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是壓死二戰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南下太平洋則是日本在其近代數十年的侵略行徑中做的最後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就如它在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一樣,愚蠢至極,自不量力。自從1938年那幾場中日大戰役結束之後,日軍妄想的“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便被打破,而且被拖入了持久戰中。三年有餘,日本深感國力不支,現有的資源別説支撐擴張的野心,就是自己國內都怨聲四起。如此一來,狂妄的日軍便將目光投向了資源豐富、遼闊無垠的太平洋。
為了將東南亞豐富的資源和重要的航路攥在手中,日軍妄圖將美國的勢力完全趕出太平洋。於是,日軍趁着自己氣焰正高,便於1941年偷襲珍珠港,妄想複製在華北的路數,將美國太平洋艦隊一舉消滅。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的行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三千餘官兵死傷。恰好當時航母不在港內,美軍得以保存了少量現成的反抗力量。
1942年,在太平洋戰場轉折一役——中途島戰役,美軍大獲全勝,展開反擊。同年八月,美軍發動瓜島戰役,正式展開反擊,而正是在這場戰役中誕生了一位另日軍膽寒、也備受後人敬仰的英雄——約翰·巴斯隆。巴斯隆早在1934年參軍,並在菲律賓的馬尼拉服役,之後又於1940年加入海軍陸戰隊,並在1942年隨軍前往瓜達卡納爾島,作為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第七團第一營C連機槍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中的關鍵戰役之一——瓜島戰役。在這一南太平洋的小島上,巴斯隆將走上自己的英雄之路。10月24日,巴斯隆所在的亨德森機場陣地遭遇到了日本陸軍第2師團的進攻。日軍佔據人數優勢,直接展開正面攻勢,當時巴斯隆所在的陣地僅有兩支機槍小隊共十五人。
面對百倍於己方的敵軍,巴斯隆毫不畏懼,在援軍遲遲未到的情況下,率領着戰友頂着日軍猛烈的衝鋒戰鬥了兩天兩夜,最後只剩他自己和另外兩個受傷的戰友。之後又動手修好另一挺機槍並親自操作,堅守陣線直至援軍抵達,不過彈藥也隨着戰鬥的進行而逐漸耗盡。25號深夜,日軍從後方切斷了3人的補給線,而此時援軍還未趕到戰場。於是,巴斯隆決定豁出去,一路打過敵軍出沒區域,以幫機槍手補充迫切需要的子彈。隨着最後一批子彈的用耗光,此時的巴斯隆只能用一支手槍驅逐靠近的日軍。到了這場激戰的最後,與他們對陣的日軍差不多都被擊潰了。也因此,在日軍心中,巴斯隆儼然成為了他們心中的“魔鬼”。據戰後的統計,此役巴斯隆一人就擊斃了大約1500名到2100名日本軍人,他也因此一戰成名,並獲得了國會授予的美國軍人能獲得的最高的軍事勳章——榮譽勳章。
原本獲此殊榮的巴斯隆能就此退出戰場,安然度過戰爭歲月,不過他依舊堅持再上火線。美國政府本要讓他退伍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卻執意要再上戰場,在最後一次申請中還表現得非常激動。1945年,在於妻子度過蜜月之後,巴斯隆被派往硫磺島,參加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最後一場硬仗。
因為日軍早已有決戰本土的計劃,因而他們在硫磺島上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這場戰役也成為了美軍在整個二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死傷近25000人,是美軍在二戰中唯一一次死傷人數超過敵軍的戰役。而在這陣亡的將士中便有巴斯隆。1945年2月19日,他作為一名機槍小隊長,登陸硫磺島。登陸之後,巴斯隆眼見海軍陸戰隊員們被壓制在灘頭、寸步難行,就獨自穿越日軍陣地,單槍匹馬地用手榴彈、炸彈引爆日軍防禦工事,還消滅了堡內的士兵。
接着,他一路打到硫磺島中央飛機場,冒着猛烈炮火,指引一輛困在日軍地雷區中的美軍坦克脱困。不幸的是,就在巴斯隆走到飛機場邊緣的時候,卻突然被日軍迫擊炮的碎片擊中……英雄們大都以史詩般的壯舉結束自己的一生,或許,這即是英雄們的宿命吧。巴斯隆作為英雄的一生,也是以戰死沙場的姿態落下帷幕。那一聲炮響之後,巴斯隆魂歸英靈殿,而軍方則追授他海軍十字勳章。
約翰·巴斯隆,作為一名英勇的軍人,死後葬入阿靈頓國家公墓,而其英雄的事蹟則被拍為電視劇《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一如黑夜裏耀眼的星光一樣,巴斯隆無愧與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們一同受人敬仰,被人傳頌。
一如《兄弟連》結尾的時候,温特斯上校回憶道“不,孩子,我不是英雄。但是我和英雄們並肩作戰。”正是因為這些逝去的英雄,我們如今才能享受如此和平安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