚的就是黑王子自己。
當被法軍阻截之後,黑王子並沒有繼續逃竄或者是向法軍進攻,而是依託有利地形,修築防禦工事和屏障,事實證明這些工事在抵禦法軍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並且讓他的偏師能夠避開法軍的視線成功潛入敵後發動攻擊。如果不是這樣,英軍在運動戰中對法軍騎兵處於劣勢,必然會被全殲。
在戰役開始的早上,約翰王接到英軍開始逃離的消息很有可能是黑王子的誘敵戰術,因為如果要撤退,最先走的應該是黑王子,但是他自始至終都在戰場上,掌控着局勢的發展。
因此“逃兵”應該是故意安排的,目的是讓法軍倉促間發動進攻。從戰鬥的過程來看,法軍的幾波的進攻銜接得不夠連貫,應該是準備不充分的結果。
在戰役最關鍵的時候,踢王子聽取錢多斯爵士的建議,採用擒賊先擒王的戰術,集中兵力向約翰王進攻。又安排了偏師取道敵軍側後發動進攻,給法國人帶來巨大的壓力,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此看來黑王子對戰術的運用非常嫺熟。
整個戰役過程中,黑王子始終堅守在指揮崗位上,合理地調配英軍的防禦和進攻。16歲的時候他便跟隨父親在克里西戰役中親臨一線戰場並且嶄露頭角,多年來的征戰將他的性格歷練成如同父親一般英勇而果敢,沉穩而又靈活。
在英軍最困難的時候,他面對強大的敵人,沒有一絲膽怯和畏懼。他身先士卒、奮勇向前,以致身上多處負傷,極大地鼓舞了英軍的士氣,讓英軍贏得最終的勝利。在整個百年戰爭中,黑王子可以稱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
2.關於約翰王
反觀法王約翰二世,派出精鋭騎士追擊攔截英軍之舉非常明智,從一開始就佔得先機。但他並沒有趁蹭熱打鐵,讓騎兵衝散英軍再分而殲之,反而是進行了一場無謂的談判,讓對方有了充足的時間來修整和修築工事。
當對方的防禦體系已經建立起來的時,再強行進攻便會與戰不利,這個時候就應該圍而不殲,利用自己後方的補給優勢困住對方。
這個時候英軍如果要走,法國的騎兵可以在開闊地輕鬆地把他們解決;而繼續堅守,就只能坐以待斃,根據史料的記錄,當時的英軍即將斷糧,他們連慶功宴的食物都是從法軍那裏繳獲的。
約翰王僅僅為了騎士的榮耀,堅持整隊進攻。指揮官是一支隊伍的靈魂,而約翰王卻以武力為榮,讓兩名元帥擔當前鋒陷陣,以至兩名人才雙雙陷沒。
在後三輪的進攻中,他又將騎兵充做步兵來衝鋒,讓騎兵的速度、衝擊力和機動性無法發揮。雖然步兵的防禦更強,能剋制弓箭手,但是騎兵本就不熟悉步兵的技能,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而且依仗兵力的優勢,一味採用正面進攻,企圖堂堂正正擊垮英軍的做法也是相當可笑的,這跟讓士兵進入敵人預設的陷阱沒有區別。
這種情形可以派出一隊步兵在正面佯攻,吸引英軍弓箭手的火力,再派出幾路騎兵,迂迴到英軍側後並同時發起進攻,令其首尾不能兼顧,則英軍必敗。
最後要説的是約翰王所用非人,蘇格蘭騎士的建議以及奧爾良公爵的怯陣都為法軍的失敗埋下了伏筆。約翰王本人作為最高指揮者,在敵寡我眾的情況下,依舊呈英雄親自出戰,以至於英軍的奇兵在法軍側後發動進攻時無人知曉情況,也無人指揮做出相應的對策,以至於亂了陣腳。
如果指揮官還在他的位置,對區區200人的小隊發動的襲擊,完全可以做出有效的攔截,則勝負歸屬仍未可知。遺憾的是在英軍奇正相結合的戰術之下,法軍痛失好局,將勝果拱手相讓。
結語
普瓦捷戰役之後,英法實力發生了變化。法國騎士階層出現了分裂,形同散沙。法國國內也出現動亂,有僱傭兵以及暴徒效仿英軍進行劫掠。
英國則士氣大振,愛德華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加緊對法國的侵略,最嚴重的時候,佔領法國領土達2/3之多。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僅僅憑藉一己之勇來用兵,往往是取敗之道。身敗名裂且禍國,約翰二世可以為鑑。
參考文獻:
1、《百年戰爭簡史》
2、《法國簡史》
3、《英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