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團長違令,史迪威下令撤職,親自數完日軍屍體後:升副師

但在此時向南推進的新38師112團第3營在拉加蘇地區被日軍圍困已長達月餘,情況十分危急。1944年1月3日,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將廖耀湘新22師65團調由孫立人指揮,並命令其沿大洛河西岸直抵拉加蘇解救被圍困的友軍,然後向東渡過大洛河控制大洛平原。另以一個營在康道附近警戒,防止日軍從我軍後方增援。

65團團長傅宗良是湖南嶽陽人,黃埔6期炮科畢業,同期畢業的許多同窗都做了副師甚至師長,他還是團長,頗不得志。因此也非常渴望建功立業,此戰也是反攻緬甸以來他的第一戰,他決心要把這一戰打好。但是在他看來,史迪威的作戰計劃有很大問題。

中國遠征軍團長違令,史迪威下令撤職,親自數完日軍屍體後:升副師

從西岸直接攻擊拉加蘇屬於正面攻擊,比較難打。並且大洛河對岸的日軍增援過來會對65團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先攻拉加蘇再向東渡河攻打大洛,費時費力,部隊損耗也大。

不如來個“圍魏救趙”:直接從新平洋附近的Ningnoi渡過大洛河,沿東岸南下攻打日軍大洛據點,切斷日軍補給線,逼迫圍困拉加蘇的日軍後撤以解救友軍,並且在大洛平原上直接與日軍決戰。

這個辦法的巧妙之處在於,不僅能給被圍的友軍解圍,而且直接攻打東岸大洛據點,相較於之前先打西岸再強渡大洛河打東岸的方案,兩戰變成一戰,時間縮短,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於是傅宗良沒有聽從史迪威的命令,帶着部隊在Ningnoi附近渡過大洛河,沿着東岸向南推進,同時向廖耀湘作了彙報。廖耀湘一看也覺得這個計劃很好,但是深感傅宗良要闖禍。他緊急向史迪威彙報以後,向他解釋這個作戰計劃的好處。

史迪威是一個性格比較急躁的老頭,他一直把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大敗歸結於蔣介石未給他充分的指揮權,部下不聽從命令。這次好不容易,蔣介石把中國駐印軍的全部指揮權和人事任免權都交給了他。對於此類違抗軍令的行為,他自然非常敏感併發火。一怒之下要求立即解除傅宗良職務,並向重慶方面報告。

蔣介石接電後立即電告廖耀湘:“傅團長未遵原作戰計劃,易遭不測,須立即制止,並將該團長予以撤換。”接到蔣介石的電令後廖耀湘非常冷靜,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他仍然堅持傅宗良的計劃要比史迪威的計劃好,一面手寫親筆信派副師長李濤帶到前線安撫傅宗良;一面繼續向史迪威彙報作戰計劃的改變事先已得到自己同意,願意承擔戰敗責任。

傅宗良看到副師長李濤親自到前線來,頓感不妙。果然李濤把撤職的消息告訴了他,同時也把廖耀湘的親筆信交給他。傅宗良看完廖耀湘的信後非常感動,全團上下官兵也是羣情激發,誓死要打勝此戰。

1月18日,65團先鋒部隊與日軍在百賊河附近遭遇。圍困112第3營的日軍果然如傅宗良所料,主動撤回大洛河東岸以保護大洛據點,第3營得以解圍。傅宗良一邊攻擊百賊河正面敵人,一面以一部迂迴到百賊河南岸陣地後方。

1月25日,也就是農曆大年初一,戰鬥正式打響。65團前後夾擊百賊河南岸日軍,激戰至下午5時戰鬥結束。此戰總共殲滅日軍官兵700餘人,生俘20餘人。日軍55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岡田中佐負傷後自盡。

當天晚上史迪威得到勝利報告,因為中國軍隊常有虛報戰果的情況,起初他並不相信。他命令65團先不要埋敵人屍體,26日他親自到前線視察攻克的敵軍陣地,並清點敵軍屍體。數到600多的時候,才連聲對陪同視察的中國軍官説:“打得好,我要為你們請獎”

26日,廖耀湘收到史迪威發往重慶的電文副本:“新二十二師第六十五團百賊河之役,全殲日軍一個加強大隊,傅宗良團長厥功甚偉,應予記升少將副師長,前電請撤辦一案,請準撤銷。”

打完此戰傅宗良把指揮權交給了副團長羅英,65團主力一路南下,與解圍的112團第3營一起攻下了日軍重要據點大洛。後來史迪威在新22師師部遇到傅宗良,主動向前跟他握手,並説:“你的戰術修養比我好,我很抱歉”。

史迪威雖然性格比較急躁,但是也勇於承認錯誤,獎罰分明,這也是他受中國士兵尊敬的地方。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雖然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中國自古也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説法。如何制定作戰計劃,要結合當時的形勢和實際情況。但是擅自更改作戰計劃,指揮者必然要承擔失敗所帶來的後果。是從實際出發,還是服從上級命令,這很考驗指揮者的勇氣,也非常能體現出指揮的藝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遠征軍團長違令,史迪威下令撤職,親自數完日軍屍體後:升副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