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過娃的人都懂,3歲前的孩子最難帶也最累人,不過這只是體力上的,許多人會告訴你:等上幼兒園就好了。
這句話千萬別信,等孩子上了幼兒園,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各種親子活動和奇奇怪怪的家庭作業,會讓你忙到懷疑人生。
家庭作業變味,成學校“變相摸底”工具
如果你以為各種極限運動和手藝技能比拼就夠難的了,那就錯了,應付學校各種摸底式作業,才是真正頭疼的存在。
有時,學校留作業的動機,總讓家長感到尷尬又無奈,以這個“畫自家車標”的作業為例:
1、如果是想考寶寶認識哪些車,家庭作業讓“畫車”不香嗎?為什麼非要畫自家車的車標?
2、如果是想讓寶寶認車標,為什麼不是“畫一個你認識的車標”?非要加一個“沒有車的家庭”的前提?
3、孩子小,不懂車標背後的價值,老師可懂。如果畫的車標售價偏低,寶寶在學校會不會被區別對待?
看見了嗎?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家庭作業,卻是道深度內涵題:
1、以“畫自家車的車標”為標準,將學生家庭分為有車族和無車族兩類。
2、要求“畫自家車的車標”,可以讓看作業的大人,通過最簡單的方式對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有個大概瞭解。
3、以家庭作業的形式進行摸底,讓家長無法拒絕。
學校“家庭摸底”並非個例
為了摸清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眾學校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畫摸底”的含蓄型在“表格摸底”的直白型面前,簡直弱爆了。
比如某幼兒園的摸底調查,要求孩子填表“我家的車”。直接一個表格扔過來,連車輛的載人數量、燃料類型、品牌、照片,都要家長交待得一清二楚。
當然啦,也不是每位家長都會乖乖按學校的套路出牌,這位寶媽就用她的高情商交了一份“趣味”作業。
她將孩子的玩具車信息填上去,不僅完美化解了學校摸底的尷尬,還滿足作業要求,堪稱是一舉三得的教科書式做法,這應對不得不讓人稱讚“太機智”。
正確引導孩子三觀,家長能做些什麼?
1、積極配合學校,從專業角度進行認知啓蒙
幼兒園承擔着寶寶認知啓蒙與大腦開發的任務,3歲-6歲的寶寶對事物的認識有限,需要與具象物聯繫。
學校以“我家的車”為題,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寶寶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強化認知,動機並無問題。
作為家長,送寶寶早點入學,不正是希望他能在學校接受到更科學的教育嗎?
因此,家長也不用太“陰謀論”,給予學校和老師足夠的信任並積極配合,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2、將內涵題轉為趣味題
如果我們碰到了真“內涵題”也無所謂,畢竟是擁有足夠智慧的成年人,可以像上文中那位寶媽一樣,利用高情商扭轉結果。
這樣還能教會孩子“一題多解”的跳躍性思維,比如“我家的車”可以延展為“我喜歡的車”、“我坐過的車”、“我認識的車”、“我的車”等等。
可謂是好處多多,除了啓發寶寶的發散性思維外、還能提高情商和問題應變能力。
3、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無論什麼題,在寶寶眼中都是很單純的字面要求,他們的世界乾淨純粹。家長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總往裏摻雜過多成人的看法。
上文那位寶媽的做法就很好,在孩子眼中,“我家的車=我的車”,他能開能玩的就只有他的玩具車,真正的汽車反而沒那麼記憶深刻。
這樣做還能規避孩子的攀比心、降低自尊心受挫、產生自卑感的可能性。
幼兒園的作業怎麼留?
1、嚴謹認真、避免誤會
我相信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都是真正以教書育人為本的,也一直是那樣做的。
很多時候誤會源於不嚴謹,經每個人主觀意識解讀後會出現偏差,學校在佈置作業時應該更精準明確。
2、內容走心,以寶寶自主完成為最佳
雖然寶寶還小,動手能力有限,但並不代表他們不能主動完成作業,學校可以留一些簡單易做的,這樣也能建立起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