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最熱門的八卦新聞中你看過哪個呢?又最喜歡哪個呢?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這篇文章,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説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看點!
到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利安人部落散遍整個北印度,並在各地定居下來。這些地區一般以定居部落命名,形成血緣加地域的國家。為了維繫統治,政治組織出現了,有的是君主制,有的是共和制。北印度形成小邦林立的局面。君主制大都集中在恆河流域平原,共和政體圍列在北部邊緣,處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今天旁遮普的西北印度。從地理位置判斷,共和政體的建立應早於君主政體,因為長滿樹林的山麓可能會比遍地沼澤的平原叢林較易清理。還有一些雅利安人奮起反抗君主政體,他們遷移到山地建立國家,沿用更多保留着部落傳統的共和制。
西北印度的定居地就是如此。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北印度開始了從小邦林立到統一的政治國家的進程。較強的一些王國不斷吞併鄰邦,從喀布爾河流域到哥達瓦里河兩岸,逐漸形成了十六國。它們是鴦伽、摩揭陀、迦屍、僑薩羅弗慄恃、末羅、車底、跋沙、俱盧、般羅、婆蹉、蘇羅婆、阿濕波、阿槃底、犍陀羅和甘蒲。其中鍵陀羅和甘蒲兩個國家在西北印度,婆蹉在拉賈斯坦,阿樂底與阿濕波分別位於文底耶山脈以北和以南,其餘十一國都在恆河流域。在政治上,九國為君主制,七國為共和政體。
這兩種制度並非相互排斥,也有從一種政體轉化為另一政體的,如甘蒲就從君主制轉變成共和政體。一般來説,隨着部落文化的衰敗,以及對日益增長的農耕經濟的依賴,這些更刺激君主制的成長。農業在許多地區是主要產業,養牛業已居次位,各國大部分的收入來自土地。平原的重要性凸顯了。這時,一種新的因素已進入北印度的經濟生活。這就是大量城鎮湧現,併成為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城鎮往往據地區傳統而建立,並形成自身的特色,這些地區傳統就是長期以來專門從事某些特殊工藝,如製陶、木器、織布等。專業化的匠人們常常彙集在起,因為這便利原材料的運入和產品的輸出,這又形成了產品市場,促進了貿易。
河流溝成運輸網,港口遍佈的恆河流域對於貿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控制了恆河平原在戰略上和經濟上都已先拔頭籌了。於是,恆河流域的幾個大國崛起,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日益強盛,兼併進一步加劇。到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北印度形成了四國爭雄的局面。它們是恆河流域各踞一方的阿槃底、跋沙、僑薩羅和摩揭陀。此時王權已大大加強,王位成為世襲。國王加冕禮後,就開始一整年的王家祭祀,賦予國王神性。特別祭祀幾年以後,還要舉行一些獻祭,再次強調國王至高無上的地位。
祭祀的形式很多,最有名的是“馬祭”,讓一匹特定的馬自由馳騁,有時長達十日,然後國王宣稱馬蹄所經之處皆為王土。這些獻祭涉及數以百計的祭司和大羣牲畜,壯觀的場景時時提醒臣民不忘君主的神聖。在四雄爭奪恆河流域的戰鬥中,摩揭陀逐漸脱穎而出。它的第一位重要的國王是頻毗娑羅(也稱瓶沙王)。約公元前545年,當他還是15歲的孩子時,由其父親立為國王。他剛毅、果斷並有遠見。他與僑薩羅王室通婚並同時迎娶了吠舍離的公主,這樣確保了西部和北部邊境的安寧。
頻毗娑羅全力征服東南的鴦伽,因為鴦伽控制着通向海港的貿易,而這些恆河三角洲的海港又同緬甸海岸和印度東海岸保持着貿易。摩揭陀征服鴦伽,莫定了強國的基礎,並使得內部貿易與對外貿易連在一起了。頻毗娑羅的國內治理也卓有成效。他任命有能力的人為各部大臣,並善於納諫。摩揭陀土地肥沃,農產豐盛,但其租税僅限於六分之一,這在當時不算很重。他大修道路,並重視自然資源的利用,尤其是金沙礦的開採,使國家更為富饒。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頻毗娑羅興建了一些城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新都王舍城。約公元前493年,頻毗娑羅的兒子阿世(又名未生怨)弒父登位。他繼續其父的志向,通過軍事征服完成統一大業。由於東南已經平定,他攻略的主要方向是北方和西方,整個過程是先守後攻。由於弒父,西北境外的各國不再受駕馭,他們結成聯盟,進攻摩揭陀。阿世先建立波吒釐村要塞,以保衞都城。這要塞後來就發展成為孔雀王朝的大都市華氏城,繁華了四百年之久。由於阿世不屈不撓和工於心計的謀略,不久他就轉守為攻。
他不僅有一支令人膽戰心驚的象軍,而且此時軍事技術上的兩種新武器也助他一臂之力。一種是大型的射彈器,用來投擲沉重的石塊;還有一種是帶刀的戰車,許多利刀固定在車上,隱蔽着的駕駛者駕馭戰車,突入敵陣,割倒敵軍。阿世先征服了僑薩羅,儘管橋薩羅的國王是他的舅舅。接着,他繼續西進,兼併了迦屍。最後,在宰相精心策劃的離間計的幫助下,阿固世又經過16年的持久戰,一一擊垮對手,結東了曠日持久的恆河流域統一戰爭。公元前461年,阿世去世。以後五個國王相繼登位,據説都是弒逆者,一度局勢動盪。直到公元前413年屍修那伽即位,局勢才稍穩定。但僅僅維持了半個世紀,約公元前362年就讓位於簒位的摩訶帕德摩難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