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陛下若敢娶她,我就辭職!國王王位我不要,她,我娶定了
觀古今看世界
首相:陛下若敢娶她,我就辭職!國王:王位我不要,她,我娶定了。怎麼回事呢?這國王叫愛德華·阿爾伯特·克里斯蒂安·喬治·安德魯·帕特里克·大衞,又稱愛德華8世,英國温莎王朝的第2位國王,為喬治5世和瑪麗王后的嫡長子,也是喬治6世同母兄。
而喬治6世,就是英國現任女王伊麗莎白2世的老爹。1894年6月,愛德華8世出生於英國薩里郡里士滿的帕拉底歐式白色木屋。作為維多利亞女王的長曾孫,他一出世便獲得了“愛德華王子殿下”的名銜,這也使得他此後一直是被當作王位繼承人來培養的。
1908年,14歲的愛德華8世跟着一大幫王室成員還有貴族們進入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就讀。然而,作為儲君的愛德華8世,性格似乎有些懦弱。一次,一位教官看見他在牆角哭泣,在百般追問後,愛德華8世才説出原因:“在學校經常有同學踢我。”
當教官問到同學們為什麼這樣做時,他們都答道:“以後我們就可以向別人炫耀‘ 嘿,夥計!我可是踢過國王屁股的人!’”1910年,喬治5世繼位,愛德華8世正式成為儲君。1917年,正處於一戰中的英國反德情緒高漲,併到處濫抓間諜分子,而英國王室的姓,卻是德國的姓。
為了讓英國民眾放心,喬治5世接受私人秘書的建議,放棄德國姓,改姓温莎,這就是温莎王朝的來源。1928 年,喬治5世送給愛德華8世一套獨立的住宅,畢竟兒子已經34歲了。可是,愛德華8世在搬出去後,開始變得放蕩起來,連自己尊貴的身份都不顧了。
他不是與風塵女子鬼混,就是和有婦之夫偷情,其中不少都是比他年齡大的女子。為此,愛德華8世還拒絕了很多年輕女子的求愛,包括母親安排的婚事,這為他以後的王位埋下了悲劇。此外,身為王儲的他,還經常説些不少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言論。
譬如他曾説:“澳大利亞土著是我所見過的生物中最噁心的一種,他們是人類的最低種類,就是猴子。”因作風不正加上口無遮攔,讓喬治5世和瑪麗王后對愛德華8世十分失望。為此,喬治5世曾説:“我死後的12個月內,這個孩子便會毀了自己。”
瑪麗王后也説:“我常常祈禱愛德華不要結婚,不要有小孩,這樣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喬治和伊麗莎白的王冠了。”可即便是這樣,但最終還是由愛德華8世繼承了王位,因為他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只要其本人沒有明確表示不做國王,是沒人能剝奪他的繼承權的。
1936年1月20日,喬治5世病逝,沒過多久,愛德華8世繼位。同年10月16日,喬治5世把自己的首相斯坦利·鮑德温召進宮去,説自己快要結婚了,讓他和內閣準備下。當聽到國王要結婚後,鮑德温首相非常高興,畢竟愛德華8世已經是42歲的老男人了。
可當首相聽到國王結婚的名字後,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甚至還哭了起來。為啥?因為愛德華8世要與一個名叫華里絲·辛普森的女人結婚。在當時,華里絲·辛普森各方各面都不適合做王后。至於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她是正兒八經的美國人,也是個平民。
第二,她結過2次婚:20歲時曾嫁給美國的空軍中尉,隨後離異。接着,她又嫁給了一個叫厄內斯特·辛普森的美國富商;第三,在與愛德華8世幽會時,她還和丈夫處於婚姻狀態。當愛德華8世宣佈要和她結婚的當口,她依舊還沒有和丈夫辦離婚手續。
第四,華里絲·辛普森信封天主教,而英國還有王室都信封新教;第五,她是納粹德國狂熱的支持者,與德國駐英國大使、後被希特勒提拔為外交部長的喬治·裏賓特洛甫有着密切往來,一直向其提供重要的政治、軍事情報。而華里絲·辛普森,還是喬治·裏賓特洛甫的秘密情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愛德華8世迎娶華里絲·辛普森一事,遭到了英國上下的全體反對,上至王室貴族、首相內閣官員,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紛紛出來阻止,就連英國國教教會都出面施加壓力。可是,愛德華8世卻不為這些事所影響,仍舊執意要娶華里絲·辛普森做妻子。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斯坦利·鮑德温首相開始“逼宮”。他對愛德華8世説:“陛下若敢娶她(指華里絲·辛普森),執意要這麼做,我和內閣將會辭職。”對愛德華8世而言,無疑知道此舉意味着什麼。若他執意要娶華里絲·辛普森,別人也是拿他沒辦法的,畢竟他是國王。
可是,愛德華8世若這樣做了後,既違背了民意,引起政府辭職,又違背了作為君主立憲政體下國王保持政治中立的基本憲法方針。這將會給英國憲法帶來巨大的破壞和踐踏,王室很有可能會因此而不復存在,大英帝國也將會因此解體。
所以在深思熟慮後,愛德華8世對首相鮑德温説:“王位我不要,至於她,我娶定了。”1936年12月11日,愛德華8世正式發表退位宣言,自動放棄王位,轉而與華里絲·辛普森結婚。自此,其父喬治5世的預言成真。次日,其弟喬治6世在大哭中被眾人推上王位。
隨後在哥哥的退位典禮上,喬治6世又在母親瑪麗太后的肩膀上哭了整整1個小時,最終暈倒在母親懷裏。1937年5月8日,愛德華8世的頭銜改為温莎公爵。(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