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二野的劉鄧,三野的陳粟,四野的林羅劉,都是最廣為人知的“黃金搭檔”。其中陳毅和粟裕“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關係,更是軍中的一大美談。但也正是因為陳粟的名頭太過響亮,使得很多人忽視了陳毅、粟裕的搭檔時間其實並不算太長,在3年解放戰爭中,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1個半月。所以如果比較粟裕從紅軍到第三野戰軍時期合作過的4位搭檔,不難發現,陳毅是其中最合適的一位,但單論和粟裕的配合默契程度,卻另有其人。
1935年1月,孤軍北上的紅10軍團在懷玉山陷入重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參謀長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劉英帶着800人的先頭部隊突圍成功,在南方堅持遊擊作戰。2月,粟裕所部改組為挺進師,劉英擔任政委。挺進師在粟裕和劉英的領導下,部隊由538人發展到了近1000人,並連續挫敗國軍數萬兵力的圍剿。10月,挺進師在福建與葉飛閩東獨立師會師,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擁有了穩定的根據地。
但是粟裕和劉英雖然是經歷過患難的生死搭檔,但兩人之後的合作卻並不順利。劉英為人比較武斷,在軍事路線上和粟裕、葉飛素有分歧,甚至對葉飛產生了誤解,逼着粟裕擺了一出“鴻門宴”。雖然粟裕故意使了破綻,放走了葉飛,但自己卻因此被劉英關了禁閉,被迫做了“申明”,兩人也再難交心。後來新四軍成立,劉英繼續留在浙江組織工作,因為叛徒出賣不幸犧牲。粟裕千方百計找到了劉英的遺孀和遺孤,主動承擔撫養之責。對於和劉英的往事,粟裕只是感慨“那時我們都太年輕。”
陳毅和粟裕的經歷非常相似,兩人都出身南昌起義,上過井岡山,之後又都留在南方領導遊擊作戰。抗戰時期,陳毅和粟裕分別擔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正副指揮,這也是兩人第一次合作。皖南事變後,陳毅擔任新四軍軍長,粟裕為1師師長,帶領新四軍在抗日戰場上戰績卓著。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兼政委,粟裕為二把手。對於粟裕的指揮能力,陳毅也是非常欣賞,曾給軍委發報説“在軍事上多由粟下決心。”主席也回電“在陳毅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負責,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威望高的陳毅協調全軍,會打仗的粟裕主抓戰役,分工合作,卻又相輔相成,這種特殊的指揮模式,也讓華野在解放戰場上寫了無數傳奇。沒有陳毅,粟裕不會成長得如此之快,兩人既是搭檔和戰友,也是最知根知底的伯樂和千里馬。
陳毅和粟裕的搭檔方式,講究各用所長,各司其職。而在軍事思路上和粟裕配合最為默契的,卻必須要提到張震的名字。張震是長征中磨礪出來的一員驍將,在新四軍時期也是戰功赫赫,但真正讓張震大放異彩的,正是粟裕。1948年,粟裕將當時的華野2縱副司令張震直接調入華野總部擔任副參謀長。在參謀長陳士榘長期領兵在外的情況下,張震代為行使參謀長之權。
在華野,張震絕對是被低估的“智囊”。解放戰爭陳毅調任中野後,張震實際承擔了華野指揮二把手責任,輔助粟裕策劃各大戰役。在淮海戰役時期,華野接發的軍委電報署名一般為“粟陳張”,或“粟張”,即粟裕、陳士榘、張震,足見其地位的重要性。1955年,張震授中將銜,1988年加授上將,被評價為“多謀善斷,善於組織實施大兵團作戰。”粟裕曾為張震辨冤,力保他。而對於老首長粟裕,張震也是一直將其視為引路人和知己,晚年為了幫助粟裕澄清一些歷史誤會,更是四處奔波,出了大力。
“我與粟裕同志相識幾十年了,每次相見都十分親切,親如手足。”對於和粟裕的關係,以及其高超的軍事才能,肖勁光從不掩飾自己的稱讚。兩人第一次見面在1931年,當時粟裕和肖勁光都在紅軍軍校工作,都是20出頭青年的戰士。後來在紅11軍,粟裕任參謀長,肖勁光是政委,歷經大戰,戰鬥友誼深厚。
渡江戰役後,粟裕籌備攻台,肖勁光調任海軍司令,首要任務就是訓練出一支能夠滿足攻台任務的海軍。在制定攻台戰略上,粟裕和肖勁光也是配合得十分默契。朝鮮戰爭爆發後,粟裕調任東北邊防軍司令,肖勁光為副司令。當時肖勁光籌建海軍身負重任,卻依舊被調往東北準備抗美援朝。一是因為他和粟裕是老搭檔,有默契。二是因為肖勁光四野出身,能夠幫着粟裕在以四野為主的邊防軍中“鎮場子”。不過因為特殊原因,粟裕和肖勁光最終沒有能夠搭檔參與攻台和抗美援朝兩大戰役,也成為兩人心中最大的遺憾。
和劉英,是在南方遊擊作戰的最困難時期,兩人共患難,卻也有過隔閡;和陳毅,從抗日戰場到解放戰場,陳粟大軍所向披靡;和張震,淮海戰役前後最默契的軍事搭檔;和肖勁光,最堅定的友誼,和最遺憾的“未能成行”。粟裕的4位搭檔,其實也是他戎馬半生,4個不同歷史時期的見證。一位偉大將軍,一位偉大的元勳,並不是靠着一己之力來達成如此偉大的軍事成就,在他的身邊,還有很多同樣傑出的搭檔和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