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戰守國土,魂壯綿竹關——諸葛瞻
諸葛瞻的19年第一波被削弱不假,但比起以前朱然、全琮來説,沒被削廢,已經算很好運了。反而是削得更具操作感,更具可玩性。
【罪論】結束階段觀看三張牌,造成傷害留一張,手牌最少留一張,不棄牌留一張。正如他臨終所説,也是技能台詞所言:“吾有三罪,未能除黃皓,制伯約,守國土”
第一罪:除黃皓。諸葛亮《出師表》曾説:“親賢臣,遠小人”。但哪料劉禪卻信任黃皓,導致蜀漢內部矛盾重重,舉步維艱。諸葛瞻臨死前,對黃皓自然是恨之入骨。第一個條件“造成傷害”即意為手刃黃皓,揚漢室正氣。
第二罪:制伯約。諸葛瞻一直是北伐的反對派,認為正是姜維一而再再而三的發動北伐戰爭,才快速消耗了蜀國國力。沒能制約姜維,才有今天的頹敗。姜維的覺醒技是沒有牌時觸發。而諸葛瞻罪論第二個條件,手牌最少,即要求姜維的手牌比他多,自然無法觸發覺醒技。若姜維沒牌,即將覺醒,繼志北伐,則諸葛瞻無法留牌。
第三罪:守國土。對應第三個條件,不棄牌。不棄,既是不棄牌,也是不棄大漢國土,不棄先人基業。積蓄實力,守土而戰,死守綿竹。可悲的是,面對覺醒後的鄧艾,即使他暫時守住,也會在鄧艾的偷襲下被悉數牽走。
而若三罪都滿足,無法摸牌,則如歷史一般,拼盡全力,以自身之血止敵軍干戈,同歸於盡,一起流失體力。而流失體力,也很好剋制了魏國,尤其是司馬的賣血。
【父蔭】每回合第一次成為【殺】或【決鬥】目標時,若手牌數小於等於該角色,則此牌無效。這個技能很像武侯的空城,都是巧妙避開殺和決鬥,此為父蔭之一。之二,當手牌少時,即自己的力量薄弱,還未能承擔大任時,父親可以暫時庇護自己。可庇護只有一次,一次過後,亦或罪論摸牌後,自己實力增強,手牌變多,父親變無法再庇護自己,只能憑自身的實力去面對。正如在最後一刻,獨自面對鄧艾大軍的他。
公元263年,鄧艾偷襲陰平,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拒絕了鄧艾的招降,與鄧艾決一死戰,最終以身殉國。相比招之即降的劉家,武侯一族不可不謂忠烈。諸葛瞻也真正繼承了武侯的願望:“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老諸葛亮這個武將我覺得是三國殺最好的設計之一。一個卡牌驅動桌遊最核心的體驗就在於你對卡牌的調度和使用以及對對手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契合自己的角色技能給玩家參與感。諸葛亮的兩個技能最好的體現了這點。
【觀星】準備階段開始時,你可觀看牌堆頂的X張牌(X為角色數且至多為5)並改變其中任意數量的牌的順序並將其餘的牌置於牌堆底。
這個技能極好的體現出了摸牌調度、牌庫操縱、手牌管理這些卡牌驅動桌遊的常見要素。類似設計模型像萬智牌的“沉思”、“腦力激盪”和“占卜”效果,這是最體現智商的技能之一。充分考慮到了技能的強度問題:數量上限——5,隨着其他角色死亡會遞減強度,最少2,這一方面保證了多人場諸葛良好的控場能力,而人少時,強度又不會過於強大。
【空城】這個沒太多幺蛾子,很好的契合性防禦技能。這個武將設計的好,不光是因為技能好、角色強、參與度高,還因為強度合理(對,説的就是荀彧、魯肅那種超版本存在的傢伙,好設計但是太出類拔萃了)。而諸葛亮的配音“知天易,逆天難”也體現了就算能知曉牌堆,但是想完全逆天改命更改是不可能的。三、此刻,唯有死戰,安能言降——劉諶
第一次看他技能的時候我腦子裏都出現了一個詞:悲壯。後面專門查了劉諶的歷史之後,我發現這個武將設計的是真的非常用心了。
【戰絕】:你可將所有手牌當【決鬥】使用,然後你和受傷的角色各摸一張牌。若你在同一階段內以此法摸過兩張或更多的牌,則“戰絕”失效直到回合結束。
破釜沉舟,放手一搏!棄置所有手牌打出決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以身殉國!只可惜這樣的技能,面對以賣血為主流的魏將,劉諶就處於下風了,真的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勤王】:主公技,你可棄置一張牌,然後發動一次“激將”。響應此“激將”打出【殺】的角色摸一張牌。這個技能可以用來對一技能的決鬥出殺。
劉諶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太子是劉禪長子劉璿),三國殺竟然還給他設置了主公技,因為他完全有這個資格。倘若劉諶有幸擊退鄧艾,保住成都,説不定劉禪百年之後就是他繼承皇位,成為一代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