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本戰敗後,蘇聯俘虜大量日本女兵,處置方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觀古今看世界
引子
我國古代朝代更替較為頻繁,所引發的戰爭更是數不勝數,當然其中也有不少人選擇了投降,那麼針對這些投降的敵軍一般會得到怎樣的處置呢?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有着很明顯的區別,什麼人道主義啊,優待俘虜啊其實都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大部分的戰俘都會被處死,坑埋就是其中一種方法,《秦漢史》當中記載:戰國時期,秦國大勝戰國,事後戰國士兵紛紛投降,而這些投降的士兵到最後也沒能倖免於難,全部被白起坑埋,人數多達四十萬。
雖然白起的做法確實有些冷血,但在我國的歷史當中這種行為也是極為常見的,《資治通鑑》當中記載:官渡之戰中,曹操就坑殺了袁紹七萬降兵,在唐朝時期這樣的行為更是數不勝數,畢竟對敵軍過於心軟,也是對自己國家的不利,所以對於降兵他們也不會過於憐憫。
在二戰期間,不少戰俘的下場也是同樣的悲慘,特別是對於那些戰敗國而言,他們當中很多人千里迢迢前往別國參戰,到最後卻連死後回到自己國家的權利都沒有,也是讓人唏噓不已。日本戰敗後,蘇聯俘虜大量日本女兵,處置方法至今讓日本後怕,那時的蘇聯到底採取了怎樣的手段呢?
其實在隋唐時期,我國於古時候的日本還是秉持着和平來往的原則的,兩國之間文化的交流也相對的比較頻繁,日本經常會派使者來到中原的土地上心情學習參考,就像是一些文字或者是習俗,都是從我國傳入到日本當中去的。但隨着維新變法在日本國內的展開,日本的軍國主義高度膨脹,開始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很多亞洲國家都無一倖免,其中受到迫害最深的當屬中國了,清朝末期常年戰亂的爆發,讓國內的每一個人都渴望着和平的到來。
一切都源於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內的經濟文化水平高速發展,在很快他們就意識到國土面積正在限制着他們未來的發展趨勢,畢竟日本只是一個小島國,版圖狹小資源也相對來説比較匱乏。如此一來,他們就希望通過侵佔別人國領土,來擴大自己領土的版圖,於是他們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而且將目光瞄準了我國的東北地區,開始了大舉的侵略。
當時日本國內在高速發展的情景下,其實是暗藏着一些矛盾的,而日本也希望通過戰爭的方式堅持我們矛盾徹底化解,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土地和資源,讓自己逐漸走向強大。就這樣,日本不僅僅是在中國,在亞洲的很多地區都開闢了自己的戰場,大家都知道日本本身作為一個小國,人口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戰爭打到最後日本的兵源也出現了問題,在戰爭的後期更是出現了沒人能打仗的現象,這其實也是導致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日本國內開始鼓動人民羣眾參軍,同時宣揚戰爭的好處,在此情況下,還培訓了一些女兵和娃娃兵。
為了穩定戰爭的局勢,日本開始降低徵兵的標準,只要是能拿的起武器的都要上戰場,這樣的做法其實在短期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兵源問題上確實得到了解決,但整體作戰能力卻急劇下降,有很多人連培訓都沒有,甚至連怎麼使用武器都不知道就上了戰場。隨着德國的投降,日本也失去了最重要的戰友,再加上戰爭後期人員上的消耗,這都成為了壓垮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
攻陷柏林後蘇聯又將討伐的目標對準了日本,很快就將疲於應戰的日本那拿下了,不僅如此,還俘獲了日軍60多萬士兵,而日本的入侵之旅也走到了盡頭。而這些被俘的士兵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不遠千里迢迢來到戰場上,到頭來卻是這樣的命運。而蘇聯士兵對於這些俘虜也並沒有絲毫的善待,將他們全都流放到了西伯利亞地區。這裏不僅寒冷,而且人跡罕至。俘虜們每天還要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吃不飽穿不暖,這也導致很多人都死在了這片土地上。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
而其中最慘的就要數這些女兵了,她們的身體素質本來就沒有男兵好,再加上很多人都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是被迫入伍的,在這其中還不乏一些未成年人。但她們也要經歷着寒冷與飢餓的折磨,像一個機器一樣沒日沒夜的工作。她們中的大部分人,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餓死了,剩下的即使僥倖活了下來,也沒有了靈魂變成了行屍走肉。
結語
戰爭是殘酷的,它讓數以萬計的人流離失所,失去親人。我們應該很慶幸出生在一個如此和平的年代,同時我們也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緬懷曾經的先烈們,如果不是有他們血與肉的付出,也不會有我們的今天。
參考文獻:《秦漢史》《資治通鑑》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