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見學習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家長也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一個好的老師,有一個良好的教育方式,不僅是孩子的幸運也是家長的幸運。
案例
一名小學校長,做棉花糖獎勵優秀的學生。根據校長所説,這個學校每年都會根據學生的喜好,來獎勵學生,今年是棉花糖,得到棉花糖的同學也表示,為了多得到一個棉花糖,會更加努力學習。
從這個事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學校找到了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可以完全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位小學校長的做法非常的好,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生的渴望作為獎勵,從而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有動力,也許棉花糖並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是對學生來説確卻是無價之寶,因為是他想要的,所以會更加珍惜,也會更加努力。
對學生來説,校長的這種做法,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可以增加學生與校長以及老師之間的感情。
學生主動學習與被迫學習感覺完全不同,學生主動學習的壓力會更小,動力會更大,得到的成果會更加明顯。可見如果找對了學習方法,學習對於學生來説也是一件非常容易再快樂的事情。
這位小學校長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也值得各大學校學習。用這種鼓勵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是更加積極陽光向上,這無論對學生還是對學校都具有正面的影響。有網友大呼:學校還招人嗎?我也想去。
同樣,這種鼓勵的教育方式也值得父母學習,父母在家裏也可以對孩子採取同樣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想要某種玩具,父母也可以用這種玩具作為獎勵對孩子提出要求,如果孩子能夠達到的話,他就可以得到這種獎勵。
那孩子為了得到這種玩具就會更加的努力去達到父母的要求。相比於在父母的再三催促,嘮叨,打罵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用鼓勵的方式教育出的孩子會更加的自信。
當小學校長用棉花糖作為獎勵的事情一出來,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讚賞與追捧,網友也表示,想要去這個學校上學。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來校長的這種做法也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同時給學校樹立了非常好的正面形象,而且從網友的認同程度也可以看出廣大父母對這種鼓勵的教育方式非常的贊同。畢竟誰都想自己的孩子多受表揚,多受鼓勵,增加自信。
相比於因體罰學生熱議的學校,我們更願意把孩子送到這種用鼓勵的方式教育學生而上新聞的學校。其實這麼多的學校,這麼多的老師,有負責任的老師,也不負責任的老師,因為負面消息而上新聞的老師我們也瞭解過不少,但是顯然這種正面的新聞能更加的令人欣喜。
這位校長的做法就讓廣大父母覺得學校是有人情味兒的。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不僅僅是學習,更要孩子能夠學到如何處理與老師之間的關係。
這種鼓勵的教育方式應該得到推崇。那除了這位校長,用棉花糖獎勵學生的做法之外,我們還有哪些鼓勵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呢?
父母的信任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佔有很大的分量,所以父母的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當孩子想要去做一件事情或者立下了一個目標,父母先不要急於否認孩子的能力,無論孩子能不能夠做得到,都可以先鼓勵孩子試試看,即使父母知道這件事情孩子可能達不到標準,也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引導孩子儘自己所能去去完成,等到孩子發現自己真的完不成這件事的時候,再及時給予孩子中肯的建議。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裏培養出來的孩子,自信且聰慧,遇到困難不但不會輕易放棄,反而會迎難直上。同時孩子也喜歡挑戰,不斷地去進取,不斷地向上。哪個父母會不喜歡努力又自律的孩子呢?所以為了從小培養好孩子,試試去鼓勵孩子吧。
朋友之間的良好約定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是無憂無慮的,他們沒有太多的顧慮,所以友誼在他們眼裏也是至關重要的。
有的父母可能會介入孩子的社交,這類父母往往要求孩子該交什麼樣的朋友,同時遠離什麼樣的人,這樣的父母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不能讓孩子跟隨自己的內心去交朋友。如果孩子的社交是彆彆扭扭的,必然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要開始擔心別人對他的看法,他還怎麼去全心全意學習?
所以對於孩子交友,父母儘量不要介入,要相信孩子的選擇,孩子的朋友一定也許自己的孩子有些相似之處,他們才能成為朋友,只要自己的孩子優秀,那孩子的朋友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所以,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孩子與朋友之間的良心“競爭”去培養孩子,比如讓孩子與朋友約定寫作業,約定考試,讓孩子學習對方的優點等等。
當然,不是讓家長和老師一味過度地鼓勵孩子,雖然鼓勵的方式有益於孩子的成長,但不能讓孩子飄飄然,對於性格中有些浮躁且狂妄自大的孩子,我們鼓勵孩子是一方面,也要適當地打壓孩子,有些孩子是要在打壓的環境中才能迅速成長。
比如老師越是不信任,他就越要證明給老師看,所以,有的孩子適合鼓勵,有的孩子適合打壓,至於到底用什麼方法去教育,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從孩子的生活習慣中摸透孩子的性格,在鼓勵和打壓兩種方式中適當轉換,進退有度,以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成長方式。
無論是哪種方法,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地學到知識。鼓勵的方式肯定比打擊的方式得到的效果好,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多鼓勵孩子吧,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他們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為了父母,更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自己,通過學習,他們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