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經常擔憂,説自己的孩子總是愛推卸着責任怎麼辦?
上學也總是丟三落四,忘記帶各種東西,做作業也總是拖拖拉拉……
其實,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反映出了孩子責任感的缺失。
很多家長困惑説,幾歲的孩子就要為自己負責,他們真得能做到嗎?
其實,如果家長們瞭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就可以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
一般來説,兒童對於自我的認知先於對人我關係的認知,所以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主要側重於培養孩子的自我責任感,也就是要求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比如玩完玩具後自己整理好,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
學齡後的孩子,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關心、幫助別人,具有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等。
此外,孩子是善於模仿的,他們會從自己信賴和親近的人身上不斷獲取養分。
因此,有責任感的孩子,還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比如,在家裏自己的東西要擺放的井然有序,答應的事情説到做到、誠實守信等等,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就會成長為自己希望的樣子。
很多孩子愛撒謊、推卸責任,歸根結底還是害怕遭受懲罰。
如果家長們遇事只會指責和懲罰孩子,那麼孩子變得愛撒謊或者推卸責任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需要把關注點從懲罰孩子轉移到解決問題上面來,也就是説如果孩子不小心犯錯了,就讓他承擔犯錯的後果,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責怪他為什麼這麼不小心,甚至羞辱和體罰。
最後,孩子責任感的培養,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事中來。
家務這件小事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和想象。
演員蔡少芬曾在一則採訪中説:
“做飯是最簡單的鍛鍊,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看起來微不足道,卻能讓孩子從小學會為家盡一份心力。
它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能培養孩子對家人、家庭的責任感,體驗了做家務的辛苦,他會更加懂得愛自己的家和家人。
關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爸爸媽媽你們瞭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