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魯莊公的文韜武略是魯國在春秋舞台上一直存在影響的重要因素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經典

本文系作者波濤駕到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左傳·魯莊公十年》中有明確的記載: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編,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魯莊公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根據這段史料,我們可以看到: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討伐魯國,魯莊公準備應戰。這時,一個名叫曹劌的人請求進見。他的同鄉勸告他説:“有那些有權勢的人在那裏謀劃,你又去摻和什麼?”曹劌回答:“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最終,魯莊公破例接見了這位布衣曹劌。從而留下了一段著名的君臣對話。

曹劌問:“您憑什麼應戰呢?”魯莊公説:“衣服、食品這些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拿它來分給別人。”他認為這樣做就可以得到魯國臣民們的衷心擁護。曹反駁説:“小恩小惠,國君您不可能讓全國人都享受到,因此,民眾們是不會積極參與戰鬥的。魯莊公又説:“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等一切物品我一定按照規定,從不敢有所增減,並且,一絕對度誠的態度敬奉神靈。“這點兒小誠意,不能感動神靈,神靈不會賜福的。”曹劌仍然搖頭。“大大小小的案件,我既使不能一一洞察,但必定依據情理秉公處理。”

對於魯莊公的最後一次回答,曹劌認為可以憑此一戰。畢竟,民眾才是勝利的基礎。於是,曹劌説:“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這一仗。開戰時,請允許我跟隨您去。”於是,魯莊公讓曹劌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作戰。莊公打算擊鼓命令。曹劌説:“不行。”齊國軍隊敲了三次鼓。曹劌説:“可以進攻了。齊國的軍隊大敗。莊公準備驅車追去。曹劌説:“不行。”於是向下觀察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説:“可以了。”就追擊齊國軍隊。

“一鼓作氣”的成語典故,由此而來。魯國長勺之戰的勝利,充分表明了魯莊公的有膽有識。他能夠破例接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布衣之人,並且虛心問計、坦誠納言,在戰時採納了曹劌的正確建議,成熟穩健地指揮魯軍伺機出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要知道,戰爭的決策者是魯莊公而不是曹劌。曹劌提出的建議好否,也必須魯莊公採納,才能發揮效力。從春秋史上看,魯莊公是一位能識人、會用人智勇雙全的開明君主。在他身上,同時存在着隱忍不發、善納諫言、會抓時機、富有遠見等品質。

據《左傳》中記載,魯莊公繼位後,曾與其心腹大臣施伯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施伯問魯莊公:“國有三恥,君知之乎?何謂三恥?”魯莊公佯裝不解,施伯一針見血:“先君雖以成服,惡名在口,一恥也;君夫人留齊未歸引人議論,二恥也;齊為仇國,況君在衰絰之中,乃為主婚,辭之則逆王命,不辭則貽笑於人,三恥也!”魯莊公聽罷,蹴然問道:“此三恥何以免之?”施伯回答:“欲人勿惡,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先君之立,未膺王命,若乘主婚之機,請命於周,以榮名被之九泉,則一恥免矣;君夫人在齊,宜以禮迎之,以成主公之孝,則二恥免矣!惟主婚之事,最難兩全,然亦有策。”

話説到此,魯莊公已經迫不及待,“其策何如?”施伯認為,“可將王姬館舍,築於郊外,使上大夫迎而送之,君以喪辭。上不逆天王之命,下不拂大國之情,中不失居喪之禮,如此則三恥亦免矣。魯莊公聽罷,心中大釋,遂一一依策而行。《禮記·檀弓》中還記有魯莊公引咎自責的故事:魯莊公曾與宋人戰於乘丘,縣賁父為魯莊公駕車,ト國在車右邊護駕。 馬拉的車因馬受驚翻倒。莊公摔下車來,被副車上的人救助才得以脱險。受此一驚,魯莊公生氣地責備了ト國,ト國與縣賁父因此雙雙自盡。事後,馬伕洗馬時,發現了馬大腿內中了流矢。魯莊公知道後才明白:“原來翻車不是他們的罪過。”為此,魯莊公很是自責,專門作誄文來紀念他們。“士之有誄,自此始也。”

看來,中國傳統上的士人死後,人們為之作祭文的習俗,還是魯莊公開創的呢長勺之戰後,齊桓公很不甘心。他糾集宋國的軍隊不久就又向魯國發起進攻。魯莊公自己率軍出擊,在乘丘(今山東省兗州市)和齊宋聯軍作戰。他採取避實就虛、各個擊破的方針,先集中力量和宋軍作戰。在這次戰役中,他用自己的“金僕姑”之箭,射中了宋軍主將南宮長萬,並將其活捉,從而導致齊宋聯軍失敗,“金僕姑”也因此一舉成名。第二年,宋為了報復乘丘之役又發兵攻魯。魯莊公率軍抵禦。他採取先聲奪人的辦法,趁宋國軍隊正在佈陣之機,率領魯軍掩殺過去,再次大敗了宋軍。

此後,環顧形勢,魯莊公認識到了魯國爭霸條件並不具備。他轉而採取對內保境安民,對外積極改善與宋、齊等國的關係。在他的任內,魯國一直處於穩定發展的勢態。應當説,在齊桓公霸業興盛之前,魯莊公實是當時政治舞台上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公元前680年、679年,齊桓公兩次在鄄召集諸侯會盟,然而,魯莊公皆未參加,這顯然有不服齊國並有與齊抗衡的意味。只是由於後來魯國勢衰,而齊桓公霸業已成,不得已魯莊公才轉而成為齊桓公霸業上的追隨夥伴。

魯莊公在位32年,是以武功強盛著稱的魯國君主,和一般國君的“坐而論道”不同,魯莊公不僅可以在廟堂上召集羣臣,一言九鼎,而且還可以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彎弓擒敵。除了長勺之戰和乘丘之役的輝煌勝利外,魯莊公還打敗過南下騷擾的戎軍,多次參與過諸侯會盟的外交活動。他實在是一位有為的君主,只可惜歷史給他施展本領的空間與客觀形勢格局所限,他沒能像齊桓公那樣成為“九合諸侯,一天下”的霸主。不過,“金僕姑”的盛名,千古傳揚着魯莊公的強盛武功。他的文韜武略打下的基礎是後來魯國在春秋舞台上一直存在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