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藝術類等級考試該不該取消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帶來一份《關於推動學校美育與體育協調化共同發展的提案》,呼籲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對此,社會反響不一。反對者認為證書具有説服力、對孩子在藝術道路上的學習有激勵作用;支持者認為,考級過於功利性、偏離了藝術教育初衷、無法真正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那麼,中小學生藝術類等級考試到底該不該取消呢?

反對

考級是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

中學生 楊昕躍

我覺得,藝術考級是對人們學習各種藝術所達到的水平進行的一種評估,它是在規範操作程序下,通過統一的評判標準對參加考試人員的藝術水平進行評比、認定的一種測評方式,是檢驗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途徑。一旦取得藝術水平等級證書,特別是較高級別的證書後,就可以證明自己具備了藝術的特長,在升學、就業時,就能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有的人説不定會就此選擇藝考道路,開啓自己的藝術生涯。

證書還是有一定説服力的

網友“小薇”

我覺得考級是有必要存在的,人都有惰性,有興趣也很難堅持,就是要靠集中高強度訓練來提高水平。考級只要不水、不是花錢買的證,就可以。我身邊確實存在譜背得很熟練,卻兩次鋼琴十級都沒過的人。高級別的證書還是有一定説服力的。

花了好幾萬的培訓班不能白上了

小學生家長 李女士

我的一對雙胞胎女兒上二年級,在朋友的推薦下,每週,我會送她們去培訓機構上兩次舞蹈課,費用為小班多人制每小時200元。朋友的孩子也在這個機構學跳舞,教她孩子的舞蹈老師收費更高,一對一每小時要400元。為了達到一定效果,她的孩子每週要學4個小時,也就是要花1600元,一年下來她在孩子舞蹈課上的投資就得好幾萬。聽説還有更高級的芭蕾一對一教學,每小時1700元起步,那些家長顯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舞蹈上有所建樹,跳出個名堂來。如果現在取消考級,且不説我們這些家長接送的時間、精力,就衝着這麼高的花費,豈不太冤了?

支持

學藝術專業的孩子不需要考級

中學生家長 周女士

我家孩子從小學習小提琴,沒參加過任何考級。就像我們學習文化課一樣,藝術學習也是從易到難。孩子剛學琴時就是練習音階等基本功,慢慢接觸了一些技術性的樂曲,之後逐漸提升難度,最後就可以拉協奏曲了。我覺得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並且一直保持興趣,所以考慮讓她向專業發展,將來奔着音樂院校去。其實,學藝術的孩子是不需要考級的,因為在專業人士眼中那些考級證書證明不了孩子的實力。

單純為考級毫無樂趣可言

中學生 黃若衝

學習藝術的目的,不應該是為考級。但現實是,培訓機構的老師針對考級教學的目的性非常強,學生一整年的時間都翻來覆去練習三四首考級曲目,不僅毫無樂趣可言,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鋼琴水平也沒有太多實質性提升。這種背離了藝術學習初衷的考級學習,是低效率的。死磕考級的學生,多是奔着升學等功利性目的,對音樂的興趣不會太高,一旦達到了升學的目的,很多人都會放棄,甚至終身不再涉足。

考級對升學沒有任何用處

網友“六月寒煙”

考級不是為了證明孩子的優秀,而是滿足某些機構的私利,各種藝術培訓打着考級的幌子忽悠學生和家長考一大堆證書,而這些證書百分之九十都是民辦機構、空殼組織出具的,家長花了大把金錢,最終發現這些證書在升學考試中沒有任何用處。

學校觀點

“證書焦慮”偏離了美育正途

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校長、特級校長 陳立華

藝術類等級考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們的藝術學習,但是也令越來越多的孩子為考級而學習。取消中小學生藝術類等級考試,可以有效減輕孩子們的負擔,讓美育真正“以美育人”。

美育不僅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温潤心靈,更能激發孩子的創新創造活力。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也讓家長們高度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鋼琴、繪畫、舞蹈、聲樂……孩子的業餘時間被排得滿滿當當。尤其隨着“雙減”的深入實施,傳統學科類培訓市場降温之後,藝術類培訓更是受到了家長的熱捧,對孩子的藝術教育更嚴了,別人家的孩子考了鋼琴八級,就得要求自己的孩子過十級;別人家的孩子手握三個證書,自己的孩子就得拿下五個。考級證書成了家長之間互相攀比的資本。家長們的這種心態助長了考級之風,一些培訓機構大肆開展證書考級,人為製造“證書焦慮”,嚴重違背了藝術水平測評機構應當堅守的行業底線。在多方裹挾之下,孩子們的藝術培訓逐漸偏離了美育應有的道路,不僅給孩子帶來了較重的學習負擔,單純為考級拿證書的培訓更是抑制了孩子們的藝術學習興趣。

美育不僅僅是寫寫畫畫、吹拉彈唱,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的思想素質、人文修養、審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了美育教育的方向,也指明瞭學校美育工作的重點。迴歸興趣,真正實現“以美育人”,這是美育的本質。

作為學生培基鑄魂的重要階段,學校應承擔起美育的重擔,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給孩子們提供豐富的美育營養。像我們學校就構建了以“幸福教育”為理念的課程體系,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創建了各個學科的“課程羣”,開發了情意素養、科學生活、藝術審美、運動健康、社會實踐五個課程類別70餘門課程內容,採取“選課走班”的教學模式。其中,美育裏的美術學科包括彩墨畫、線描畫、版畫、衍紙畫、剪貼畫、服裝設計等,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個性化的選擇。

在美育教育中,我們學校還以課堂為主渠道,促進學科間交叉融合,將戲劇、影視等藝術教育引入課堂。在多學科內部整合中,師生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課堂上。此外,我們學校還通過課後服務時間,為學生提供了多元、豐富的社團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社團活動中有實際獲得。同時,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每週都為孩子們搭建“星光小舞台”,為孩子們舉辦個人畫展,並開展中外藝術交流活動開闊視野,令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建立自信,學會欣賞,放飛藝術夢想。

家庭藝術教育莫要盲目攀比

北京十八中校長 管傑

近年來出現的藝術等級考試熱,給基礎教育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因此不斷有人呼籲全面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等級考試。事實上,藝術等級考試作為一種業餘水平考試,藝術院校招生時不會參考;小升初取消了招收藝術特長生,藝術等級考試在普通學校的升學中也沒有參考意義;學校也不要求學生參加藝術類等級考試,當前藝術類等級考試在制度上已經基本實現了與升學脱鈎。既然藝術類等級考試已經沒有任何功利性了,那麼家長們為什麼仍然熱衷於讓自己的孩子去參加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呢?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不在於藝術等級考試本身,而是家長的家庭教育焦慮。如果簡單地通過行政手段取消了所有藝術等級考試,但家長的家庭教育焦慮沒有消除,這種焦慮仍然會在其它方面表現出來,甚至有可能會催生更多的亂象,所以僅僅通過取消藝術類等級考試的方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現在,中小學校已開始有意識地重視美育教育,藝術教育已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特色。比如,我們學校與專業藝術院校合作進行“音樂教育新體系”教學實驗,承辦了北京市第一個音樂素養培養實驗班“音樂新體系素質班”,實現了音樂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此外,學校還有藝術節、文化交流季、音樂主題沙龍、校園廣播《每週一歌》、藝術課程展示等活動,良好的藝術氛圍有利於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從家庭教育來説,藝術教育也不該缺失,最好是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互相推動,共同促進孩子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當前“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生的作業負擔進一步減輕,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藝術學習。但家長們大多不是教育工作者,對於如何進行家庭教育思路不清晰,方法不明確,產生了家庭教育焦慮。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家長只能盲目地看別人如何做,“別人考我們也考”“有比沒有強”,甚至出現了相互攀比的現象;有的家長片面地認為藝術等級考試成功就代表着孩子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因此熱衷於給孩子報名考級;再加上一些不良培訓機構為了自身的商業利益,進行了不恰當的宣傳和引導,使藝術等級考試變了味,甚至產生了嚴重的應試教育的特徵,違背了藝術教育的規律和提升藝術素養的初衷,反而成了束縛孩子創造力、好奇心的枷鎖。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等級考試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台和機會,能夠激勵他們學習藝術的動力與熱情;藝術等級考試也是一個衡量孩子藝術學習程度的標準和方向,能夠檢驗家庭藝術教育的教學質量;藝術等級考試還能夠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培養他們聚精會神、持之以恆、自我控制等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習慣,是一個有效的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學習方式;藝術等級考試也有助於老師和家長掌握學生素養的發展狀況,從而及時改進教學。總之,藝術等級考試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中國後,在推動音樂教育的普及,推進家庭藝術教育,整體提高社會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解決藝術等級考試熱以及由此帶來的負面問題,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關鍵是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明確家庭教育如何開展,幫助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焦慮。同時國家要加強對藝術等級考試的監管和指導力度,進一步完善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藝術等級考試更加規範。

高校藝考招生不看證書看實力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融媒體中心副主任 王維家

“取消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的呼聲,雖然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學生,但是作為中小學教育的自然延伸——大學藝術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關注。因為一些家長之所以熱衷於讓孩子從小參加音樂、繪畫、舞蹈、鋼琴等藝術類等級考試,除了培養孩子藝術興趣、陶冶孩子情操、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等想法外,也希望孩子長大以後參加高校藝考,從而走上專業藝術之路。那麼,大學真的很看重藝術類等級考試證書嗎?高等院校會怎樣培養藝術人才呢?

立德樹人、“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大學的使命,也是熱切願望。高校選拔藝術人才首先會把好生源關,至於如何選拔優質生源,各高校在嚴格落實國家招生考試政策的前提下,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辦法。

實際上,高校在招生環節並不特別看重考生擁有的藝術類等級證書,更注重考生的藝術素養與綜合素質,特別是文化素養。以我們學校為例,招生時要求藝考生必須參加由學校統一組織的文化素養基礎測試,也就是初試。初試考試科目為文史哲,有利於引導考生加強對文化素養基礎知識的學習,拓寬學習視野,豐富知識結構,增強人文底藴。學生報考要憑實力,拿作品説話。為此,學校為專業能力特別突出的考生開設“綠色通道”,允許並鼓勵考生按照要求提交作品,將作品評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其中,作品被評定為“優秀”的考生,可以直接進入複試;作品被評定為“良好”的考生,對其所報專業初試合格標準下調10%;作品被評定為“合格”的考生,仍按其所報專業初試合格標準執行;作品被評定為“不合格”的考生,則對其所報專業初試合格標準上調5%。開設專業優質生源“綠色通道”,目的在於讓那些真心熱愛藝術、真正具有藝術培養潛力的考生敢於報考,讓那些真正拔尖的人才通過嚴格的選拔程序得以最終錄取。

在藝術類專業培養環節,高校重在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就我們學校而言,強調專業培養與通識教育並重,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貫通,特別重視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按照“破五唯”要求,學校正在對藝術類專業畢業考核標準進行改革,突出創作、實踐能力考核,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梳理並重構播音、表演、音樂等藝術類專業畢業標準,構建以舞台為中心,覆蓋主要課程專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藝術類課程作業展示展演機制,着力提升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從以上種種舉措不難看出,大學招收和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最重視考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考生的傳統文化素養、藝術實踐能力、藝術創作能力和藝術展演能力。這些舉措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即引導考生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將藝術創造力、藝術領悟力和藝術表現力作為核心,不唯證書,也不為證書。

其它高校也是如此。這是因為,相比中小學,高校的藝術教育屬於高端教育,一定程度上也是終端教育。學生大學畢業後就要走向社會,能否在充滿競爭的社會廣闊舞台上施展才華,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靠的不是各類證書,只能是真才實學、德藝雙馨。

“取消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的提案,之所以引起廣泛共鳴,原因就在於這類等級考試在各方功利心和利益的驅動下,逐漸走偏、走歪,違背乃至失去了國家當初設置藝術類等級考試的初衷。

面對問題,我們不可因噎廢食,更不能放任自流。讓藝術類等級考試迴歸設置初衷,嚴格規範藝術考級證書使用,使之真正能夠激發青少年對藝術的興趣,激勵有藝術發展潛質的青少年熱愛藝術、投身藝術,這才是正確的態度,也是正確的做法。

插畫:琚理 供圖:視覺中國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