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公元前221年,六王畢,四海一。
泱泱華夏結束了長達500年之久的諸侯割據,秦王政終於站在權力的巔峯,以皇帝之姿,俯瞰整座神州大地。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然而已是中原共主的秦始皇,卻仍有夙願未了,他不僅統一中原,還要繼續開疆擴土,征服嶺南百越,實現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
於是兩年以後,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調集五十萬大軍,遣國尉屠睢領兵,分五軍南下,征伐百越。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其中一軍,分十萬,進攻“西甌(今廣西桂江一帶)”,豈料途徑之處,遍佈羣山峻嶺,形如天險,當地百姓依託地勢,與秦軍鏖戰三年,終將十萬大軍阻隔於外,三年不得入內。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西甌四面環山,隘道狹窄,可謂易守難攻,所以秦軍久攻而不入,索性在湘南地區的灕江上游駐紮,堅守交通咽喉,與百越人陷入了曠日持久的膠着態勢。
《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外紀之屬·赤雅卷一》:秦始皇發卒戍五嶺……兵勒湘南,握其咽喉,臨溶、漓二水之間。
(譯文:秦始皇發兵征戰五嶺……一軍鎮守湘南,扼住交通咽喉,駐紮於溶江與灕江之間。注:溶水為灕江支流,在灕江上游處。)
又逢後方山路難行,軍糧無以為繼,眼看大軍日久僵持,秦始皇便命監御史祿掌管軍需供應,為解決糧草問題,監御史祿徵調軍士與農夫,共十萬人,於興安地界的湘江與灕江之間開鑿水渠,以此連通航運。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秦鑿渠示意圖
渠修五年乃成(公元前214),一艘艘糧船順江而下,直抵湘桂,十萬大軍如魚得水,終於衝破天險,一路勢若破竹,攻佔嶺南。
而這條渠,因秦朝始修,便命名為“秦鑿渠”。
後經漢,乃至唐宋多朝修築改建,最終改稱為“靈渠”,遂沿用至今。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兩千多年來,靈渠作為中原文明傳入嶺南之地的運河航道,使原本殊途的湘江與灕江合流,成為千年來孕育民族之靈的湘漓走廊,更連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實現了南北航運,形成氣象萬千的通航格局。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援引“中國靈渠網”披露的資料,靈渠全長約為37公里,分為南渠和北渠,二者之中,南渠最長,達33.15公里,分四段,大部分皆為喀斯特地貌,遍佈兩岸的石灰岩,經過億萬年歲月的風化浸蝕,形成了一種“千峯抱水”的獨特景觀,水的流蝕作用在此處體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説南渠多達70%的喀斯特地貌,都是由水造就而成。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再説起予人而言最重要的通航作用,南渠實際上利用的僅是天然河道,大部分渠道仍保持自然原始的狀態,人工開鑿的部分只有不到5公里,反觀北渠,雖然長度僅有4公里,但修鑿之初,監御史“祿”經過反覆考察與論證,集結軍士與當地農夫,共調用近十萬人力,鑿開原本平坦卻堅硬的泥地,挖出一條寬闊運河,也正是這條綿延僅4公里的人造運河,卻一舉連通了湘江與灕江之間的航道,尤其是在隋朝時期開通京杭大運河後,位於雲南與廣東地區的船隻沿靈渠北上,駛入京杭運河,更可直達北京,航道之便捷,由此可見一斑。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靈渠雖名為“渠”,但本質上還是運河,正是這條運河,在秦朝時,將原本相隔甚遠的灕江水系與湘江水系互相連結,使湘南地區的軍糧得以通過水渠橫跨入灕江,而堅守灕江要道的秦軍,自然就有了源源不斷的軍糧補給,與此同時,秦始皇通過靈渠又將更多的兵馬調入西甌地區,百越人很快便被勢不可擋的秦軍所擊敗。
此次戰役,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甌之戰”,此戰過後,不僅宣告秦國入主嶺南,也宣告着中原文明隨靈渠鑿通而融入,百越人的農業生產方式,也因為秦人帶去的先進生產工具與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所以靈渠的開鑿,具有三層深刻含義:
一是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政權,帶來莫大助益。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二是憑藉靈渠連通江水,發揮出的航道效益,使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知識與技術,得以進入嶺南,促使百越人從相對原始的生存狀態,擺脱了蠻荒與閉塞,逐漸步入了農業文明。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廣西博物館-青銅器:“孱陵”銘銅矛(左)年代:秦/“布七斤”銘環耳筒形銅鐘(右)年代:漢
三是在第二點的基礎上,大量的部落氏族,逐漸受到中原文化的輻射,被中華文明所同化,可以説靈渠的修建,為中原與嶺南地區的文化相互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三點合一,將靈渠的歷史地位,上升到很高的程度。
作為航運要道,靈渠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承擔起各個朝代向嶺南地區運輸軍糧與士兵,乃至發展嶺南漕運的重要水路。
作為文化傳播的通道,靈渠不僅加強了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的聯繫,更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自秦始皇修鑿以後的兩千年,更使嶺南地區的文化成為浩瀚中華文明的拼圖一角。
所以從後世的角度來看,短短的靈渠兼具歷史與文化兩個方面的深層影響,直到今天,我們仍能受惠於靈渠,雖然人類可選擇的交通方式,對比秦朝時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運交通也不再是最為快捷的運輸途徑,但靈渠作為“南水北調”工程中重要的一環,為解決西部乾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説靈渠作為我國最早的跨流域運河,既是古代中國工程建設智慧的象徵,也是現實層面具備實際作用的偉大工程。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回望過去,靈渠自古而今的多次修造,幾乎囊括了我國古代水利建設的發展史,船隻即使逆流而上,也能憑藉靈渠內精妙的航道設計,從而翻山越嶺,駛向此前陸路交通想都不敢想的險阻地帶,南北文化因而薈萃。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如今我們來到靈渠,會看到遊人如織,竹筏往復的熱鬧景象,也可享受順着江水乘筏漂流,欣賞沿岸喀斯特地貌所造就的自然奇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商業化覆蓋了古老運河的昔日威嚴,曾經貫通南北的航道,逐漸變成了人們慕名而來的旅遊勝地。
——————
關注作者:錢品聚,瞭解更多歷史與文化秘聞,帶您發現更大的世界~!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
參考文獻:
《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外紀之屬·赤雅卷一》:秦始皇發卒戍五嶺……兵勒湘南,握其咽喉,臨溶、漓二水之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31 字。

轉載請註明: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秘密,歷史書才不會告訴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