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自古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代人都知道閉門造車只會讓人落後,而在如今這個“地球村”,這個道理正變得越發深刻。

事實上,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家長只知道一味地壓迫孩子安心在家學習,卻疏忽了實踐教育。在他們看來,孩子只要充分汲取書本上的知識點,能應付考試即可,至於其它東西,那是以後的事情,上學期間無需在意。

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不可能。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轉一轉?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哈佛大學建校300多年以來,唯一一位女校長。能爬到這個位置,其智商、情商乃至社會經驗,全都毋庸置疑。

她就在一次演講中表示,瞭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因為只有走出去,孩子才能認識到這個世界有多大,才能將自身位置擺正,不至於稍微取得一點成績,就狂妄自大。與此同時,新生事物還能幫助他們增長見識,變得更加寬容、坦蕩,懂得如何尊重別人的不同。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女校長不僅僅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她每年都會帶着孩子去不同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展開旅遊。在玩耍中接觸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看不同的風景,這樣既達到了教育目的,又能讓孩子放鬆,一舉兩得。

事實證明,這種特殊的教育方式,確實取得了傳統教育完全無法比擬的成績。

德魯·吉爾平説,文化儲備固然非常重要,它是成就精英人才的硬件基礎,絕對無法缺失。然而,除了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天才”,其它優秀人才在競爭時,還需要“軟實力”配合。

比方説三觀、見識乃至交際能力等等,當軟實力與硬件基礎完美契合時,往往能發揮出“1+1>2”的效果,在某種意義上,這其實是一種捷徑,能加速孩子成才的速度。

相對於天賦,這種後天培養的能力,明顯更加適合普通人。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多出去走一走,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她就很喜歡帶孩子外去旅遊,每年至少1-2次,有時候在國內,有時候飛國外。

在老一輩眼裏,這叫瞎折騰,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出她家孩子的“優秀”。

表達能力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現在很多孩子,性格文靜、乖巧懂事,不過他們有一個共有缺點:口語表達能力極差。特別是在很多人面前,很難放得開,有些甚至害羞到無法説話。往小的説,這叫靦腆,不好意思,往大的説,這就是心理素質不過關,難以擔重任。

朋友家女兒之前也是如此,不過後來,隨着見識越來越多,經歷越來越豐富,小姑娘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日益提高。

現在讓她即興演講,或者當眾跳舞,那都是很輕鬆的事情,前後變化之大,讓人無法相信。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自信心變強

其實表達能力變強的過程,就是自信心變強的過程,而自信心的作用,過來人都知道。

不論是幾歲大的孩子,還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沒有自信,意味着沒有勇氣、沒有擔當,他們只能循規蹈矩地上班,與任何冒險的事情絕緣。問題在於,上班能發財、出人頭地嗎?

概率確實存在,不過非常小,對沒有自信的人而言,比創業發財的幾率還要小。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

不知道大家見沒見過這樣的孩子,他們成績中等偏上,懂事、聽話、從不惹事,看似“完美孩子”。

然而,與這些優點相伴的是,呆滯、木訥、心理素質極差、對一切都不感興趣……説句不好聽的,這類孩子未來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要比其他人高出好多倍。特別是在叛逆期,稍有不慎,就會做出一些讓家長後悔終生的事情來。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除此之外,由於嚴重缺乏探索精神,他們往往很難從中上變成頂尖。

而經常出去走動的孩子卻不一樣,哪怕他們一開始也是如此,但在外界新鮮事物的不斷刺激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靈動。

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都需要開動腦筋,琢磨怎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遇到特殊狀況要如何處理?怎麼與陌生人溝通?大腦越用越活,探索能力越鍛鍊越強,最後演變成一種能力,為未來的優秀打下結實基礎。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外出需要物質與時間資本,無法滿足怎麼辦??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物質社會,不管做啥都需要金錢支持,有錢天下無憂,沒錢寸步難行。

帶着孩子外出,我們不可能接受窮遊,至少要保證住宿與飲食,這都不是個小數目。退一步講,就算不缺錢,時間又如何安排呢?十全十美的家庭很少,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煩惱,這是無法避免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7 字。

轉載請註明: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