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飲料生產商正將本該是1.5升容量的飲料縮減為1.35升;紙巾生產商則將10張一包的紙巾變成9張一包;而食品生產商減少食品克數則更加輕而易舉且不為人知……
偷偷減少商品數量但價格卻始終保持不變,這就是一種“變相漲價”,也無異於是間接的通貨膨脹。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意大利非盈利消費主義協會(Consumerismo Noprofit)隨即將這一情況上報至反壟斷機構。
隨後,意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代表費德里科·波利多羅(Federico Polidoro)在電視節目中證實了這一現象的存在,並將之稱為“縮水現象”,也就是“減量不減價”。波利多羅還指出,商家的這些行為會直接影響普通市民家庭的經濟情況。
“減量不減價”的不僅僅是食品類商家。據報道,就連洗漱用品、洗滌劑、家用清潔劑、衞生紙、沐浴露、洗髮露等生活用品商家,也普遍採取了這種手段。
非盈利消費主義協會主席路易吉·加布裏埃(Luigi Gabriele)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清空購物車”現象,並在提交給反壟斷局的舉報投訴文件中要求檢方確認,商家的此類做法是否違反了《消費者法》規定。
對此,意大利國家食品工業行業協會(Federalimentare)主席伊萬諾·瓦科迪奧(Ivano Vakondio)表示:商家減少食品容量是為保護消費者健康,減少肥胖率。但他同時稱,普通的日化用品,諸如衞生紙、洗髮露等商品,對肥胖率是不會產生影響的。
事實上,此類“縮水現象”已不是首次出現。在2012年至2017年間,意大利各大市場、轉售商、超級市場等已記錄了7306起此類案件,而意大利國家消費者協會(UNC)也曾提出過應定期檢查市場上的商品價格和容量。但直到目前為止,這項提案仍只是一紙空文。
本報圖文綜合歐洲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