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明明可以殺了劉邦,滅了漢朝,最後卻網開一面,原因有三點

漢初的白登之戰,冒頓雖然將劉邦圍困了整整七天,並且劉邦當時手中的兵力只有五萬,但冒頓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徹底吃掉劉邦的五萬人馬,更別説滅掉漢朝了。

如果劉邦真的那麼弱的話,五萬人馬在四十萬大軍的圍困之下不可能還能堅守七天,況且周勃的援軍已經在路上,如果冒頓非要在白登和劉邦拼個你死我活,那麼勢必兩敗俱傷,隨後如何應對周勃的三十萬大軍?

冒頓明明可以殺了劉邦,滅了漢朝,最後卻網開一面,原因有三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冒頓最終向劉邦網開一面,最後握手言和了。

一、劉邦大意冒進,中計被困

漢朝初年,國家百廢待興,北方的冒頓趁機南下,圍攻馬邑。劉邦御駕親征,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北上援救。

但是令劉邦沒想到的是,駐守馬邑的韓王信竟然投降了冒頓,然後與冒頓聯合南下攻取了太原。於是劉邦在倉促間重新改變作戰部署,迎擊冒頓聯軍,收復失地。

由於當時漢朝剛剛建立,漢軍兵士幾乎都是久經沙場、身經百戰,戰鬥力非常強悍,連續幾次擊敗了冒頓聯軍。

劉邦意氣風發,不等後續部隊到達,便親自率領五萬輕騎精兵乘勝追擊。結果中了冒頓的誘敵深入之計,被冒頓四十萬主力部隊圍困在白登山。

冒頓明明可以殺了劉邦,滅了漢朝,最後卻網開一面,原因有三點

縱觀劉邦的一生,有多次被圍和突圍的經歷,因此,漢軍在白登山被冒頓圍困之後,雖然天氣寒冷、糧草缺乏,但漢軍士氣依然高漲、軍容嚴整,大家力拒冒頓的轉攻,靜等援軍的到達。

二、冒頓與韓王信合作風險太高,沒有十足把握戰勝劉邦

韓王信投降冒頓之後,冒頓大喜過望,以為與韓王信兵合一處,正是殲滅劉邦的大好時機。但是接下來與劉邦軍的幾場戰鬥卻令冒頓大失所望,韓王信與冒頓的聯軍竟然連戰連敗。

情急之下,冒頓只好利用老弱兵馬疑惑劉邦,然後率領主力向北逃去。連戰連勝的劉邦正在興頭上,沒有識破冒頓的誘敵深入之計,不等步兵主力到達,便丟下輜重率五萬多精兵向北追趕,結果在白登山遭遇冒頓主力,不得已只好退守白登山,等待增援。

本來戰場之上,爾虞我詐的事情就時有發生。冒頓自從與韓王信兵合一處之後,竟然接連打了敗仗,而且,韓王信約定派來合圍劉邦的將領王黃和趙利期卻一直沒來。

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史記·匈奴列傳》

這讓冒頓心裏犯起了嘀咕,開始懷疑韓王信是不是表面上假裝投降自己,實際上卻是與劉邦一起來合謀自己。不然被圍困了幾天之後的漢軍為什麼一點都不慌亂,反而軍容嚴整、士氣高昂?

再想到漢軍即將到達的援軍主力,冒頓覺得暫時還沒有把握殲滅劉邦。

冒頓明明可以殺了劉邦,滅了漢朝,最後卻網開一面,原因有三點

三、最終結果是:雙方借坡下驢,握手言和

正因為漢軍實力強悍、後續援軍已經在路上、摸不清韓王信到底是不是真降,冒頓不敢硬撐,不敢拿四十萬主力大軍冒險。

於是在閼氏(冒頓王后)的勸説下,借坡下驢,賣個人情給美人,將包圍圈敞開一個缺口,放走了劉邦。

經過這一戰,冒頓也領略到了漢軍的厲害,知道了相互的實力,明白目前根本不可能滅掉漢軍,因此隨後便與劉邦握手言和,短期內互不相擾。

所以,總的來説,冒頓放走劉邦的原因有三:一是被圍困的漢軍依然強悍,強攻只會兩敗俱傷;二是漢軍後有援軍,冒頓不敢冒險硬拼;三是冒頓指望不上韓王信,擔心自己中計成為獵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2 字。

轉載請註明: 冒頓明明可以殺了劉邦,滅了漢朝,最後卻網開一面,原因有三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