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年考研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對於考研目的並沒有多想,只是看大家都考研,自己就忙不迭的也參加到考研大軍中來。這種隨大流的行為在考研過程中,前期往往不能結合自身需求做出明智的院校選擇和專業選擇,中後期容易被繁重的考研壓力而失去繼續複習的決心,半途而廢者甚多,最後落榜者也甚多。相對應的,如果能夠清晰地知道自身考研目的,前期能夠明確院校和專業的選擇標準,後期能在重重學習壓力下奔着目標繼續前行,最終上岸的幾率大大增加。
今天跟大家聊聊,根據自身需求的不同,將考研目的做一下分類,以便於在選擇院校和專業的時候儘量獲得最優解。
第一種目的是學術路線,也就是準備在讀研後讀博,之後進入高校或者研究所繼續深造。這種選擇在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環境越來越內卷的情況下,不失是一條更為平穩,更為長期的路。工資待遇較好,福利較多,與內卷的職場相比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盈虧同源,學術路線也有一定的劣勢:在學術方面繼續深造需要面對科研或者教學課題壓力,需要產生科研成果,因此在學術科研這條路上,最重要的是耐心。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反覆做實驗、閲讀大量中文外文文獻的枯燥。如果選擇學術科研,在考研選擇院校和專業階段,應當以專業強不強作為最重要的參考標準,其他因素要放在後面再考慮。因為有很多院校的某專業極強,甚至是國家重點學科,但是整個院校綜合實力不強,常見的有美院的美術、設計專業。
第二種目的是就業路線,在本科擴招加劇的今天,本科畢業後想找到專業對口又比較適合自身的工作,難度急劇上升。由於我國目前的大學制度嚴進寬出,管理較為自由,導致在高中階段艱苦異常,都是從題海中拼盡全力上岸,進入大學後大部分同學都處於放羊狀態,直到大四乃至畢業才漸漸體會到自身的不足和職場的困境。因此,更高的學歷,更強的能力,更豐富的實習經歷一定能夠提高就業競爭力,進入更大的公司,獲得更高的薪資,擁有更廣闊的職業前景。準備就業路線的小夥伴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要把院校和地區作為首要的選擇標準。在大城市求學、生活接觸面會更廣,工作機會更多,發展平台更大,對於自身的就業有更大的幫助。
第三種目的是通過考研換專業。有些小夥伴可能不喜歡自己的本科專業,那就可以借考研這一機會更換專業。對於這部分小夥伴,我建議瞭解自己,瞭解專業。對於不喜歡的東西,我們很容易判斷,可對於我們所擅長的,喜歡的東西,若是不靜下心來思考,沒有機會嘗試,那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
因此,我希望這部分同學首先要儘量深入的思考,儘量理智的判斷自身的優勢劣勢,回憶在生活中對哪些事情一直熱情不改,哪些事情做起來總是興趣滿滿,藉此摸索出更合適自己的方向。
另外,瞭解專業,有些專業只是看起來光鮮亮麗,其中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當被某個專業的某個特質深深吸引的同時,一定要儘量的全面的瞭解這個專業的優勢和劣勢,把自己帶入進去,設身處地地想想是否能夠忍受這個專業不得不面對的壓力。最好的方式是能夠跟一個該專業的老師或者同學面對面的聊一聊,聽聽他們訴訴苦,讓自己對這個專業形成清晰完整的輪廓。想要換專業的小夥伴在未考慮好是否讀博或者是否直接就業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大城市和層次高的院校報考。這樣無論讀研結束時選擇就業還是繼續讀博,都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把握。
感謝閲讀!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提問!我們為什麼要考研?這三類目的最常見](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IAAAAAAAP///yH5BAEAAAAALAAAAAABAAEAAAIBRAA7)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3 字。
轉載請註明: 提問!我們為什麼要考研?這三類目的最常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