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職、高職學校每年為國家培養約1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中新網12月27日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27日表示,近年來通過各方面努力,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增長,中職、高職學校每年為國家培養約1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職、高職學校在人才培養規模上,已分別佔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有關情況。歐曉理在介紹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相關情況時作出如上表述。

  歐曉理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努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是強化功能定位,夯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基礎。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必須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才能使類型定位更加清晰、發展趨勢持續向好、社會評價穩步提升。近年來通過各方面努力,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增長,中職、高職學校每年為國家培養約1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職、高職學校在人才培養規模上,已分別佔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職業教育專業緊跟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結構,持續優化設置,全國職業學校共開設了1300多個專業,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快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教師,“雙師型”教師比例越來越高。我國職業教育從政府主體走向多元參與、從規模擴張走向內涵發展,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

  二是適應經濟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於實踐和應用。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是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動力。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在於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按照中央關於產教融合的決策部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有機銜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積極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和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工作,目前,已認定了21個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各地培育了46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一大批行業組織和行業協會積極參與產教融合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推進機制。樹立新發展理念,完善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聯動機制,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着力打造產教系統性融合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三是加大投資支持,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硬件條件是基礎,資金投入是保障。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重點通過三個方面,切實支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在中央預算內投資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十三五”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等重大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集中支持優質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職業教育重點項目。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將優質職業教育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儲備範圍,鼓勵引導地方政府安排專項債券支持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在金融服務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渠道,及時向金融機構推薦優質職業教育項目,協調各地充分使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統籌支持職業教育項目建設。在上述政策推動下,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的基礎設施、儀器設備等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美譽度得到提高。

  歐曉理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凝心聚力、主動作為,積極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