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自明清以來,江南地區保持了長達200餘年的和平生活,江南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富庶。但到了鹹同年間,這種繁榮富庶的生活被太平軍的闖入打破,江南十八省的百姓從此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飽嘗了戰爭兵燹之苦。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一、太平軍突然進入杭州
咸豐十年(1860年)二月初,浙江寒冷異常,悽風苦雨,冰雪雷電交加。初三日早晨,太平軍冒着嚴寒從寧國府攻入浙江境內,太平軍進軍迅速,很快就打下了廣德州。十九日,杭州大雨傾盆而下,太平軍突然出現在清波門外,太平軍蜂擁衝到城牆下挖地道攻城。
二十七日黎明,地道里火藥爆炸,城牆被轟塌一大段。清軍守衞尚在睡夢之中,太平軍就爬牆攻入了杭州城內。太平軍入城,杭州城內的官員和百姓驚慌失措,紛紛扶老攜幼逃竄。當時有人記錄下了居民慌亂逃竄的情形:“是役也,事起倉卒,故驚惶之狀倍越尋常,計死於踐踏者半,死於江濤者十之二,死於困頓者十之一,而安穩渡江者則僅十之四耳”。(清·程秉釗《記事珠》)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李秀成大敗洋槍隊
太平軍撤離杭州後,杭州城中積屍橫路,血肉淋漓,穢氣燻蒸,不可逼視。人家牆扉洞然,無一完善者。太平軍撤出杭州後,大量土匪地痞和清軍旗營官兵趁亂搶劫,富户之家被兵匪劫掠一空,兵匪肆意殺人屠戮,其情狀更甚太平軍百倍。兵匪橫行,導致數百萬人破產,太平軍入浙江,對民眾造成的心理恐慌則更是空前的。
太平軍進入江南的消息就向瘟疫一樣蔓延開來,蘇州城內居民見此情況大量遷避,常熟等地人心惶惶。蘇常一帶富紳將房屋轉租給他縣逃難者,自己一家則遷避鄉村。太平軍撤出杭州之後,蘇常一帶的富户才敢返回城中繼續生活。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蘇州老城牆
二、長毛就像瘟疫一樣
三月十五日,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斬殺清將多員,太平軍自丹陽而下,直取江南。此時的太平軍,早已經不是咸豐三年(1853年)軍紀相對嚴明的太平軍了,而是“真賊實為數無多,皆由逃兵、潰勇先肆焚掠,居民死亡相枕籍。旋有失業優人、木排鈎手、放出監犯勾結各路土匪,十百成羣,紅巾遍地。”(清·謝家福,《燐血叢鈔》卷1)這些地痞流氓混入太平軍隊伍後,立刻敗壞了軍紀,太平軍士兵見人就勒索銀兩,給不出者當即就被斬殺。
由於軍紀敗壞,太平軍見人就殺,見人就劫奪財物的消息很快傳遍江南諸省。江南民眾人人恐慌,紛紛攜老扶幼舉家逃往。當時江南百姓對太平軍的畏懼,簡直如同畏懼瘟疫一般。當時江浙一帶大人嚇唬小孩子,往往都説“長毛來了”,小孩子當即被嚇得不敢再哭。魯迅先生小的時候,他的保姆長媽媽就是用這句話嚇唬他的。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江南百姓舉家逃亡是艱難的,最不捨的是先人創下的基業。若舉家逃走,家中的財物將被太平軍、清軍、土匪、流氓的劫掠,甚至連安身立命的房子也會被放火燒燬。為此,一些人選擇了讓老人、傭人留下來看守家業的做法。留守的老人或傭人必須穿着破爛,見到太平軍後就喊他們大王,然後訴説自己的貧窮和飢餓,這樣太平軍就不會殺人了。
在魯迅先生的小説《阿長與山海經》裏,魯迅就通過長媽媽的口述説了當年魯迅一家舉家逃到鄉下去躲長毛的事情。長媽媽告訴魯迅,當年長毛進城時,魯迅的爺爺帶着家人跑到了海邊鄉下的房子躲藏,只留了一個門房和煮飯的老媽子在家看門。長毛進城之後,老媽子跪在地上喊他們“大王”,並訴説自己的飢餓。於是長毛笑着遞過來一個東西告訴老媽子:“那麼,這個東西給你吃吧?”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長毛遞過來的是一顆血淋淋的人頭,而這顆人頭就是門房的腦袋。老媽子從此便嚇破了膽留下了心理陰影,一直到死也沒有走出這個陰影去。長毛不僅擄掠年輕婦女,還擄掠小孩子去做小長毛,對於像長媽媽這種長得不好看的也要被擄去,脱掉褲子在城門上排成一排。一旦敵軍來攻,見到城牆上脱了褲子的醜女,敵軍的大炮就打不進來了。
魯迅通過長媽媽的口,述説了當年長毛進城時的情形,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當年江南百姓人家為保住家業留下老人、傭人看守房子的情形。太平軍撤退之後,不少人家的房子還是被燒、家中財物也被劫掠去了不少,而且這些東西即使就在某家某户,被劫的人家也不敢去要。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三、逃難去哪裏才是最好的選擇?
為避長毛之禍,江南富户百姓紛紛選擇舉家逃亡,只將老人和傭人留守家中,看守房屋和財產。留下的老人和傭人,有被長毛殺害的,也有活下來的。而逃出門外的人,又該去哪裏才是安全的呢?
在常熟,富户們選擇渡江,移居通州、海門、崇明、白沙等地。無錫等地的富户也選擇渡江避難,無錫、常熟等地的人選擇渡江,導致船隻供求緊張,一艘大船甚至要價升到了二三十兩銀子,就連農家的漁船也水漲船高,要價多達五六千錢。當時渡江之人,遇到狂風暴雨,舟船沉沒在江中者甚多。一些渡江的人家,由於沒有親戚接濟,即使過了江也過得異常困苦。一些人在渡江過程中遭遇風雨,患病後又得不到及時救治喪命途中者,時有耳聞。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渡江北走是一條出路,“走上洋”也是一條出路。走上洋就是去上海,當時的富户們有不少人傾向於去上海避難。在當時的情況下,走上海避難遇到的危險其實更多,在鎮江、蘇州、常州等地被太平軍攻陷之後,大量難民逃往上海。沿途中,難民們除了會遭到兵匪劫奪殺戮之外,還遭到太平軍的追擊。逃過一劫的人們抵達上海外圍之後,他們發現上海的父母官並不接納他們,將他們擋在城門之外。
初到上海的難民無法進城,只得租房在城外聚居。當時前後約有數十萬人奔赴上海避難,這些為了能夠在上海立足,將隨身攜帶的錢財紛紛拿來買地建房或者租房,上海外圍漸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口聚集區。在上海的各國列強見有利可圖,於是紛紛開始將租界地明碼標價開售,中國地產的第一次繁榮開始在上海出現。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富户渡江北走,或者東走上洋,大多數普通人家又去哪裏逃難呢?普通人家很多選擇到鄉下躲避,待太平軍風潮過去後再重新返回家中。一些人逃到深山裏躲藏,在深山之中搭建窩棚度日;一些人則購買船隻,以船為家在水上漂泊躲避太平軍和匪兵。
在魯迅的回憶文章《阿長與山海經》裏,當年魯迅一家就是躲到了長媽媽在鄉下的家,也就是閏土的家裏。閏土的家在海邊,屬於鄉下一個靠海邊的小漁村。魯迅的爺爺、父親等人就是躲到了閏土家裏,才避免了被太平軍搜捕和屠殺。由此可以看出,閏土的家在比較偏僻的鄉下,太平軍難以尋覓所在。
在當時的情況下,逃到哪裏似乎都是危險的。因為當時太平軍席捲了江南十八省,幾乎整個江南都被太平軍佔領,走到哪裏都有未知的危險。數百萬老百姓舉家逃亡,四條主要的路線上黎民哀嚎、慘不忍睹,鹹同之際江南最大的百姓遷移,上演了最慘烈的一幕。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四、逃難到鄉下後,老百姓日子過得如何?
在兵燹戰亂之下,百姓紛紛避居鄉野。江浙一帶民眾流行的諺語“小亂避城,大亂避鄉”,小亂避城可以躲避兵災,大亂賊兵往往覬覦繁華的城鎮,因此只能避居鄉野。但太平軍和兵匪很快就察覺了這種情況,於是針對性地進行“擄城先擄鄉,鄉亡城不守”於是即使逃亡到鄉下面臨的也是難以預測的危險和劫難。
咸豐十年四月,太平軍攻陷蘇州,太平軍隨即派出士兵到蘇州各鄉鎮去“打先鋒”(搶掠財物)。太平軍幾乎無物不擄,金帛、子女、牛羊、雞、豕等物皆被搜刮殆盡。在太平軍打先鋒的同時,當地的土匪、流氓和清軍也跟着劫掠村鎮,避居鄉野的百姓被太平軍、兵匪搜出着不計其數,被劫奪的財物則難以計算。一些人為保住財產不受侵犯,奮起與太平軍、匪兵抗爭,被殺者眾。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避居鄉野,除了時常會遭到太平軍、匪兵的襲擾之外,鄉下艱苦的生活條件也是逃難者不得不面臨的一大困難。缺醫少藥、缺吃少穿,沒有安全保障,時常遭到了鄉民敲詐等情況屢屢發生。初到鄉野,不少富人因無法適應鄉村的生活,患病者人數增多,不少人尋醫求藥無着,最終病死在鄉野。
另一方面,鄉野物資匱乏,大戰之下百姓流離失所,市場秩序被嚴重破壞,原本就貧困的鄉村生活供給品更加缺乏,避居鄉野的人們為了生存,必須解決食物匱乏、醫藥匱乏和其他問題,生活之困難,可以想象。
清末鹹同年間的常熟塾師龔又村帶着妻兒逃難到了鄉下,他在日記中寫下了當時生活的困苦:“借《隨園詩話》旅窗消遣,而老妻枯坐,十指常閒,稚子啼飢,三餐不給。”龔又村的記錄,真實地再現了避居鄉村後的艱難生活。在當時的環境下,這是龔又村的遭遇是千千萬萬個江南百姓家庭的遭遇。如今看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無奈,依然令人唏噓。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清末鹹同江南百姓大遷移,這是太平軍進攻江浙帶來的連鎖反應,也是百姓的無奈之舉。天下興亡,百姓皆苦。清末鹹同百姓大遷移,儼然一首黎民哀歌。在一百六十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令人驚心。
參考文獻:
莊建平,《近代史資料文庫》第 5 卷
吳大澂:《吳清卿太史日記》,
羅爾綱、王慶成:《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第 5 冊
張爾嘉: 《難中記》《庚辛泣杭錄》卷 11,《叢書集成續編》第 166 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69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百多年前,太平軍進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