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史料記載:真沒殺錯,呂伯奢一家死得不冤

隨着時光的變遷,歷史上的很多故事都失去了原本的真相,相比於過去來説,在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瞭解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都是通過影視劇或者是小説作品,但這些形式歸其根本並非真正的歷史,而是一種藝術加工形式。更何況在千百年的傳承當中,歷史事件往往會被有心人故意扭曲歪解。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在那個紛紛擾擾的亂世當中,出現了一位又一位英雄豪傑,其中最讓人傾佩的人物,莫過於曹操了。曹操是一個複雜的人,在漫長的歷史當中,人們對於曹操的看法兩極分化,讚揚他的人説他為國討賊立功,貶低他的人説他篡漢國賊,究竟哪個是他呢?

英姿勃發,掃滅河北羣雄的是他;心力交瘁,顧此失彼的也是他。感慨“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是他;但動輒“泗水為之不流”的也是他。在《三國演義》中曾寫到曹操因為馬蹄踐踏了路旁的麥田,便“割發代首”,那他在殺害呂伯奢一家之後,為何沒有什麼表示呢?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曾有這樣一段,當時曹操一行人計劃刺殺董卓失敗之後,遭到了通緝追殺,曹操帶領手下人開始了逃亡。逃亡的路途之中,他們感覺十分疲累,便準備向路邊的一户人家討口水喝,這户人家就是呂伯奢家。

呂伯奢看到來人之後,熱情的將他們邀請進了家中,還挽留這一行人在他家中留宿。曹操一行人同意之後,呂伯奢忽然説要去內屋看看有沒有酒,過了一會兒他説家裏沒有酒了,要親自出去買酒,他臨走之前還特地交代家裏人殺豬款待曹操一行人。

聽到“殺豬”這兩個字,曹操頓時起了疑心,或許是因為是在逃途中,他對於這“殺”、“死”這類字眼十分敏感。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古代豬可以説是普通百姓家中最值錢的東西了,不會有人隨隨便便就把家中的豬給殺了來接待客人,曹操對此十分懷疑,便帶領手下人把這家人給殺了。

這樣來看的話,曹操極有可能是誤殺,呂家人對他如此熱情,不一定是為了圖謀他什麼,很可能就是呂伯奢一家本來就家風如此。很多人對於曹操的這個行為表示不滿,由此認為曹操過於敏感多疑,也過於殘暴。

《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由同名小説改編,這部小説中的大部分歷史事件中有所依據,但終究是一部小説,更何況羅貫中在寫這部小説時,已經是元末明初時期了,距離漢朝末年已經相隔甚遠,在歷史的轉變當中歷史事實難免會被扭曲。

再加上羅貫中作為一個小説作家,他在寫作這部書時,必然會會對其中的一些人物進行藝術加工,因此書中的記載並不可信,不過其實在歷史上曹操也的確殺死了呂伯奢一家,但卻情有可原。

關於曹操與呂伯奢一家的故事,在其他的作品中其實也有記載,《三國志》中對於曹操殺害呂家人的原因寫到“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

結合前文就是説,曹操在逃跑途中帶着眾人想要錢去投奔呂伯奢,但是他因為外出辦事並不在家,他的五個兒子接待了曹操,忽然曹操一行人聽到外面有磨刀的聲音,原來他們準備打劫曹操,所以曹操才帶領手下進行了反擊。

按照這種説法,曹呂二人並非萍水相逢,而是早有交情,曹操殺死的也並非呂家全部,而是除了呂公以外的呂家人。

《三國志》中的這段記載引自《魏書》,從這個名字,不難知道這本書記載的是曹魏皇室的歷史,作為由曹魏皇室主張修撰的一本正史。

很多人認為,這部書中難免會對曹操的一些不好行為有所粉飾。不得不承認,的確是有這種可能,但其中記載的內容對我們瞭解曹操還是有借鑑意義的。

《魏書》當中之所以記載這件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體現曹操的英勇、敏鋭。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就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呂氏一家被冤殺,《魏書》大可不必將這件事情收錄進來。

在《魏晉世語》中也有記載這件事情,當中記載的內容與《三國演義》中所記載的就十分相似了。這是因為這本書是在晉朝建立以後所寫成,當時司馬家已經成功篡奪了皇位,掌握了權勢。“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時的官員在進行歷史修撰時,必然會通過貶低前朝來歌頌當代,從這方面來看這本書對於曹魏時期故事的記載存在偏見。因此關於呂伯奢一家的記載也很有可能進行過加工。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在歷史的演進中有很多事實被扭曲,有很多人物被“臉譜化”。在很多人看,來壞人只能是壞人,而好人便一直是好人。

但其實,歷史是變化着的,人性是複雜的,這不是一件事,一句話就能全面地呈現出來。“曹操”能夠穿越千百年的歷史,被現代人研究討論,足以説明在他身上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的。許紹曾評價曹操説“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短短十個字刻畫出了曹操的一生。曹操的用兵之道,用人之道值得當代人學習借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0 字。

轉載請註明: 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史料記載:真沒殺錯,呂伯奢一家死得不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