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記“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

“這是對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紮根西部、服務國家戰略的鼓勵和鞭策,也是對我們多年來聚焦生物醫學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的肯定與認可。”得知團隊榮獲“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稱號時,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負責人柏家林這樣説。

10月28日,第六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會在京召開,表彰了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重大工程項目、重大基礎科學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中湧現出的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成為受到表彰的集體之一。

自2000年建立以來,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紮根西部、服務國家,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成為西部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內循環新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服務國家急需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國家民委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甘肅省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全國民委系統先進集體……團隊建立以來,獲得的殊榮一個接一個。

“立德樹人、科技育人,既是團隊一以貫之的鮮明品格,也是我們團隊行穩致遠的成功秘訣。”柏家林認為,這是團隊獲得驕人成績的關鍵。

談到團隊,柏家林説:“我為在這樣一個多民族交流交融、團結協作、創新發展的集體裏工作而倍感榮幸和自豪,感謝團隊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辛苦付出。”

據柏家林介紹,團隊自成立以來,先後建立了生物工程材料開發與利用、動物細胞工程、西部動物種資源細胞庫和人獸共患病研究等技術平台,攻克了胎牛血清產業化關鍵技術,在動物細胞懸浮馴化和培養、生物反應器高密度培養工藝等多項病毒類細胞基質疫苗產業化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2013年,團隊成功開發出國內第一個生物反應器無血清懸浮培養技術生產口蹄疫疫苗的工藝,併成功將核心技術轉化給動物疫苗生產企業,對傳統的口蹄疫疫苗生產工藝進行了技術升級。

柏家林説,我國一直採用雞胚生產禽流感疫苗,存在技術落後、原料不足、產能有限等工藝缺陷。生物醫學團隊利用自身核心技術,研發了國內第一個採用MDCK細胞基質無血清全懸浮生產禽流感疫苗的新工藝,解決了禽流感疫苗生產長期依賴雞胚的技術難題。

“我們基本解決了細胞懸浮培養方面的‘卡脖子’問題,”團隊成員、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喬自林説,“我們將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轉化給國內知名企業,轉化企業建成國內生物反應器體積最大的禽流感疫苗生產線,單罐培養體積達6000升。”

據他介紹,同步開展的MDCK細胞基質人用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臨牀前研究的整體工藝技術轉化到步長藥業和中國生物旗下的疫苗生產企業進行合作研發,有望實現國內第一個細胞基質的人用流感疫苗。

為國內新冠肺炎滅活疫苗生產企業提供七成血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國緊急啓動新冠疫苗研製工作,需要大量優質動物血清。

動物血清是病毒類細胞基質疫苗生產的關鍵原輔材料。病毒需要在動物細胞內生長增殖,這就需要用血清培養細胞,再用培養的細胞增殖病毒,最後通過下游各種工藝生產出疫苗。

此時,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已經在動物血清產業化技術領域攻關多年,擁有領先的動物血清產業化技術,相關科研成果轉化成立了蘭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並儲備了豐富的血清原輔材料。因此,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等國內新冠肺炎滅活疫苗研發、生產企業聯繫到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

據初步統計,蘭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為疫苗研製企業供應了總量70%以上的牛血清,為我國新冠肺炎滅活疫苗研發及大規模生產上市提供了堅實物資保障。“我們提供的優質牛血清有效保障了全國新冠滅活疫苗生產所需用量。”柏家林説。

“你們在疫情期間為新冠滅活疫苗生產企業提供了優質血清,解決了疫情期間封閉管理下原輔材料不足的難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高度評價團隊的工作。

在理論研究方面,團隊科研人員在《柳葉刀》子刊、《細胞》子刊和《英國醫學雜誌》發表新冠肺炎研究論文4篇。

這兩年,團隊的不懈努力攻克了病毒類細胞基質疫苗產業共性核心技術,助力我國預防醫學體系建設和疫苗產業高質量發展,促使動物血清成為高原富民產業。

“做科研就是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柏家林説。

在這裏遇到了“光”

柏家林用“團結協作、一專多能、奉獻精神”三個關鍵詞,形容團隊建設的核心要素。“我們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創新能力、團隊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市場判斷能力。我們拼盡全力,一步步堅定不移地朝着目標邁進。”柏家林感嘆道。

初心不改,堅若磐石。

經過21年的發展,這個初創時僅有3人的團隊現有成員35人。其中,29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還有甘肅省領軍人才、國家民委領軍人才、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以及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數人。

做科研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記“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

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成員合影。 張鵬攝

團隊非常重視青年人才培養,這也是團隊充滿生機活力的原因之一。從馮若飛的個人經歷中便可看出來。

2002年,剛畢業的馮若飛加入團隊。奮鬥多年,從昔日一個懵懂的實習生,成長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先後發表論文70多篇,併入選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計劃。

“我要感恩學校和團隊的栽培,加入這個團隊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提及過去,馮若飛語氣略顯激動,“我所走的每一步都傾注着團隊老師的幫助。”

這些年,馮若飛學到了前沿理論知識和技術,也學到了團結協作、奉獻自我的精神特質,更加深刻體會了科技創新、科技服務和科技育人的重要意義。

“從我攻讀碩士研究生加入團隊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負的重擔。”作為團隊年輕成員,王家敏跟隨團隊科研骨幹,負責推進病毒類細胞基質疫苗產品的開發和研究。

雖然地處西部,團隊在青年教師培養上的投入卻逐年遞增,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有機會公派訪學或攻讀高一級學位。這為他們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劉振斌主要從事宿主細胞與流感病毒互作的研究工作,他曾於2019年受團隊資助,公派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訪學1年。

除了青年教師,團隊也高度重視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他們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刻苦鑽研的精神、甘坐“冷板凳”的決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鍛造學生勇於實踐、不斷探索的科研精神。

“我在這裏遇到了‘光’。老師們亦師亦友,如一座座指引航向的燈塔,我相信未來一定能像他們一樣發光發熱。”正在團隊實驗室學習的2020級研究生馮海月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1 字。

轉載請註明: 做科研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記“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西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團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