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9塊錢買10節課”“49元33節課,再包郵送教輔材料”“19元20節課,另享受價值499元大禮包”……記者調查發現,寒假期間,各大機構紛紛開啓“搶人”模式,不少機構以低價為噱頭引家長“入網”。在聲勢浩大的宣傳中,上課的都是“名師”,效果都是“提分明顯”,幫助孩子“實現假期彎道超車”。但實際上,不少機構的老師資質存疑,課程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老師無心授課,而是一門心思做銷售。
這個假期,在線教育廣告充斥各大短視頻平台、社交App、綜藝節目、路邊廣告牌。相比動輒一小時幾百元的線下培訓,低價課程對不少家長頗具誘惑力。
浙江温州的李女士近期為孩子買了多種低價課程。“這些課聽起來大都很生動,但老師們講解關鍵知識點的時候往往點到為止。課程的總量雖大,卻不成體系,也不會深入講解,而是不斷引誘孩子和家長買課。只有購買正價課之後才會系統講解,但正價課就沒那麼便宜了。”
從事在線教育行業10多年的劉啓明告訴記者,低價誘惑是在線教育機構最常用的營銷手段,主要是為了引流,效果也不錯。劉啓明告訴記者,部分在線教育機構營銷攻勢強大,小視頻廣告大多是請演員來扮演各種角色,有的演老師,有的演家長、學生、機構領導等。
記者發現,這些廣告普遍套路化,大力製造衝突、加劇家長焦慮。有網友將這些模式總結為:逆襲情景“爽劇”、家長痛點情景劇、價格對比情景劇等。
據瞭解,在線教育行業投入的鉅額資金真正被用在課程研發上的並不多。以“跟誰學”為例,其2020年第三季度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20.56億元,研發費用是2.2億元,營銷費用是研發費用的9.3倍。
除線上線下廣告外,在線教育機構還利用家長推銷課程。劉啓明告訴記者,家長之間推薦課程本無可非議,但在企業刻意推動下,有的家長專門做起了拉人頭的生意,一個人頭能獲利上百元。
有的教師無證上崗 部分教師為勞務外包
記者調查發現,在機構的宣傳語中,老師要麼是經驗豐富,“名校20年一線教研”;要麼是名校畢業,北大、清華的比比皆是。多位在線教育機構的老師説,機構通常會在廣告中宣稱某位老師是金牌講師,但“這些都是老師自己寫,別吹得太離譜就行”。
記者還發現,培訓機構的不少老師是無證上崗。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所有教師需持教師資格證上崗,並且要在培訓平台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然而,不少機構對這一要求視而不見。曾在在線教育機構“學霸君”任職的高老師告訴記者,機構對教師資格證並不在乎,招聘的時候要求本科就行,對專業沒有特別的要求,他只經過一輪遠程試講就通過了招聘程序。
“先上課再考證”的現象在在線教育機構中司空見慣。“有的教師無證授課兩三年。因為怕教育局查,現在也會要求教師們去考證。”在太原一家在線教育機構任教的薛強説。
記者發現,很多頭部在線教育機構的授課教師是與人力資源公司簽訂勞務合同。業內人士表示,教師外包的模式極大降低了在線教育機構的成本,利於增加利潤和迅速擴張。但這種情況下,機構對教師的管理比較鬆散,無法保證課程質量。
“授課”變“售課” 教師要參加話術培訓
記者發現,在線教育機構的課程儘管其中不乏精品,但大量低質課程也混雜其間,課程質量不穩定、不可控。
太原的張女士為女兒購買了某在線教育機構的閲讀作文課,發現老師教的都是套路,作文題都有模板,閲讀題都有公式。“功利性很強,不強調思維方式和基礎素養的提高。”她説。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一些熱門的在線課程噱頭很大,實際效果如何卻存疑。如某AI教育平台做了一套教學系統,宣稱AI老師已達到了20年教齡的水平。但事實上,這套系統連當地用什麼版本的教材都不清楚。
記者瞭解到,一些在線教育機構的教師並不專注教學,而是絞盡腦汁地售課。高老師告訴記者,公司給他們下達的重要任務就是讓家長不斷買課、續班,為此還要參加專門的話術培訓。在考核指標的指揮下,教師如想增加收入就必須做一個好銷售,而不是鑽研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記者在高老師提供的一份名為“轉化話術七問”的培訓資料中看到,針對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長,培訓機構引導其使用信用卡付款或者進行網貸。
曾在“學霸君”負責課程銷售的趙老師透露,公司圍繞幫助家長辦理貸款進行專門培訓,提供了貸款辦理的詳細流程和鏈接。“在公司的管理規則下,我必須説服更多家長購買課程、辦理網貸,才會被視為一個合格、優秀的員工。”他説。
業內分析:在線教育被視為一個流量生意
不久前,中消協發佈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在線教育機構榜上有名,其中提到:2020年7月,“學而思”網校存在低俗視頻、教唆早戀等突出問題;在線英語學習機構“阿卡索外教網”被曝外教教學質量差,遲到、玩手機等現象屢見不鮮;“噠噠英語”被指擅自修改課程屬性,主修課縮水變身口語課。
業內人士認為,在線教育機構種種亂象的背後,是資本的狂飆突進,以至於教育性越來越弱,資本性越來越強。
中國科學院發佈的報告顯示,作為在線教育的重要分支,從2014年到2020年七年間,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在線行業總融資金額約600億元,其中頭部品牌融資金額就約290億元。整個在線教育行業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400億元,其中K12在線教育作為重要分支,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一些機構只是將在線教育視為一個流量生意,少有人真正從教育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打造一個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劉啓明説。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繼新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在線教育機構資質和內容監管,保護學生和家長利益,嚴格落實《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中的具體要求,建立在線教育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負面清單制度,對於列入負面清單的機構和人員依法依規進行處理。(王菲菲 李紫薇 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