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先睹為快】化妝品輿情數據分析熱度低觸點多存在風險隱患
近年來,化妝品輿情數據量逐年遞增。相比2016年和2017年,2018年化妝品輿情數據量顯著增多。2019年數據量相比2018年有所下降。從化妝品在“兩品一械”整體輿情數據量佔比看,2018年首次突破10%,2019年、2020年佔比保持穩定。
化妝品負面信息呈上升趨勢
2016年以來,化妝品負面信息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負面信息超過五成,正面信息量佔比創歷史新低。
隨着社交媒體平台的普及,“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已經來臨。公眾可以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化妝品質量問題,會及時反饋並分享給更多人,致使更多化妝品負面信息被曝光。此外,微商、代購等平台的發展,也讓化妝品市場“魚目混珠”,普通公眾難以甄別。因此,化妝品負面輿情信息呈增長趨勢。
從化妝品輿情傳播平台看,2016年以來,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平台成為輿情來源主渠道,特別是社交媒體平台數據量在2019年已超九成。
筆者統計中國健康傳媒集團2016年以來的180期《輿情週刊》發現,在1800個輿情事件中,化妝品輿情事件共計98個,佔比5.4%。化妝品輿情熱點事件主要涉及化妝品安全事件、監督抽檢不合格、假冒偽劣問題、跨界營銷化妝品等。
在98個熱點事件中,假冒偽劣問題佔比最高,達38%;非法添加事件佔比14%;質量不合格、指標超標、虛假宣傳、非法走私等問題佔比也較高。
化妝品行業存在“三個不對稱”
監測數據顯示,相比食品、藥品領域,化妝品輿情事件熱度較低,但化妝品輿情觸點多,存在諸多風險隱患。其中,防曬產品、面膜、口紅等最受關注。
通過分析輿情數據和輿情事件可以看出,化妝品行業存在明顯的“三個不對稱”。一是信息不對稱,公眾對化妝品知識的需求更多體現在安全使用、科學選購等方面,而企業發佈的信息多是廣告宣傳,強調產品賣點,這種信息不對稱易導致產生誤區、滋生謠言;二是期待不對稱,公眾對化妝品功效、品牌等的期待越來越高,一些負面輿情事件的爆發,易給公眾造成企業為逐利而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刻板印象;三是認知不對稱,企業、行業平時對輿情風險的關注程度與輿情事件本身帶來的負面效果相比,存在不對稱,輿情事件發生後易被輿情“牽着鼻子走”,甚至是負面個案影響整個行業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