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現在我們常説“三教九流”這個詞,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三教九流應該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詞彙,現在這個詞彙的意思指的是社會上那些遊手好閒卻又無所事事的人。

而在古代,“三教九流”又可以理解為從事社會低下行業的人,明清時期是小説發展的巔峯期,在那些古典名著之中不乏經常會出現這個詞彙。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而在武俠小説之中,那些道貌岸然的正派人士則經常把那種邪門歪道稱之為“三教九流”,其中不乏鄙視之意。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三教九流”一開始並非一個貶義詞,相反他一開始只是一個統稱,“流”指的是河流的支脈,而引申到古代就可以引申為一個學術部門之間引發出了多個“流派”,所以“三教九流”一開始指的就是學術流派的意思。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逐漸成為了下等、低賤的代名詞,那麼這“三教九流”是如何成為貶義詞的,“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三教九流一開始並無任何含義

在中國古代,三教九流其實並非是貶義詞,他指的是當時社會上的各個學術學科的劃分,其中三教指的就是當時存在最廣泛的三個派別,或者説是三種信仰,這就是當時佔據社會主流的:道家、儒家和佛家。

而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之所以盛行,就是因為其內在的“忠孝文化”。

對於君王來説,“忠孝文化”的傳播利於君主教化百姓,在古代人的觀念裏,孝順父母和忠君愛國是大節,如果一個人做不到這一點又談何為人處事,談何造福百姓呢?

也因此在漢代的時候,孝順父母就成為了其中的一個考核標準,漢朝選拔官員的機制“察舉制”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舉孝廉”,可以説在古代這樣的大孝子是很吃香的,因此《二十四孝》的故事廣為流傳。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不過這套制度在後期逐漸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也脱離了他的初衷,而有些官員在選拔官員的時候也過於注重這一點,並未注重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讓選拔上來的官員往往是德不配位,所以在東漢末年,“察舉制”開始逐漸成為了世家大族逐利的工具。

在“三教”之中,孔教的人數最多,信仰者也是最多,天底下的讀書人幾乎全是孔教門徒。

“道教”也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其核心主旨就是“無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也有人將他同道教供奉的始祖“太上老君”聯繫起來,認為“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本人。

道家以“道”為最高信仰,以得道成仙、長生不老等終極目標,同時道認為萬事萬物也有其規律發展,應該要遵循“道”的法則。

歷史上,道家是僅次於儒家的又一大流派,在戰國時期,道家的治國思想在當時也是主流,可無論是“道”還是“儒”皆不能用於亂世之中,不過在漢朝前期,道家的“無為”思想一度和儒家分庭抗禮,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儒家才開始冒頭。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呂后、薄太后以及竇太后都是“無為而治”的倡導者: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國家自有他的法度,法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而臣民只需要遵守法律。

老子也曾經説過:

所以無為並非是無為,萬事萬物皆有規律,“道”也一樣。

“無為而治”就是遵循“道”的規律讓“無為而治”變成“有為治之”,在漢初的時候這種思想一度代替儒家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而佛教是漢朝時期進入中國的,它的思想主旨是“覺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衰敗,玄學興起,當而佛學之中的一些觀點被當時的士子認為很符合玄學的思想主旨,因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學被推崇了起來。

而在北方,當年石勒逐鹿中原的時候就曾經遇到過一個來自西域的高僧佛圖澄的幫助,後來石勒為了報答佛圖澄在背後的出謀劃策,開始在北方大興佛教,由此佛教在這之後逐步成為了“三教”。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逐漸成為了中國第三大教,“南朝四百八十寺”説明了佛教在南朝的興盛。

這其中就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以及農家。

這幾種學説在當時很有市場,因為有幾種學説又是從儒家和道家之中衍生出來的,比如法家就是儒家弟子子夏而脱胎換骨的,陰陽家又是脱胎道家,因此就把九流從屬於“三教”之後,有了“三教九流”之説。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三教九流成為了階層的代名詞

本來“三教九流”之説並無任何褒貶含義,一開始只是先秦時期各種學術流派的統稱。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一個並無任何的詞彙就被用作了“貶義詞”,明清時期是小説的巔峯期,而當時的小説家們就將那些從事低下行業的人稱之為“三教九流”,久而久之這個“三教九流”成為了一個不好的詞彙。

在這之後,人們又將古代的二十七個職業劃分為三個等級,有“上九流”、“中九流”以及“下九流”的説法: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這其中“上九流”指的就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閣老,六宰相,七進(進士),八舉(舉人),九解元。

“中九流”包含: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畫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久而久之,九流就成為了上中下三種人的代指,在古代階層分明的時代他們把人劃分成了三六九等,這其中下九流佔得羣體最多,可是卻又是最悲催的,殊不知這只是一羣為了活下去出來討生活的人。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當然在如今的領域之中,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上中下”三流之分了,只要肯努力就會得到該得的東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48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人説的“三教九流”是什麼,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