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全班的剩菜剩飯是4.95公斤,比起其他班,高了很多,本週食堂首次盛菜減了量,大家不夠再添,吃飯都儘量光盤,今天只有1.8公斤了。”看到了學校德育副校長沈斌,302班的生活委員小李同學興沖沖地跑來彙報成績。
其實,早在3年前,北侖區泰河學校就發現了學生午餐浪費嚴重的問題——泔漬桶中每天都是同學們剩下的大量飯菜,有時候,準備好的泔水桶甚至裝不下,廚餘垃圾常常滿出桶外,灑落在外。針對學校實際情況,啓動了對每個班級的剩菜剩飯稱重的行動,給予珍惜糧食的班級獎勵,對做得不好的班級教育。
(校園內的光盤風雲榜。)
(看,我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
當然,在推進光盤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問題在逐漸顯現。某日值周老師在隨機檢查同學們的剩菜情況,驚奇地發現其中一個班的泔漬桶竟然是空的。原來他們班有好幾個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竟然吃了兩三碗飯,喝了好幾碗湯。
光盤行動的初衷是厲行節約,而非引導學生吃不下硬吃,為了成績和排名“吃壞了肚子”。發現問題後,學校立即着手優化“光盤行動”實施辦法。學校食堂根據每日的剩菜量,科學評估學生飯量,以此為根據控制學生中餐分量。
學校在食堂增設了自主添菜區。不夠吃的同學,可以自主加菜加飯。
做得最好的十個班會登記在"光盤我最棒"小黑板上。一位負責帶領值日生對剩菜剩飯稱重的食堂阿姨錢宏芳説,“活動剛開始,基本上各班的數據都在5公斤左右,現在,這個數字都保持在2公斤以內,有幾個班是‘0’,實現全員光盤。”
在北侖,實施廚餘垃圾稱重的學校遠遠不止一所。
(10幾個男生一起曬出光盤,比比誰吃得最乾淨。)
有學校推出“廚餘垃圾稱重製度”,每日都會對各班、各人午餐吃剩的食物稱重登記。這項制度將班集體、個人的廚餘垃圾量與班級評優評先、個人評優評先掛鈎。根據數據顯示,在實行稱重製度一段時間後,各班的廚餘垃圾重量都有所減少。例如,在實施稱重製度後,學校709班第一週的廚餘垃圾重量是7.0斤,第二週減少到了3斤;804班在第一週的廚餘垃圾重量是5.28斤,一段時間後減少到了1.6斤;905班在第一週的廚餘垃圾是6.5斤,一段時間後減少到了2.3斤。
同時,學校後勤部門還利用“廚餘垃圾稱重製度” 對每日的剩菜剩飯量化分析、精準研判,作為食堂改進依據。通過廚餘垃圾數據的變化,發現學生偏愛吃雞排、紅燒雞腿等葷菜,喜歡吃蛋炒飯,對蔬菜的浪費則較多。對此,食堂廚師增加了紅燒鴨肉、虎皮鵪鶉蛋、紅燒翅根等學生喜愛的菜品。食堂每週五都會提供蛋炒飯。廚師根據每週反饋科學制定食譜、做好餐食搭配,遵循葷素搭配、食物多樣的原則,保證一週五天菜單不重樣。
七年級一位女生説:“實行這個制度後,我會按照自己的食量打飯和湯,儘量吃完所有食物。”八年級一位男生説:“我以前有點挑食,不喜歡吃的東西會倒掉,現在我會嘗試那些菜,做到光盤。”
除了“稱”,更多的好辦法在源源不斷地被挖掘。新學期開始,學校推出了“光盤贏券”活動。除了原有的免費課間餐,學校每天還會購入一批牛奶,學生用餐“光盤”後即可領取一張牛奶券,可以在當天固定時段兑換牛奶。
稿件來源: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