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娃的興趣班

  新華社南昌12月8日電(記者餘剛)冬天的田埂上,一羣孩子揹着口風琴,提着葫蘆絲,蹦蹦跳跳地往學校走去。這天下午,學校的興趣班要上器樂課,孩子們不忘把自己的“寶貝”帶上。

  “看清鍵盤,一小節一小節彈,不要搶拍……”四點鐘放學後,水溪小學的“興趣課”開始了,校長王明芳正在教40多個孩子吹奏口風琴。

留守娃的興趣班

  ↑王明芳和學生們走在上學路上。(陳慧婷 攝)

  水溪小學是江西省樂安縣羅陂鄉的一處鄉村教學點,有140多名學生,其中不少是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導,這些孩子放學後不是窩在家裏看電視,就是在外瘋玩,既不安全,也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

  校長王明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1996年,師範專業畢業的他為了謀求更高的收入,選擇去廣東珠海的私立學校教書,業餘時間還在當地青少年宮教授書法、器樂、傳統文化等,但是每次回鄉,他都深感城鄉在素質教育上的差距。2012年,王明芳放棄珠海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的鄉村教學點當老師,“我想在退休前,為家鄉的孩子做點事。”王明芳説。

留守娃的興趣班

  ↑王明芳在教學生演奏口風琴。(陳慧婷 攝)

  王明芳擅長書畫、繪畫,還精通笛子、巴烏、葫蘆絲等多種樂器,早在2015年,他就嘗試着給家鄉的孩子開“興趣班”。他用公益組織贊助的5000元錢購置了一批文具和樂器,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並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教孩子們器樂和傳統文化。

  “孩子都貪玩,與其讓他們在外面瘋玩,不如讓他們學音樂、學畫畫,不但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王明芳説。

留守娃的興趣班

  ↑王明芳手把手教學生彈奏口風琴。(陳慧婷 攝)

  11歲的彭敏順在沒上興趣班前,讓當媽的陳永桂操碎了心,“爬樹、玩水、打架,什麼調皮的事都幹,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了。”為了孩子的成長,2014年,陳永桂不再外出務工,在羅陂鄉街上的一個小製衣作坊找了份工作。晚上6點下班後,她經常發現兒子自覺地在家練口風琴、寫作業,“比以前懂事多了,變化確實很大。”陳永桂説。

留守娃的興趣班

  ↑王明芳帶領興趣班的同學在水溪村祠堂進行彙報演出。新華社記者 餘剛 攝

  五年來,王明芳“輾轉”換了4個教學點,每到一個教學點,他就把興趣班開到那裏。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已有7所鄉村小學開設了第二課堂,200多名留守兒童能享受到豐富的興趣課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8 字。

轉載請註明: 留守娃的興趣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