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的心頭大事,很多父母費勁心思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全能型人才”,但有時結果卻事與願違。

如何才能成為優質家長,教育出優秀孩子呢?其實共同成長是個不錯的選擇。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自己還學不過她,網友:秀恩愛

在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説》中,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委屈地吐糟自己的媽媽。

他告訴大家,媽媽今年38歲,做酒店管理工作,不曾停止奮鬥的她,還準備繼續考研,所以每天都在忙碌的學習,活脱一個“真學霸”。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之前媽媽還有時間陪自己,但現在連和她交流的時間都很少,基本上一兩個星期才能回一趟家。

趁這個機會,他大聲責問媽媽:“是學習重要,還是我重要?”

媽媽聽到後,眼含淚水,告訴兒子:“當然是你重要,但我們是一個團隊,為了這個家需要共同努力,媽媽以後一定騰出更多時間來陪你。”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據瞭解,這個家不僅媽媽愛學習,爸爸也特別愛看看書,愛寫作,正因如此,孩子從小學習成績也在學校名列前茅。

很多網友看到這位媽媽後,不禁感嘆,孩子成長在這種家庭,想不優秀都難。

看到這個四年級孩子的吐槽後,不得不説父母的言談舉止,孩子都看在眼裏,父母走過的每一處風景,都深深刻在孩子的腦海中,並複製在自己的行為中。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為什麼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

1)兒童的行為是通過觀察學習得來的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到,兒童是通過觀察他人行為來進行學習的。

他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兒童觀看成人玩金屬玩具和充氣塑料娃娃之間的區別。

一組兒童觀看的是比較粗暴的玩耍方式,比如用拳頭打、用腳踢玩具等行為。另一組兒童觀看的是成人安靜地在玩金屬玩具,完全不碰充氣塑料娃娃。

研究人員讓兩組兒童分別於洋娃娃玩,結果發現,觀看粗暴玩耍方式的兒童,對洋娃娃有着明顯的粗暴行為;而目睹成人玩金屬玩具的兒童卻很少表現出侵犯性。

從結果上來看,兒童的行為很容易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和改變,父母作為孩子出生後最親近的人,自然會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從而獲得處理問題的能力。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2)相比言傳,身教更容易模仿

小學以下階段的孩子對於事物的接受能力還比較有限,理解能力也不會像成人那樣邏輯清楚、思維敏捷。因此相對空乏、抽象的語言,就很難理解,這也是父母用語言教育孩子時,效果不好的原因。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形象模仿方面卻有很強的能力。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如果我們只是聽説一個產品是怎樣好,那它對我們的消費行為不會產生很大影響;但如果我們看到他人使用產品後,效果非常好,那我們的消費心理就會被喚起。

所以不僅是孩子,對成人而言,理解抽象詞語遠不如看到形象結果來得更切合實際。因此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力可能會更大。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那父母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身教”呢?

1)知行合一,身體力行

想讓孩子做到,父母需要自己先行。很多父母都會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但並沒有告訴他,好好學習的這個標準是什麼。

所以,父母們可以像案例中的媽媽那樣,自己努力去學習一門技能,用行為告訴孩子,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2)合理宣泄情緒,不做刻意隱藏

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將自己的軟弱和不開心展現在孩子面前,導致許多孩子在面對負面情緒時,不知該如何處理。

一位優秀的媽媽分享了她自己的經驗。每當感到悲傷和失落的時候,她就會獨自一人,默默地哭泣,宣泄自己的情緒。

當女兒走過來安慰她時,朋友只是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想一個人待會,希望你能理解。”

這時女兒就會默默走開,給母親一個獨立的空間。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聰明,人天生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因此不需要刻意隱瞞,當你能夠從容處理負面情緒時,他們就會模仿你,從而能夠冷靜處理自己的不開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0 字。

轉載請註明: 兒子吐槽媽媽是學霸,言傳身教的養育方式,能提供最佳學習動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