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是西晉滅亡後,在北方和四川盆地出現的一系列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六國”。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分裂時期,其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糾纏一起,使得北方遭遇了繼東漢末年以來最大的災難。十六國雖然混亂,但是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經過了十六國和後來的南北朝,進入北方的少數民族基本融入了漢族。
第一幅圖地圖是西晉統一之後的地圖。西晉的版圖是對曹魏、孫吳、蜀漢三國的統一,和東漢的版圖差不多。但是西晉並未完全控制西域,只是控制了西域的東部地區,設置了西域長史府,這是需要注意的。從東漢到西晉時期,周邊的羌族、氐族、羯族、匈奴、烏桓、鮮卑等民族不斷內遷,開始改變北方的民族分佈格局。
西晉後期,統治十分昏庸,又爆發了“八王之亂”,可以説西晉後期就是中國古代最黑暗的時代。“八王之亂”破壞了北方生產力,導致北方流民四起。於是,北方的各民族爆發了起義,如關中流民在氐族李氏的帶領下進入了巴蜀,建立了成漢(304——349);匈奴劉淵在山西一帶起兵,建立了前趙(304年~329年);另外還有張氏割據河西走廊,後來建立了前涼(318年~376年);山東半島的王彌、曹嶷割據;羯族石勒割據河北,後來建立後趙(319年~351年)。在長城一線,鮮卑族乘機南下,東部的慕容鮮卑、段氏鮮卑進入遼東和遼西,西部的拓跋鮮卑進入河內,建立了代國(315年~376年)。316年,匈奴劉聰和石勒、王彌等消滅了西晉王朝,北方正式進入十六國時期。
西晉滅亡後,北方這些割據勢力就開始陷入混戰。其中羯族石勒建立的後趙迅速崛起了,先後吞併了王彌、曹嶷之地,擊敗了段氏鮮卑,佔據了關東地區。330年,石勒滅“漢趙”,基本統一了中原,於是稱帝。石勒是十六國之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仿照魏晉制度建立體系,推行“胡漢分治”,緩和民族矛盾;建立學校,推行儒家治國。在石勒的治理下,北方經濟暫時恢復了起來。但是石虎繼位後,開始了殘暴統治,於是大量的流民再次南渡江南,或者向西投靠張氏前涼,要麼北投靠鮮卑慕容氏。
在南方,成漢在巴蜀減免税收,大興教育,使得巴蜀得以安寧,史稱“簡刑約法,寬和政役。……事少役稀,百姓富貴,閭門不閉,無相侵盜。”於是成漢也開始興盛起來,就連南中地區也投靠成漢,至此成漢統一了西南地區。
西晉滅亡後,大量的漢族南遷,在江南建立了東晉王朝。
石虎的殘暴統治引起了境內的大起義,後趙很快陷入了戰亂。349年,石虎去世,王室內亂。乞活軍領袖李農支持石虎的養孫冉閔(石閔)繼位,冉閔繼位後下達“殺胡令”,殺了20萬的羯族,得到了漢族士族的支持。351年,冉閔改國號為魏,史稱冉魏。冉魏又推行“遷胡令”,導致北方再次大亂。
就在這時候,東北的慕容鮮卑強大起來,開始進入中原。352年,慕容儁滅冉魏,稱帝,正式建立了燕國,史稱“前燕”。慕容氏的統治總體比較穩定,他們勸課農桑,鼓勵生產,推行儒教,使得境內經濟有所恢復。到前燕末年,境內的户籍人口有了990多萬。
冉魏下達“遷胡令”,於是氐族在苻洪的帶領下回到關中,後來建立了後秦。在遷徙過程中,大量的少數民族和漢族流民歸附了苻氏。
這時候,東晉的統治穩定下來,其大將桓温在347年進兵巴蜀,消滅了成漢政權,統一了南方。接着,桓温北伐,攻佔了大片黃河之南的土地,並一度進入了關中。但是最終被前秦擊敗。
前秦的苻堅繼位後,任用重用王猛等名臣,勵精圖治,開鑿涇水渠,減免賦税,大興儒學,開創了十六國唯一治世。此後,符堅對外用兵,在370年滅前燕;373年又取得了漢中、巴蜀;376年滅前涼張氏;382年,命令將軍呂光駐紮西域,於是整個北方就統一了。可惜的是,苻堅匆匆發動了對東晉的淝水之戰,導致北方再次陷入分裂。
前秦帝國瓦解後,北方的各大民族紛紛復國,慕容氏建立了後燕(384年~407年)和西燕(384年~394年),394年,慕容垂滅西燕,基本佔據了河東。前秦大將軍呂光乘機割據涼州,建立了後涼(386~403);羌族姚氏奪取了前秦政權,割據關中,史稱“後秦”(384年~417年)。而鮮卑族的乞伏氏割據隴西,建立了西秦(385年—431年)。鮮卑拓跋珪也重建代國,並在386年改名魏國,史稱北魏。後來北魏不斷強大。東晉在前秦滅亡後,乘機北伐,佔據了大片黃河之南的土地。
十六國後期,北魏逐漸強大,兼併了後燕的大部分地區,將燕國分為了南北兩部分,於是形成了北燕和南燕。後秦也強盛一時。匈奴和鮮卑族融合產生的鐵弗匈奴建立了大夏,史稱“胡夏”(407年—431年)。413年,胡夏消滅了西秦。在河西走廊,新出現了南涼(鮮卑拓跋氏,411年被西秦滅亡)、北涼(匈奴)、西涼(李氏)等政權,他們消滅了後涼政權。
十六國末年,北魏先後吞併了北燕、西涼、大夏等國,逐漸統一了北方。而南燕、後秦也被劉裕消滅,從此十六國就基本消失了。劉裕的勢力增長後,又取代了東晉王朝,建立了宋朝,於是中國的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