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孩子成長到一個時期,總喜歡問“為什麼”,為什麼天會下雨?為什麼我們樹木會生長?為什麼動物不會説話?為什麼小孩子不能玩遊戲?


最近鄰居家的小朋友剛好到了這個階段,每天孜孜不倦地問家長問題,有時候鄰居都覺得頭大,跟我抱怨説這孩子是不是每天故意跟我抬槓,怎麼總問些答不上來的問題。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一個簡單的問題問很多遍,堅持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且每次在教育孩子不能做某事的時候,他們總會發問,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就像是一定要和父母反着來一樣。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太累,有的家長因為耐心不足,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總是直接用“行動”來解決,打罵孩子讓孩子不再提問。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並不是一個壞習慣,很多人會發現,孩子在3歲以後就不像之前那樣對我們百依百順,他們會開始反抗,會試着和我們做不一樣的事情。


其實這都是孩子有好奇心的表現,這是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對待事情應該有自己的看法, 而不是一味照着別人的話去做,他們會開始質疑父母的行為不一定是對的,所以他們才會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質疑能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有質疑能力的孩子具有更強大的思維能力。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質疑語文教材的一個小男孩,在教材《后羿射日》中,前一段剛寫到“江河裏的水都被蒸乾了”,後一段又提到“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這是前後矛盾。


小男孩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了疑問,老師表揚他問得好,但並沒有給出答案。然後他回家問了媽媽,媽媽同樣回答不上來,於是求助萬能的朋友圈,仍是無解,之後這位媽媽就給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人民教育出版社打電話提問,很快人民教育出版社就作出了回應。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我想在以上這個故事中,我們就不會認為小朋友是個“槓精”,而是個勇於發出質疑、勇於提問的小朋友,因為他並不是在死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他也在思考。


而這位母親的做法,更是我們的榜樣,面對孩子的提出的疑問,她沒有覺得孩子這是在“抬槓”、沒事找事,也沒有隨意敷衍孩子,而是認真思考,並通過各種渠道對孩子的問題作出解答。


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父母是在“抬槓”,這是因為我們都認為自己説的和做的顯而易見是對的。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他們的經驗和閲歷不能和我們大人相比,他們提出質疑就代表着這是他們經過思考之後提出的問題。


我們不能只看到孩子在反對你,而是要看到孩子在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那我們該怎麼去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質疑優勢”呢?


及時並積極反饋孩子

01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首先我們要肯定孩子的質疑,會質疑是好事,讓孩子在鼓勵和讚揚中更有動力去思考和提出問題,這是一種讓孩子學會思考的推動力。


然後是不管我們生活多累,都不是敷衍孩子的藉口,都不要否定批評孩子,而是要及時回饋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或者讓孩子明天再問,給你思考的時間。


之前朋友家的婷婷也是會一直問朋友,司馬光為什麼是把缸砸破而不是把缸推倒?烏鴉喝不到水為什麼不把瓶子推倒或者砸破而是往裏面丟石頭?朋友對婷婷的一貫回答都是“因為故事裏就是這樣寫的”,一句話把她的問題全都打回去。雖然小朋友覺得這麼答案沒有道理,但是是媽媽都這樣説了,她也不再提問和思考了。


引導孩子,進行提問

02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家長們要知道,真正的思考並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而是一個個問題之後的延續,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引導孩子探尋問題背後的一些相關思考。


每次回答完小寶的問題之後,我會再提一句“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呢”、“如果事情是相反的樣子,你會怎麼想”,讓小寶能夠不只是明白他提出問題的答案就止步了,而是帶着好奇心進一步思考。


要“槓精”不要“插話家”

03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當然,並不是所有孩子的反駁都意味着經過思考、勇於質疑,有些孩子是為了反駁而反駁,他們的言語中不尊重父母、長輩,總是插話或者無理取鬧。


也許在我們自己看來是小問題,但總是插話在外人看來卻會上升到禮貌和教養的高度。所以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楚情況,才能讓孩子的質疑用對地方。


要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永遠照着別人的想法來做事是永遠也學不會獨立思考的,只有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他才能獨立自信,不斷進步和創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5 字。

轉載請註明: “槓精”孩子反而比較聰明?“為什麼”不怕多,就怕他不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