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王維説:“衞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直言道,你衞青能打勝仗一是靠了皇帝,二是靠了運氣。李廣比你強得多,沒有立下功勳只是時運不濟而已!王大詩人這麼説當然有失偏頗的,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李廣的推崇。
王勃也曾經感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王昌齡的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更是將李廣推上了神壇,以後凡是國家戰事不利,文人墨客們就會想起李廣。
為什麼李廣會這麼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李廣剽悍勇武,個人軍事素養極高,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三個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塑造了李廣剽悍勇武的形象:
1、百騎退千敵:
漢景帝的時候,匈奴人大舉入侵,李廣率一百名騎兵擊殺對方探馬後遭遇了一千多個匈奴騎兵。李廣喝止了想要逃跑的部下,反而讓大家把馬鞍卸下來,匈奴人驚疑不定。
這時,一個白馬將軍帶着十幾個騎兵上前來觀察,結果李廣衝上去一箭射殺了白馬將軍。隨後依舊回到自己陣地上,讓大家解下馬鞍。匈奴人懷疑有伏兵,到了晚上主動撤退了。
2、被俘虜後單槍匹馬殺了出來
元光六年,驍騎將軍李廣率軍1萬從雁門出兵討伐匈奴,結果遭遇匈奴主力,兵敗被俘。之後他搶了一個匈奴騎兵的戰馬和弓箭,在數百匈奴精騎的追擊下回身射殺了許多匈奴兵,最後成功逃脱。李廣騎射技術之精湛,從這裏就能看出。
3、草叢射石虎
盧綸有詩云:“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盧綸的這首詩歌説的就是李廣晚上射虎,白天發現羽箭深深地沒入頑石之中的故事。凸顯了飛將軍李廣的射術高超,鐵血將軍的形象躍然紙上。
可以説李廣的形象非常符合傳統文人眼中武將的形象。他百騎退千敵、單槍匹馬殺出重圍和草叢射石虎的故事廣為流傳,使得其剽悍勇武,精於騎射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文人們的喜愛。
二、李廣的悲劇人生,讓懷才不遇的文人感同身受。
第一個大肆為李廣鳴不平的文人就是太史公司馬遷,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受了宮刑,後來才寫的史記,而李陵就是李廣的孫子。所以司馬遷在塑造李廣的形象的時候用華麗流暢的文筆將英雄將軍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對於衞青、霍去病這些外戚就多有不屑之語。
這也為後世的文人奠定了感情基調,凡是讚美李廣的時候就要把衞青霍去病拉出來踩一踩。説衞青霍去病是裝備精良的正規軍,李廣率的不過是雜牌軍,好的資源和機會都給了衞霍,李廣只能乾乾苦力,打打策應。宋朝亡國後隱居的名士黃震就曾説:“凡看衞霍傳,須合李廣看。”他覺得如果不是李廣在後面賣苦力,衞青、霍去病憑什麼痛擊匈奴,只是仰仗了皇家的資源罷了!
李廣後代的遭遇也博得了文人們的同情,他一家三代都為漢朝戍守邊關。李廣本人自盡了,他的兒子李敢在甘泉宮被霍去病射殺。他的孫子李陵率兵五千被匈奴八萬圍困,激戰八天,斬殺匈奴萬餘騎,彈盡糧絕後無奈下令投降,漢武帝將其全家滅族。司馬遷就是在這個時候為其辯護,被處以宮刑的。
其實李廣是個個性十分鮮明的人,優點和缺點一樣的明顯。優點毋庸置疑,騎射高超,帶兵經驗豐富,對士卒很好。但是其人的缺點也是比較致命的:
第一個就是非常衝動,比如在“百騎退千敵”的故事中,他為了追殺三個射鵰者,率100起兵孤軍深入,身為主帥,置全軍安危而不顧,有點個人英雄主義的意思。雖然最後解下馬鞍,用疑兵之計嚇退了匈奴人,但是也有幾分僥倖。
第二個就是治軍比較散漫,李廣對士兵的軍紀要求很低,幾乎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有幾分江湖兄弟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士兵們都喜歡跟着他,打仗也會拼命,但是軍隊整體的戰鬥力卻會受到影響。
史料説:“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
所以李廣參加的四次對匈奴的大戰中,要麼就是全軍覆沒,要麼就是無功而返。
第一次是元光六年,李廣、衞青、公孫敖和公孫賀四人分別率軍1萬出塞,結果李廣這一路全軍覆沒,兵敗被俘,就是這一次上演了孤身突圍的故事。
第二次是元朔六年,跟着大將軍衞青出塞,無功而返。
第三次是元狩二年,李廣率4千精騎出塞,被匈奴4萬騎兵包圍,結果斬殺匈奴三千,己方全軍覆沒,李廣又憑藉個人勇武殺出重圍。
第四次是元狩四年,參加漠北之戰,衞青命令李廣和趙食兩軍匯合,對匈奴的右翼進行包抄,結果兩人率軍在沙漠中迷路,李廣事後憤而自殺。
所以按照漢朝的制度,李廣的功勳是不夠封侯的。領導都是隻看結果不看過程和才華的,也不能怪人家漢武帝了。只是李廣和其後人的遭遇引起了懷才不遇的文人墨客的憐憫和共鳴,而同時代的衞青、霍去病不但太過耀眼,還有着令人詬病的外戚身份,所以才有了後世文人讚美李廣而貶低衞霍的現象。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