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早在漢景帝時已註定不可能封侯站錯隊,毫無政治智慧

李廣其實在漢景帝時二十幾歲就已經當上了隴西都尉、郎騎將。漢景帝前元三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周亞夫被擢升為太尉,臨危受命,率三十六將出關平亂。郎騎將李廣,正是這三十六將之一。

終於等到了個殺敵立功的好機會!李廣興奮如狂,打起仗來更是不要命。而周亞夫也真是個愛才之人,他在最後大反攻的時刻讓李廣擔任了最光榮的先鋒,給予叛軍以最致命的一擊!

李廣也真是沒有辜負周亞夫的看重,他一騎當先,衝入吳楚中軍,遠射近砍,左衝右突,所過之處叛軍人仰馬翻,倒成一片。

此時此刻,千軍萬馬,在李廣面前變成了無人之境,膽敢有進入他周身五十步者,殺無赦!

飛將軍李廣早在漢景帝時已註定不可能封侯站錯隊,毫無政治智慧

於是李廣很快殺到叛軍帥旗之下,掌旗的將領嚇壞了,他哪見過這個,趕緊掉頭就跑,晚了,李廣一箭過去,掌旗應聲倒地。帥旗一倒,叛軍的人心立時潰散,狼奔豕突,瘋了般的逃命。李廣乃馬踏敵旗,貫弓大吼:“殺!”喊聲未息,無數漢軍已潮水般向潰散的叛軍追去……

昌邑一戰,李廣陷陣奪旗,實在勇猛蓋世,很快,他身邊就冒出無數粉絲,這其中竟然包括當時的焦點話題人物梁王劉武,這下卻又麻煩了。

劉武被吳楚叛軍圍困了好幾個月,要不是手下大將韓安國拼死守城,幾乎差點不能活着走出梁都,所以他雖對見死不救的周亞夫恨之入骨,卻對李廣這位年輕猛男非常欣賞,於是在梁都解圍後設宴接見了李廣,並私下授予他將軍印信,其意無非是收買人心籠絡大將,日後奪儲在朝中也多個人幫手,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人説李廣當時才二十六七歲年紀太輕、不太懂事,所以才會大大咧咧的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封賞任命。但我覺得李廣雖然年輕,但也是在官場上混跡了十幾年的人,還曾管過隴西一郡之軍事,不可能一點政治規矩都不懂,他應該知道這樣做,屬於中央官員私黨地方諸侯,其性質非常嚴重,不僅違反漢律,且是天底下最犯忌的事情。

但李廣還是接受了梁王將印,為什麼?我認為他這應該屬於站錯隊。李廣覺得梁王深受太后寵愛,漢景帝又曾親口承諾過會把皇位傳給這個弟弟。因此李廣做出了錯誤的政治判斷,他認為自己受到儲君籠絡,這是一件大好事,不僅不應該拒絕,反而應該到處顯擺、大大宣揚一下才對。

然而李廣錯了,漢景帝根本就不想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一切只是為了敷衍太后罷了。所以李廣此舉一下子就惹惱了景帝,大軍凱旋之後景帝便下令:李廣調任上谷郡(郡治沮陽,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為太守,讓他遠離中央,也遠離奪儲紛爭。

飛將軍李廣早在漢景帝時已註定不可能封侯站錯隊,毫無政治智慧

這就是李廣此生都未能封侯的另一大原因:不小心搭上了太后和梁王這條破船;所謂一日不忠,百日不用,事已至此,你絕得漢景帝與漢武帝父子還能重用李廣嗎?以後還能有好差事給他嗎?

然而李廣此時卻並未覺得自己已犯了大錯,高高興興跑去上谷就任了。畢竟太守也是一方封疆大吏,而且天高皇帝遠的,不像周亞夫還要在政治漩渦中打滾。從這個方面來説,李廣也是曾經幸福的,至少他很自由。

從前趙國名將李牧駐守雁門的時候,喜歡跟匈奴玩堅壁清野,待蓄足力量然後給予其致命一擊。歷史無數次證明,李牧的戰略是對頭的,匈奴就怕這個。

但是很可惜,同樣是姓李的,李廣與李牧的作戰風格迥異。匈奴人來搶東西了,李廣就出城跟人家拼命,匈奴人打不過,當然跑,李廣就在後面追,從來不怕危險,也從來不怕埋伏,不砍幾顆人頭回來決不罷休。

當年李廣在隴西當郡尉,上頭還有個太守管着他,如今在上谷他就是最高領導,他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想怎麼追就怎麼追,這可真是過足了打仗的癮。

至於匈奴人,他們對李廣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又恨又怕。

——我們匈奴打仗要錢要糧,李廣打仗,完全要命啊!

當然,匈奴人生性驍勇彪悍,他們中也有些勇士,一心想找機會抓住或幹掉李廣,那樣他們就能名揚草原了!

飛將軍李廣早在漢景帝時已註定不可能封侯站錯隊,毫無政治智慧

總之,李廣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了,不管敵方我方,都有他大批粉絲。可這一次其中又多了一位叫做公孫昆邪的“典屬國”。這位粉絲也不知是崇拜還是搗亂,他竟痛哭流涕的找到漢景帝,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説道:“李廣才氣,天下無雙,然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典屬國是漢朝最高外交長官大行令的副手,秩二千石,凡邊疆各族降服於漢,仍保存其國號者,稱為屬國,由典屬國掌管其事。説起來這公孫昆邪也是位漢初名將,他本是義渠胡人(昆邪與義渠為同族),後歸漢為將,景帝時任隴西太守,以將軍擊吳楚有功,封平曲侯,且著書立説,有陰陽家十五篇(見《漢書藝文志》)聞名於世,如今又身居“外交部副部長”之要職,可謂文武雙全,位高權重,如此大牛人兼老前輩,卻為何要對一個年輕的邊郡太守如此關心愛護呢?

難道真的只是純欣賞嗎?

我認為公孫昆邪是極有政治智慧的,他認識到漢景帝在任內並不希望漢匈之間爆發大戰,畢竟漢朝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所以他才會對皇帝及時提醒:李廣能力當然是沒的説,但他這麼身先士卒猛衝猛打,萬一戰死了怎麼辦?萬一再將小規模武裝衝突引發成大規模軍事入侵又怎麼辦?總之,出於保護人才與維護和議之考慮,陛下,咱們是不是給李廣換個位置呢?鍛鍊人才也不是光靠打仗的嘛!

景帝劉啓心想也對,那咱就給李廣換個地方,去上郡(今陝西榆林)當太守吧!那裏離匈奴遠些,只有少數羌人作亂,不會惹出什麼大麻煩來。

於是李廣又這麼去了上郡,可惜不管怎麼換地方,他從來還是老樣子,打仗不要命,根本不體會公孫昆邪與漢景帝的一番苦心。時間一長,公孫先生也不哭了,既然我的柔情你永遠不懂,那我就成全了你的瀟灑冒險碧海藍天吧,只是沒有我的歲月裏,你一定要保重你自己喲!

從此,李廣在景帝朝長達十餘年的時間裏,一直在各邊郡間平級調動,一直沒能立下軍功,所以也遲遲升不了官,遲遲封不了侯。於是乎李廣的心態,開始一天一天失衡,這也為他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這就是年少成名的壞處,李廣十五歲就一戰成名,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成為宮廷近臣、寵臣,對人生難免有點騎虎難下的感覺,當天下人都覺得你不止於此,但你卻一直原地踏步,那種巨大的壓力,真有點“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熬過了,會變得異常強大;熬不過,你的一生都是悲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5 字。

轉載請註明: 飛將軍李廣早在漢景帝時已註定不可能封侯站錯隊,毫無政治智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