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教育部印發《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對新時代改進監測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
在拓展學科領域方面,《方案》增加勞動教育、心理健康和英語學科領域,實現“五育並舉”全覆蓋。為創新方式方法,監測工作將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腦科學等領域前沿技術方法,試點開展人機交互測試,探索多領域綜合評價和跨年度增值評價。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表示,強化結果運用是《方案》的一大亮點,也是新一輪監測的主要改進方向。《方案》新增政策諮詢報告和區縣監測診斷報告,發揮監測服務政策調整和改進一線教育教學的作用。同時,增加“結果運用”部分,從服務決策諮詢、督促問題改進、支撐督導評估、引領質量提升四個方面運用監測結果。此外,為強化地方責任,《方案》提出建立省級統籌、區縣為主的監測結果運用制度,強調監測結果要下沉到區縣和學校,切實發揮監測服務教育教學改進的作用。
《方案》還明確了監測學科領域、週期及對象。監測學科領域主要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心理健康。每個監測週期為三年,每年監測三個學科領域。第一年度監測數學、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監測語文、藝術、英語,第三年度監測德育、科學、勞動。監測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教育督導的一項制度安排。2015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正式印發以來,全國已完成兩個週期監測。《方案》總體沿用2015年版監測方案的內容及架構,在拓展學科領域、創新方式方法、強化結果運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邰紹峯