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出“真香定律”?嘴上喊着抵制,印度人又開始瘋搶中國產品
最近因為印度邊境衝突的事情,導致印度掀起一股抵制我們的浪潮,比如説把我們製造的一些電視、手機拿出來砸,那場面也在網絡上被大量傳播。不少印度人拿“抵制中國貨”作為宣泄民族主義情緒的出口。
位於普那市邊緣的村子Kondhawe-Dhawade通過了一項禁用中國貨的決定。他們已將這一點作為所有招標的先決條件,明確表明,基建工作的承包商不得使用中國製造的產品和機器。
此外,這一決定還呼籲當地的店主,尤其是那些賣手機的,不要再賣中國牌子的手機了,優先賣印度貨。
當然,印度抵制中國貨,並非完全是因為中印邊境的不愉快,調查顯示,這次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讓大多數印度人對中國產生了強烈的負面情緒,67%的印度人認為中國應對此次事件負責。這就是印度人開始抵制中國製造的表面原因,或者説“開始”。
5月31日,一個名為“刪除所有中國應用”的應用程序躥升至印度下載列表的首位。這個應用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旦你下載了它,所有來自中國的應用都會從你的手機上刪除。自推出以來,這款應用獲得了許多印度互聯網用户和寶萊塢演員的支持。此外,印度居民從二樓直接扔出中國製造的電視機,並將其砸碎和損壞。然而,此時,令人捧腹的是,卸載完了APP,印度人卻發現手中安裝了這款印度卸載程序的手機是中國手機。
嘴上喊着抵制中國貨,另一邊卻逃不過真香定律,瘋搶中國貨
事實上,這並不是印度第一次抵制中國貨。早在2016年,印度就抵制了中國製造的LED燈泡和文具產品。2017年,印度方面表示,中國有42個移動應用程序構成了安全風險,類似於針對中國製造產品的行動。
但是抵制活動以失敗告終。6月下旬,一款中國品牌手機在印度上市後幾分鐘內就銷售一空。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OPPO、小米和VIVO等品牌的手機佔據了印度市場57%的份額。
一邊大喊抵制中國貨,一邊搶購中國貨,簡直是“一記耳光”
為什麼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製造?
以智能手機為例,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佔據了創紀錄的66%的份額。據路透社報道,這些來自中國的產品因物美價廉而廣受歡迎。印度擁有龐大的消費人口,這可能會讓中國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有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印度消費者開始依賴中國產品。印度一項在線調查的一份報告顯示,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無可替代。如今,從日常生活、生產到重大節日,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印度無處不在。在印度的主要節日期間,像燈、香、煙花和神像等產品幾乎都是中國製造的。
在抵制中國產品之後,印度幾乎沒有其他更好的進口渠道。如果選擇東南亞國家,物價上漲無疑會給印度帶來更大的經濟負擔,使印度薄弱的工業基礎和落後的製造業更加糟糕。
印度對中國產品的抵制也遭到了外國媒體的吐槽。據《印度快報》和其他外國媒體報道,印度的藥品原料、汽車零部件、絲線等都離不開中國。所以短期內完全抵制中國產品是不現實的。
為什麼印度的勞動力成本低,但產品卻比中國的貴?
印度面臨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發電主要靠煤炭,停電很常見。在工作效率方面,大多數印度人的教育水平較低,很多人缺乏系統的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學習能力較差。結果出現了“一名中國工人做四名印度工人做的事”的現象,他們不願意學習更多的省時方法。
除了電費和工作效率成本外,物流成本、租金成本、工廠裝修成本都是造成產品成本高的原因。
此外,印度政府一直試圖通過提高關税來扭轉與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在玩具業,政府將進口關税從20%提高到60%,冰箱和傢俱等行業的關税也在上升。
但此舉似乎並沒有改善印度產品比中國產品貴的狀況。相反,它帶來了另一個新問題:印度政府面臨的困境。
降低關税,讓中國產品更容易進入印度國內市場,提高關税,中國公司將直接投資印度工廠,降低品牌競爭力。再加上緊急情況的影響,使得印度本已脆弱的製造業更加糟糕。
嘴上喊着抵制,身體卻很誠實,還在用中國製造的產品。如今印度似乎進退兩難,繼續抵制也不行,乾脆繼續買中國貨算了。其實抵制中國貨並沒有那麼容易。
印度人抵制中國貨,實際上我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舉動,比如抵制日貨、韓貨等,對我國的抵制也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作為亞洲貿易融資大國,中國佔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是,當外國人沒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就無法生存時,我們應該適度地支持國產品牌嗎?嚴格地説,我們還需要改進一些技術。我們不必用愛國主義來綁架消費者。但沒有中國消費者的支持,本土品牌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