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國為何不遺餘力地發動二戰?看看一戰後的平民,我們就明白了!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經典

話説,1939年9月,納粹德國依託鋼鐵洪流,憑藉閃電戰術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拉開帷幕。雖説德國佬在二戰前期所向披靡,但最終還是戰敗,輸掉了戰爭。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打的破爛不堪,整個國土被分裂近50年,可以説,戰後德國非常慘。説到這裏,許多朋友不禁疑惑,一戰德國敗得很慘,為何他們還要執拗地發動二戰?其實,如果大家看到二戰前德國的狀況,就知道為何他們會不遺餘力地發動二戰。

1919年,一戰結束,德國身為頭號戰敗國遭到協約國嚴厲的懲戒。不僅要賠償鉅額的戰爭賠款,而且還丟掉全部殖民地以及主權和部分領土。


在英法的“勒索”下,德國戰爭賠款高達113億英鎊,放在當時對於破爛不堪的德國來説,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根本無力償還,只能依靠發行無數貨幣來償債。

貨幣無度發行,使得德國通貨膨脹,民眾民不聊生,可以説德國百姓恨透了英法。德國戰敗不僅在賠款方面遭受英法壓榨,而且在軍事、內政等方面也遭受各種打壓。一戰後,德軍被強制解散,僅可保留國防軍而且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

由於英法極度害怕德國再次崛起,禁止他們擁有坦克、大型戰艦以及戰機等主戰武器,就算是步兵的步槍重機槍的數量都有限制。


人類社會就是成王敗寇,戰敗的德國沒有任何發言權,想享受公正待遇?簡直做夢,德國民眾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受到重創,怨聲載道,可以説德國人一直將這個仇恨埋於心中,做夢都“復仇”。

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德國人自然不滿,但他們卻毫無脾氣,只能逆來順受一點一點地償還戰爭賠款,德國民眾的利益嚴重受損,仇恨之心日益膨脹。

1923年,法國與比利時向德國魯爾動兵,逼迫他們還債,此役深深刺痛了德國人的內心,德國抵抗消極,讓當時的局勢變得非常複雜。英美兩國看到這樣已然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於是就開始打壓法國,對德國提供一些援助,幫他們恢復經濟以獲得更多的好處。此後,德國在美國的援助下,經濟恢復了元氣,重新奪回了歐洲第一經濟體。


德國在經濟重新崛起後,民眾生活水平其實也沒有太多的改善,德國的國際地位依然沒有擺脱戰敗國的身份,唯一不同的是現在的德國戰爭賠款比以前要償還的更多了。

長此以往,矛盾不斷激化,德國民眾對政、經、軍、外等方面的不滿逐漸升級,同時也演變為對當局的不滿,他們不僅異常痛恨英法,而且還非常痛恨德國當局,他們認為魏瑪當局就是個軟彈,任人欺負,為其買單的是老百姓。

民眾不滿情緒不斷蔓延,1929年,經濟大蕭條使得德國民眾不滿情緒徹底爆發,這是因此,鼓吹重新崛起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希特勒以及他的納粹黨在德國民眾的擁護下粉墨登場。自從希特勒上台以後,將自己的種族思想灌注到德國民眾的心裏,然後再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隨後,希特勒又開始大力提高國內產能,培養資本壟斷主義以及大財團,並大肆聚攏社會財富資源於當局手中,然後,再通過政策影響對各類大型工業、工程的投資進行合理分配,這就使得德國的勞力得到了合理的分配,民眾全都有的幹,不僅充分解決了國內就業問題,而且也使得產能得到快速地發展。

就這樣,德國採取新政,使得基礎設施與工業得到瘋狂發展,用膨脹來説也不為過。此後,德國產能過剩,已不能通過正常基礎設施與商品生產與投資來解決國內就業、經濟等增長,因此,德國將苗頭又指向了軍備發展,這樣一來,又再次刺激了軍事力量與軍事工業,同時也解決了產能過剩與富餘勞動力等棘手的問題。

德國的社會勞力、資源、金錢開始瘋狂地傾向於軍事領域,這種畸形的擴軍備戰方式,正好又刺激了德國的經濟增長,據統計,在1938年,德國在軍事方面的財政支出已佔財政收入一半。


瘋狂發展軍事使得德國軍事急劇膨脹,並迅速崛起為世界頭一號軍事強國。不過,凡事都有度,當德國軍事產能達到一個頂點後,其國內已不能憑藉刺激軍事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唯一的有效方法只有對外擴張,用武裝侵略的方式奪取更多的資源與資本市場。

進而轉移國內產能過剩等矛盾,拉動國內剛需與經濟,改善與提高民眾所需求的生活水平,這樣一來,侵略戰爭的發動是不可避免的。倘若德國有很大的地盤兒,就像北美洲的美國一樣,德國未必會輕易地發動戰爭。

總之可以説,德國不顧餘力地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是其過於好戰,而是他不得不發動大戰,如果不發動戰爭,那麼德國的工廠就必須被迫停工,德國的失業率會直線飆升,德國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甚至還可能出現暴動,那樣希特勒以及他的納粹黨就必須下台了。所以。德國發動戰爭是唯一的出路,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本文參考資料:《二戰全史》,《全球通史》,《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傳,二戰前的德國國內矛盾,一戰德國戰敗後與英法等國的關係,凡爾賽條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