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賽獲獎者都去哪裏發展?
近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賽場上捷報頻傳,獲獎選手也成了技能明星,世賽選手獲獎後的職業發展也備受關注。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2011年至2021年10年間,我國共派出179名選手參加5屆大賽,累計獲得36枚金牌、29枚銀牌、20枚銅牌和58個優勝獎,共計162人獲獎。獲獎選手的職業發展路徑是多元的,有選手在世賽獲獎後留校任教投身職業教育,有的成了獲獎項目的世賽教練投身職業競賽,有的獲獎後選擇創業開公司,還有選手選擇留在原來的工作單位繼續發光發熱併成長為技術骨幹,還有人選擇繼續深造甚至出國讀博士。
獲獎選手都去了哪裏?
近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我國選手表現突出,在已完賽的27個項目中,獲得15金3銀3銅5優勝獎的好成績。其實,我國選手參與世界技能大賽的歷史並不長,2011年,在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國首次派出6名選手參賽,獲得1枚銀牌、5個優勝獎。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國派出32名選手參賽,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一舉獲得5枚金牌、6枚銀牌、4枚銅牌和11個優勝獎。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我國派出52名選手參加了47個項目的比賽,獲得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居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首位。
這些獲獎選手回到家鄉、回到自己的工作單位或就讀院校後,大都成了技能明星,不少選手也因此改變了人生軌跡。這些選手就業情況如何,職業發展怎樣,持續成長是否順利備受關注。
2021年1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委託廣州市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承研的“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職業發展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簡稱“調研報告”)發佈。該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172名選手中,118人蔘賽時身份還是學生,佔比68.6%,分別有24人蔘賽時是企業在職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均佔比14%。該報告提出了5種世賽選手職業發展路徑設想,包括世賽專家型、技能大師型、技術管理型、技術研發型、藝術創新型,其中四種職業發展路徑均需經歷從選手到教練的轉變,隨後再選擇成為技術專家、技術骨幹、業務主管或工作室主持人。
“獲獎之後我就成了你”
上述調研報告顯示,世賽選手獲獎後留校任教或在工作單位任教的比例達73%,他們對技能的傳承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第44屆世賽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金牌獲得者宋彪獲獎時還被授予阿爾伯特·維達大獎,這一獎項被稱為“技能屆諾貝爾”,他也是第一個獲此大獎的中國人,那年,年僅19歲的他還是江蘇常州技師學院的一名學生,畢業後,他選擇留校成為智能裝備學院的一名教師。
除了留校任教,也有部分選手選擇成為世賽教練。例如第44屆世賽時裝技術項目金牌獲得者胡萍,拿到金牌時,她年僅18歲,還是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的一名學生,如今已經是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的教練。在她眼中,從選手到教練,身份的轉變意義重大,不僅是世賽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技能傳承,成為教練的她也會將自己參賽的經驗和技術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帶的選手。
同樣在44屆世賽中獲得CAD機械設計項目銀獎的陳啓佳在獲獎後也選擇留在自己的母校廣州市技師學院任教。“因為我是我們學校裏第一個代表國家參賽的學生,所以就是希望能做一個成果轉化。”10月27日,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成為教師後,他全身心投入競賽教學,但近年來也開始在教學領域進行轉型。“專職帶競賽培養出來的參賽學生只有幾個,但其實我們學校有很多未來要進入社會就業的普通班學生。尤其像我們CAD機械設計專業,在企業裏是一個比較緊缺的崗位,學校也會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普通學生就業上面。”
此外,還有一些選手選擇升學深造或海外留學。例如,第41屆世賽CAD機械設計項目優勝獎獲得者魏駿楊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後選擇留學深造,到德國奧爾登堡大學讀博士;第44屆世賽移動機器人項目銅牌獲得者梁灶容和第45屆世賽該項目金牌獲得者胡耿軍在從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畢業後,均選擇到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繼續讀本科。
從選手到創業者
除了從事職業教育和職業競賽,也有部分獲獎選手選擇留在原本的工作單位併成長為業務主管或技術骨幹。原本是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總承包公司職工的鄒彬在第43屆世賽砌築項目中獲得優勝獎後仍選擇留在原單位,目前已經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同時也是“鄒彬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的組長。而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的職工趙脯菠在第45屆世賽中獲得焊接項目金牌後也留在原單位工作,目前已是單位的首席焊工技師。
還有部分選手選擇自己創業開公司。例如,第44屆世賽精細木工項目優勝獎獲得者陳澤錕,是我國首位參加世賽精細木工項目的選手,在畢業後,選擇成立自己的公司從事紅木傢俱生產銷售和研究,用參加世賽時的高標準來打磨自己的產品。
2019年,陳澤錕創辦了自己的木藝公司,從事紅木傢俱生產銷售和相關文化研究。陳澤錕説,他父親的傢俱廠做的紅木傢俱用的是行業的標準,而他參加過世賽,也學到世賽標準的技術,就希望把這種高標準應用到紅木傢俱生產中,打造自己的紅木傢俱品牌。
毫無疑問,世賽選手的職業選擇是多元的,甚至也有選手在獲獎後一個人就體驗了多種職業發展路徑。例如第42屆世賽美髮項目獲得者胡已雪,從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畢業後留校當過老師投身職業教育,還創業開店、開展培訓,同時從第43屆世賽開始擔任美髮項目的教練。
對話
世賽銀牌獲得者胡已雪:獲獎後就業平台更高
10月27日,北青報記者與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美髮項目的銀牌獲得者胡已雪進行了一場對話,她也是那一屆世賽中國隊中成績最好的選手。如今她身兼揚州生活科技學院高級實習指導老師、世界技能大賽美髮項目國家隊教練、美髮比賽裁判等多重身份。“雖然已經快十年了,回想起當時站在領獎台上,我依稀還記得那種興奮和激動。”
北青報:您當時是怎麼被選上國家隊的?
胡已雪:當時我是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形象設計系髮型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學校選拔就有70多名同學參加,最終經過多輪比賽,選出兩名同學進四川代表隊參加全國選拔賽。在全國選拔賽中,我的排名並不是特別靠前,以第五名的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抱着“技術不足我就練,哪裏不足我就補”的心態,第一輪培訓後,在“十進五”的淘汰賽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前五強。
後來我更努力地投入訓練,在細節和心態上作出調整,集訓過後,在“五進二”的淘汰賽中,我以第二名的成績通過最終的選拔。到這個階段,更多的就是考驗選手的心態。最後在兩人的比賽中,我獲得第一名,才有機會代表中國參加世賽。
北青報:除了技能過硬,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您是怎麼鍛煉出來的?
胡已雪:我在世賽前並沒參加過其他比賽,剛開始還很膽怯,甚至不知道比賽是幹什麼的。在訓練過程中,為了增加選手們的展示經驗、鍛鍊心理素質,團隊的專家教練會讓我們去到很多的學校向同學們做展示,還要講出髮型的創作理念、創作過程。通過這樣的訓練,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
在世賽前,我在澳大利亞的交流賽中拿到了冠軍,積累了比賽經驗,回來後還跟第41屆世賽獲得美髮項目冠軍的法國選手進行了交流。我們的教練吉老師一直説我心態很好。我記得有一次比賽,他跟我説緊張得前一晚都沒睡好,我還跟他説別緊張,雖然我不能保證一定發揮特別好,但一定不差,不會出現失誤。
北青報:您覺得世賽對於職業教育來説有什麼樣的意義?
胡已雪:世界技能大賽對我的職業發展及規劃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從大的方面講,我們的就業平台和眼界會更高,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從小的方面講,自己開美髮店為客人服務時,他們也會非常信任我。
無論是哪一項比賽,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每個行業的選手在備賽過程中也收穫很多,通過參加比賽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提高整個行業的標準,標準的不斷規範最終會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行業得到發展後會反過來推動學校在相關教育領域的改革與進步,這其實是一個閉環,一層帶一層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現在大家對職業教育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政策也越來越好,我相信未來職業教育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本組文/本報記者 戴幼卿 實習生 孫嘉怡 姬晨媛
統籌/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