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偉人周恩來不但是全世界公認的襟懷坦白、顧全大局的政治家,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事家,而且還是縱橫捭闔、折衝樽俎的外交家。在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周恩來在我黨我軍中擔任了許多重要職務。值此紀念週恩來誕辰120週年之際,筆者綜合所蒐集到的有關史料,把周恩來在其偉大的一生中所擔任的各種職務概述如下,權當紀念之。
1917年6月,周恩來以優良的成績從南開中學畢業。同年9月東渡日本留學。1919年4月由神户乘船離開日本回國。五四運動中,在天津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並於9月25日入南開學校大學部(11月25日改名南開大學)讀書。同年12月任天津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執行科科長,成為天津市的“學生領袖”之一。
1920年1月29日,周恩來任天津各校赴直隸省公署請願總指揮,作為請願代表之一在省公署被捕,並被羈押到7月17日。周恩來出獄後,經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推薦,於10月中旬離開天津,到上海候船赴法國勤工儉學。11月7日,周恩來在上海乘船赴法國。
1921年,周恩來在法國經張申府和劉清揚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1922年6月,周恩來和趙世炎、李維漢、王若飛等在法國巴黎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趙世炎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周恩來負責宣傳,李維漢負責組織。1923年2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改名“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周恩來被推舉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根據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的決定,1923年6月6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全部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11月25日,國民黨旅歐支部在里昂舉行成立大會。會上,周恩來被選舉為執行部總務科主任。
1924年7月下旬,由於國內革命鬥爭的迫切需要,周恩來從法國乘船回國。9月初,周恩來從香港乘船到達廣州。10月,中共中央決定重新建立廣東區委,由周恩來擔任委員長併兼任宣傳部部長。11月,經他的入黨介紹人張申府的推薦,周恩來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1月,廣東國民政府決定東征,討伐要推翻廣東國民政府的軍閥陳炯明。周恩來作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隨軍東征,需要集中力量領導軍事工作,難以兼顧中共廣東區委的全面工作,因此就改任中共廣東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部長。4月,周恩來兼任黃埔軍校軍法處處長。9月19日,周恩來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為蔣介石,黨代表為汪精衞,第1師師長為何應欽)少將政治部主任兼第1師黨代表後,離開了黃埔軍校。為徹底消滅廣東省的軍閥勢力,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10月6日,以蔣介石為東征軍總指揮的國民革命軍開始第二次東征。此次東征設立了東征軍總政治部,由第1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兼任總政治部主任。11月,第二次東征勝利結束。
1926年1月下旬,周恩來又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副黨代表。2月1日,周恩來就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正式設立行政委員公署,負責東征軍總政治部原來擔負的地方行政工作。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國共產黨人在一個地區範圍內擔任主要領導職務的地方政權機構,它是在國共合作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3月17日,卸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從汕頭回到廣州。3月20日,蔣介石製造了“中山艦事件”,要求共產黨員退出國民革命軍第1軍等。幾天後,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接受蔣介石的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已暴露身份的250多名共產黨員被迫退出國民革命軍第1軍和黃埔軍校(退出共產黨的只有39人)。周恩來也被免去第1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職務。離開國民革命軍第1軍後,周恩來集中精力主持中共廣東區委軍委的工作和中國共產黨對北伐戰爭的各項準備工作等。1926年底,周恩來奉命調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中央組織部的秘書(實際上負責整個黨的組織工作)。
1927年3月,周恩來組織領導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擔任起義特別委員會成員和特別軍委書記、武裝起義總指揮,並取得輝煌的勝利。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國共產黨於4月27日至5月9日在漢口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周恩來被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央全會上又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任中共中央秘書長。5月下旬,周恩來轉任中央軍事部部長(當時又稱軍人部),並規定:軍事部長在必要時參加常委會議。29日,中共中央常委會議決定周恩來代理張國燾的中央常委職務,參加中共中央的核心領導。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進行改組,成立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陳獨秀離開領導崗位,臨時常委會由張國燾、周恩來、李維漢、張太雷、李立三組成。
1927年7月18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在武漢召開擴大會議,決定舉行南昌起義,並決定由周恩來擔任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8月1日凌晨,周恩來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在中國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兩萬餘人舉行南昌起義。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全殲駐南昌國民黨軍三千餘人,於拂曉佔領南昌。起義軍按照中共中央事先的決定,仍使用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旗號。1日上午9時,在原江西省政府召開有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參加的聯席會議,選舉產生了革命委員會,周恩來擔任了革命委員會的委員。8月5日周恩來隨革命委員會機關撤離南昌。這以後,前敵委員會和中央的聯繫就中斷了。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周恩來雖然沒有出席這次會議,但仍被會議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9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決定周恩來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會議決定由周恩來、張太雷、惲代英等六人組成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周恩來為主任。11日,中央給廣東省委等的信中,宣佈張國燾為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為南方局軍事委員會主任。周恩來率領起義軍餘部從南昌出發後,經撫州、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大埔,直到9月23日、24日佔領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腳。10月3日,周恩來和賀龍、葉挺等到達廣東省普寧縣的流沙鎮。這時周恩來患惡性瘧疾,連日發高燒。周恩來在這裏召開了緊急會議後,被護送到碣石黃厝寮村黃秀文(中共南塘區委書記)家中養病。10月23日傍晚,由黃秀文等護送,周恩來和葉挺、聶榮臻等在碣石灣海邊乘船到達香港。11月上旬,病情有所好轉的周恩來由香港到達上海,參加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召開的擴大會議。根據參加會議的共產國際代表羅米那茲的提議,南昌起義的前敵委員會被錯誤指責為執行了“機會主義的舊政策”,給了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全體成員以“警告”處分。但周恩來的才幹已得到人們的公認,所以在會上仍被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務委員。當月下旬,周恩來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組織局代理主任(主任羅亦農作為中央巡視員前往武漢指導工作)。
1928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會議決定:周恩來任中央組織局主任。這樣,周恩來就擔負起處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責任。5月初,周恩來和夫人鄧穎超裝扮成一對古董商人夫婦,由上海乘船去大連,後經長春、哈爾濱、滿洲里,乘火車赴蘇聯莫斯科,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於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召開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並擔任大會秘書長。在這次大會上,周恩來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7月1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周恩來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2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上,向忠發、周恩來、蘇兆徵、蔡和森、項英等被選為政治局常委;在分工中,周恩來負責黨的組織工作和軍事工作,併兼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秘書長和中央組織部部長。7月17日至9月1日,周恩來參加了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0月初,周恩來離開莫斯科回國。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上海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一個由向忠發、周恩來、顧順章組成的特別委員會(簡稱“中央特科”),負責加強黨的保衞工作。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在瞿秋白主持下,中國共產黨在上海麥特斯脱路一所臨時租用的洋房裏秘密召開了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周恩來在會上當選為改選後的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會議決定:由向忠發、周恩來、徐錫根三人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由周恩來、項英、毛澤東、餘飛、袁炳輝、朱德等組成蘇區中央局。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又確定周恩來為中央蘇區局書記,由項英先去暫時代理。
193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由向忠發、周恩來、張國燾三人為中央政治局常委。30日,決定周恩來兼任中央軍委書記。後因顧順章、向忠發先後叛變,形勢緊張,中共中央報經共產國際批准,於9月上旬在上海成立臨時中央,以博古負總責。10月上旬,周恩來離開上海,經汕頭、潮安、大埔等地前往中央蘇區。12月底,周恩來到達中央蘇區首府瑞金,並就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
1932年10月3日至8日,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在江西寧都小源召開(史稱“寧都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受到錯誤批評後,便違心地提出請“病假”的要求。會議批准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寧都會議後,毛澤東被撤銷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前往福建長汀養病。26日,由臨時中央宣佈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
1933年初,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等從上海到達中央蘇區。2月上旬至3月下旬,周恩來和朱德一起領導、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並取得了重大勝利。5月1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5月8日之命令,決定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由前方移至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時,在前方另行組織中國工農紅軍總部(兼紅一方面軍總部),任命朱德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周恩來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紅一方面軍總政委。並明確規定:當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在前方時,由項英代理軍委主席職務。這樣一來,中央蘇區的軍事行動就由臨時中央在瑞金直接發號施令,指揮一切了。接着,臨時中央同蘇區中央局合併,稱中共中央局。周恩來的蘇區中央局書記的名義也不存在了。
1934年1月4日,周恩來等從前方返回瑞金。在1月15日至18日召開的六屆五中全會上,周恩來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擔任新設立的中央書記處書記。2月1日,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會議選舉朱德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為副主席。這以後,周恩來對前線部隊的指揮權實際上被剝奪,只擔負一些技術性的組織工作。由於博古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盲目聽從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德國人)的指揮,使紅軍傷亡慘重,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為了準備出發,成立了一個“三人團”,即政治上由博古作主,軍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來督促軍事準備計劃的實行。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從瑞金出發,率領紅軍主力及後方機關八萬六千餘人開始長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並決定取消“三人團”,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決定仍由中革軍委主要負責人朱德、周恩來指揮軍事,周恩來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的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習慣上亦稱之為總書記);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3月4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設置紅一方面軍前敵司令部,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委。3月17日,在貴州鴨溪、苟壩一帶,又組成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指揮紅軍的行動,從而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7月9日,張國燾以中共川陝省委名義致電中央,建議由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擔任紅軍總政委。接着,陳昌浩又向中央建議以張國燾任軍委主席。為了顧全大局,周恩來在同毛澤東商議後,把他原任的紅軍總政委的職務改由張國燾擔任。7月1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周恩來調中央常委工作,但在張國燾熟悉工作以前,仍暫時幫助他。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以南四十里的沙窩再次召開會議。為了照顧團結,會議同意在組織上作一些適當調整,陳昌浩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兼紅軍總政治部主任;並決定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司令員與政委。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的吳起鎮。11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周恩來兼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辦事處主任。12月17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軍工作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葉劍英為副書記。
1936年1月17日,中共中央部署東征時,決定政治局隨軍行動;留周恩來、博古、鄧發三人組成中央局,負責後方工作,以周恩來為書記。3月16日,中共中央決定以周恩來為全權代表,去延安同張學良談判。12月7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被撤銷,成立統一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張國燾為副主席。
1937年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西省洛川縣城北十公里處的紅軍指揮部駐地馮家村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會議決定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對外稱主席、副主席)。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延安召開。這次會議決定由項英、周恩來、博古、董必武組成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南方的工作。會議又決定由周恩來、王明、博古、葉劍英組成中共外交代表團,同國民黨談判。12月18日,周恩來等到達武漢。12月23日,中共代表團同長江局召開第一次會議。會上決定暫以王明為長江局書記,周恩來為副書記。此決定需呈報中央政治局批准。
1938年3月,經中共中央同意,周恩來出任武漢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這是整個抗戰期間共產黨人在國民黨軍政部門擔任的唯一要職。8月28日,周恩來等從武漢返回延安。9月29日至11月6日,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設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中原局以劉少奇為書記,南方局以周恩來為書記,董必武為副書記,從而結束了王明對華中地區的錯誤領導,使黨的正確路線得以貫徹執行。
1939年1月16日,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成立,代表中央全面領導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蘇、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等海外地區的中共黨組織,以及華南、西南地區人民的抗日武裝鬥爭。
1943年6月28日,周恩來離開重慶回延安參加整風學習和中共七大籌備工作。南方局的工作由董必武主持。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國共產黨六屆七中全會在延安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會議(歷時十一個月)。5月21日,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五人組成大會主席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和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主席。會議決定,在全會期間由主席團處理日常工作,政治局和書記處停止行使職權。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周恩來當選為中央委員。6月19日,又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鬥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
194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
1946年5月3日,由於國民黨政府已還都南京,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從重慶抵達南京繼續“國共談判”。11月19日,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結束歷時一年多的艱難而曲折的談判,為抗議國民黨政府撕毀政協決議,單方面召開國民大會,乘美軍專機從南京回到延安,參加中共中央工作。12月16日,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改組中央城市工作部,由周恩來兼任部長。
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周恩來同毛澤東、任弼時等率領中共中央機關撤出延安。3月29日~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綏德以南的清澗縣北面的小山莊棗林溝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工作;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東渡黃河,前往華北,擔負中央委託的任務。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按照軍事編制,編為四個大隊,為了統一指揮,成立中央縱隊司令部,任弼時任司令員,陸定一任政委,代號為“三支隊”。8月1日,中央縱隊的代號“三支隊”改為“九支隊”,由周恩來兼任司令員和政委。8月30日,中共中央通知各戰區和各野戰軍:決定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代理軍委總參謀長工作(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第698頁,1989年2月第1版)。
1948年4月23日,周恩來、任弼時等率領中央機關輾轉到達河北省平山縣的西柏坡村,同原在這裏的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央工(下轉28頁)(上接13頁)作委員會會合。從9月起,在此協助毛澤東指揮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1954年改稱“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會議選舉毛澤東為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等為副主席。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第三次會議,任命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程潛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日常工作由周恩來主持(此前的10月1日已任命毛澤東為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於1954年9月20日撤銷)。
1954年9月 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周恩來在會上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仍兼外交部部長(至1958年1月,後由陳毅副總理兼任)。12月21日至2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周恩來在會上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此後周恩來一直擔任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這一職務,直至病逝。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周恩來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9月28日舉行的八屆一中全會上,周恩來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59年4月18日至28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周恩來在會上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此後周恩來一直擔任國務院總理這一職務,直至病逝。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周恩來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4月28日,在九屆一中全會上,周恩來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周恩來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8月30日,在十屆一中全會上,周恩來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在北京病逝,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